图书介绍
社会场论导论 中国:困惑、问题及出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潘德冰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0870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体制改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场论导论 中国:困惑、问题及出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组织理论:由来、问题及发展1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结构1
一、社会组织的产生1
二、组织的界线与代表2
三、组织结构及其层次3
四、组织的复合与分解4
第二节 组织理论的由来5
一、早期组织思想5
二、古典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7
三、着重人群关系与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10
四、系统学派与权变学派的组织理论13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形式、层次及本质14
一、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14
二、组织结构的层次划分方法18
三、组织结构的本质与权力的含义22
一、各学派或观点之间缺乏深层的联系与沟通26
第四节 西方组织理论的局限性问题26
二、对系统理论运用的简单化倾向30
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特别是与相应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脱离34
四、缺乏对组织的运行、控制、有序性及稳定性等理论研究36
五、在概念方面的局限性36
第五节 西方组织理论的成因与适用范围37
一、西方组织理论的成因37
二、西方组织理论的适用范围38
三、社会改良、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43
第六节 组织理论的发展新探45
一、在克服西方组织理论局限性方面的思考45
二、克服传统社会科学非实质性理论的倾向48
第二章 系统与结构53
第一节 基本概念53
第二节 二元联结关系:类型、构造术及最优控制原则57
一、二元联结关系57
二、相关元素之间的分权方式63
三、最优控制原则67
一、序结构的构造及社会规则72
第三节 序结构:构造、图与种类72
二、序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结构图78
三、序结构的类与种及其联系与区别84
第四节 系统制度与系统刻划因素89
一、系统制度、它的层次及相互关系89
二、系统的刻划因素95
第五节 序结构:基本要素与等价命题98
一、序结构的基本要素98
二、相关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分类102
三、两个重要的等价命题104
第六节 关于基本结构的若干研究106
一、基本结构的构成、类型及图示106
二、连通结构与离散结构109
第七节 系统的分类110
一、以体制结构类型为划分标准的系统分类110
二、以基本结构类型为划分标准的系统分类111
三、按照社会职能属性的系统分类111
四、按照系统的某一性能的分类111
六、按两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分类115
五、按系统属性的分类115
第八节 结构功能统一律与模式分类117
第三章 社会的层次分析、运行与控制119
第一节 观念、文化与社会结构119
一、观念与文化的根本性决定因素119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分析123
三、宏观思想问题及其解决方式124
第二节 法制、民主与社会结构126
一、法制建设的根本途径126
二、民主的内容、形式、体现与功能128
三、不同社会制度的民主比较与建设131
第三节 体制构建原则135
一、引言135
二、体制构建原则及其论证137
三、实例:关于聘任制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前途预测141
第四节 社会运行与社会控制144
一、社会运行144
二、社会控制147
三、关于人类解放的深层思考152
第五节 社会有序性与社会稳定性153
一、社会有序性153
二、社会有序度的计算公式158
三、社会稳定性161
四、不稳定与超稳定现象164
第四章 结构分析与系统优化168
第一节 所有制、生产关系的涵义及其具体形式168
一、所有制的涵义及其具体形式168
二、生产关系的涵义、层次与集中体现174
三、社会主义所有制变革的完备模式175
第二节 社会变革条件与社会震荡探源177
一、社会变革的前夕条件与导师预言177
二、社会震荡与社会生产力181
三、关于导师预言的备注183
第三节 社会的同构性与同构现象探源184
一、社会的同构性与同构现象184
二、官僚主义现象与家长制现象探源186
三、“东西方嫉妒”差异及其产生根源187
四、同构现象与社会属性189
第四节 体制转换的本质、规律及原则190
一、体制转换的本质190
二、系统演化原理与体制转换规律192
三、体制转换的原则193
第五节 优化结构的两种含义195
一、无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结构及其性能195
二、有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结构205
一、无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系统208
第六节 优化系统与系统的优化208
二、有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系统211
三、系统的优化211
四、社会结构与生产力之间的怪圈214
第五章 社会场初步219
第一节 自然场219
一、自然图象的困惑219
二、物理世界的“场”革命220
三、物质基本场221
四、统一场理论222
一、社会的文化内化现象224
第二节 社会场224
二、社会场的含义与特性227
三、社会场:存在性论证与分类228
四、社会现象与社会场230
五、场的演化层次与社会存在233
第一节 社会活动及其环节、周期与过程237
一、社会活动的环节237
第六章 社会变革:决策、思路与模式237
二、社会活动的周期与过程242
第二节 决策:程序、水平、论证与验收245
一、决策的程序245
二、决策水平的因素分析246
三、决策的论证251
四、决策的验收254
第三节 社会演化的基本决策(Ⅰ):质变与量变256
一、关于体制结构质变与量变的决策256
二、关于社会属性质变与量变的决策258
三、关于藕合度质变与量变的决策262
第四节 社会演化的基本决策(Ⅱ):方式与类型263
一、稳态演化与非稳态演化的决策263
二、保性稳态演化规则268
三、社会演化的类型决策270
第五节 中国变革的基本思路及其比较272
一、思路(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策性改革272
二、思路(二):结构不变条件下的属性演变279
三、思路(三):以不变应万变282
四、思路(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结构与政策的配套改革284
五、思路(五):全盘西化285
第六节 模式转换与企业机制285
一、传统看法与极端思潮(代引言)285
二、新模式的目标、选择原则及实例286
三、新模式的实施阶段、步骤与时机288
四、转换企业机制的根本措施291
五、孤军深入,乃改革之大忌293
后记(代结束语)296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