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通史 卷3 隋唐五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西通史 卷3 隋唐五代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116988.jpg)
- 刘泽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4276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4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西通史 卷3 隋唐五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记述3
第一章 隋朝在山西的统治3
第一节 隋朝山西行政区划的变迁3
一、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确立3
二、隋代河东诸郡5
第二节 周隋更代与并州总管李穆6
第三节 宗王出镇与汉王杨谅之乱11
一、隋文帝的宗王出镇制度11
二、汉王杨谅之乱12
第四节 隋炀帝与山西16
一、隋炀帝三次巡幸山西16
二、雁门之变22
第五节 隋代政坛上的山西人23
一、执法不阿的赵绰与薛胄23
二、薛道衡的政治生涯27
三、望风顺旨的裴蕴与裴矩30
第二章 李渊晋阳起兵及唐与刘武周争夺山西的斗争36
第一节 晋阳起兵36
一、晋阳起兵的背景36
二、李渊出任太原留守39
三、晋阳誓师41
四、取霍邑,走河东,夺取长安44
五、南下入关成功的原因47
第二节 唐与刘武周争夺山西的斗争53
一、刘武周马邑起义53
二、刘武周、宋金刚合兵南下,攻取太原55
三、李世民出兵河东58
第三章 唐前期的河东道与北都太原64
第一节 唐朝前期河东道的设立及其辖区64
一、河东道的设立64
二、河东道的辖域65
第二节 北都的由来与建置70
一、北都的设置与演变70
二、太原的城建71
第三节 唐太宗与《晋祠铭》73
一、唐太宗与并州73
二、《晋祠之铭并序》76
第四节 武则天与北都的设置77
一、武则天的家世77
二、入宫主政79
三、并州之行80
四、武则天称帝与设立北都82
第五节 唐玄宗两次北巡84
一、潞州别驾84
二、唐玄宗北巡潞州与太原85
第六节 唐代前期政坛上的山西人88
一、开国第一功臣裴寂88
二、贞观名臣王珪、温彦博91
三、狄仁杰的宦海沉浮95
四、开元名相张嘉贞、裴耀卿98
第四章 唐与突厥的战争及河东道军事防御体系102
第一节 李渊“称臣”突厥始末102
第二节 武德年间唐与突厥在山西的战与和105
第三节 东突厥汗国的灭亡与十万突厥人的安置110
一、唐军出兵塞北110
二、突厥人入居塞下113
第四节 后突厥对唐朝山西北部的侵扰与河东节度使的设立115
一、后突厥的兴亡115
二、河东节度使的设立116
第五章 安史之乱时期的山西119
第一节 安史之乱时期山西的战略地位119
一、安史之乱初期唐与叛军对今山西地区的争夺119
二、唐据河东对当时战局的影响121
第二节 李光弼太原保卫战125
第三节 太原大捷之后的河东局势128
一、唐与叛军对河东郡、泽潞及大同等地的争夺128
二、安史之乱末期河东地区的军乱130
第六章 唐朝后期的山西藩镇135
第一节 郭子仪出镇河中135
一、仆固怀恩兵变135
二、郭子仪出镇河中,平息军乱138
三、郭子仪在河中的政绩及征战141
第二节 马燧镇守太原与李怀光之乱143
一、马燧出镇太原143
二、平定李怀光反叛144
第三节 刘稹泽潞之乱148
一、刘稹抗命148
二、唐军会攻昭义与太原军乱150
三、泽潞之乱的平息153
第四节 王重荣父子窃据河中157
一、王重荣窃据河中157
二、河中内乱162
第七章 李克用盘踞太原165
第一节 李克用出镇太原165
一、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反唐165
二、太原兵乱的平定与唐军北伐166
三、李克用归唐与出镇太原170
第二节 李克用夺取云州173
一、李克用的心头之患173
二、李克用攻夺云州175
第三节 张濬北伐与李克用勤王179
一、张濬北伐的失败179
二、李克用入关勤王181
三、加封晋王,退军河东186
第四节 李克用、朱温对泽、潞的争夺187
一、李克用夺取泽、潞187
二、李存孝收复泽、潞190
三、李罕之叛变与梁军北伐193
第八章 李存勖的征战及称帝灭梁199
第一节 李存勖潞州解围199
一、潞州解围之前的形势199
二、潞州争夺战202
第二节 梁、晋争夺河北204
一、李存勖大举征讨朱温204
二、柏乡大捷206
第三节 东出灭燕210
一、李存勖兵逼幽州210
二、李存勖灭燕213
第四节 大败刘?214
一、刘?偷袭晋阳214
二、刘?兵败,王檀无功217
第五节 北击契丹221
一、契丹南下221
二、幽州争夺战224
第六节 晋、梁夹河大战227
一、李存勖兵逼黄河227
二、胡柳陂之战229
三、晋军扬威黄河之滨232
第七节 李存勖称帝灭梁235
一、李存勖图谋称帝与河北变乱235
二、李存勖称帝灭梁239
第九章 五代中后期的王朝更替与山西的战略地位243
第一节 石敬瑭举兵反唐243
一、石敬瑭第一次出镇太原243
二、石敬瑭第二次出镇太原245
三、石敬瑭反叛后唐247
第二节 石敬瑭屈辱称帝250
一、石敬瑭屈辱求援250
二、石敬瑭称帝与晋安寨失陷252
三、石敬瑭入主中原256
第三节 刘知远的崛起与后汉王朝的建立260
一、刘知远的崛起260
二、刘知远入主中原265
第四节 北汉的建立及征战270
一、刘旻建立北汉270
二、晋州争夺战272
第五节 北汉与后周在山西的战争275
一、刘旻、柴荣同时举兵275
二、高平之战277
第六节 周世宗饮恨晋阳城280
第十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西经济与社会286
第一节 人口分布与变迁286
第二节 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概貌292
一、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292
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296
第三节 手工业的进步与商业的繁荣299
一、手工业的巨大进步299
二、商业的繁荣304
第四节 唐代士族制度与河东著姓305
一、唐代士族制度的演变305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河东著姓307
第五节 民族构成与民族融合312
一、安史之乱以前河东地区的民族融合312
二、唐末五代河东地区的民族融合316
第六节 社会风俗318
一、崇文尚武之风318
二、厚葬、寒食、祈雨321
第十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山西人的文化成就325
第一节 哲学、史学与地理学325
一、王通与《中说》325
二、王劭与《齐志》331
三、裴矩与《西域图记》334
四、温大雅与《大唐创业起居注》337
五、柳芳及其史学341
六、柳宗元的天人观345
第二节 河东文人与文学353
一、隋至唐前期的诗人及其作品353
二、唐后期的诗人、词人及其作品363
三、唐五代河东妇女诗作与外籍文人的咏晋诗370
四、唐代河东文人的散文与传奇376
第三节 建筑、雕塑、绘画与书法艺术385
一、建筑、雕塑与壁画385
二、书法与绘画391
三、张彦远与《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393
第四节 宗教的传播396
一、佛教的兴盛396
二、道教的流行404
三、摩尼教的传播409
下编·专论413
山西在唐代的地位413
一、军事战略要地413
二、名列前茅的农业和手工业418
三、繁荣昌盛的河东文化428
四、人物荟萃,名臣辈出431
五代时期的山西434
一、沙陀三王朝起于晋阳434
二、军阀混战438
三、民族败类石敬瑭444
四、五代的暴政447
五、改革弊政的三位皇帝450
论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454
一、晋阳起兵的背景454
二、李渊出镇山西459
三、起兵的策划465
四、“乘虚入关”战略的宏观分析471
四、“乘虚入关”战略的宏观分析471
五、起兵南下前的准备——主论李渊臣于突厥事481
六、“乘虚入关”战略的实施486
略论太原在唐代的战略地位492
一、太原在唐创建及初期的重要战略地位492
二、安史之乱时期太原的战略地位500
三、太原在唐末的战略地位506
论太原在五代的战略地位511
一、李存勖从太原“兼山东,取河南”511
二、太原在后唐末的战略地位516
三、太原在后晋、后汉之际的战略地位518
四、太原在后汉末年及后周时期的战略地位520
唐河东文人及其作品524
一、唐代河东文人涌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524
二、唐代河东文人的兴盛状况527
三、唐前期河东文人作品531
四、唐后期河东文人作品风格的变化534
五、唐代河东文人对南方景物的描绘538
武则天:从才人到女皇542
一、武则天的个性心理特征542
二、争夺皇后之位553
三、“二圣”共治时代武则天的政治作用562
四、从“临朝称制”到改朝革命574
五、女皇的困惑585
郭子仪祖籍、家世和生平史迹591
一、郭子仪的祖籍591
二、郭子仪的家世592
三、文献所载郭子仪的生平史迹595
四、郭子仪平生的交往601
柳宗元简论605
一、柳宗元的家世及被贬永州605
二、从参加哲学论战到崇尚佛教612
三、领导古文运动620
四、出任柳州刺史624
论裴度627
一、裴度与宪宗削藩628
二、裴度与宦官腐朽势力的斗争639
三、裴度与唐后期的朋党之争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