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制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鸿年,欧阳鑫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603915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政制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编 清以前的中央政治制度3
第一章 君主制度3
第一节 王3
第二节 皇帝4
一 皇帝称谓的由来及皇帝一词的意义4
二 君主的其他称谓8
三 君主的特殊人格16
四 君主的权力21
第三节 我国君主制度观念的发展28
一 君主权力的来源28
二 君主制度观念的代表学说30
第二章 宰相制度36
第一节 秦、汉宰相37
一 秦宰相38
二 汉宰相39
三 秦汉丞相的权力和职掌47
第二节 三国、晋、南北朝宰相52
一 三国宰相52
二 晋、南北朝宰相55
三 隋唐以后的诸公59
第三节 隋、唐宰相62
一 唐代的三省制度62
二 三省制的历史沿革68
第四节 宋宰相73
一 二府制73
二 中书省77
三 枢密院81
一 明宰相86
第五节 明、清宰相86
二 清宰相90
第三章 行政制度93
第一节 行政制度综述93
第二节 列卿95
一 列卿设置的沿革95
二 秦汉时期的列卿97
第三节 尚书105
一 尚书郎及其他105
二 尚书机关的内部组织109
三 尚书的职掌110
一 隋、唐时期的六部概况112
第四节 六部制度的发展112
二 宋、元、明、清的六部制度115
第四章 监察制度119
第一节 两汉至元的监察制度119
一 监察机关总述119
二 监察机关的设官123
第二节 明、清监察制度129
一 明监察制度129
二 清监察制度133
一 弹劾137
第三节 监察机关职权行使的方式137
二 推事143
三 谏诤与言事147
第五章 司法制度151
第一节 司法机关151
一 沿革151
二 刑部与大理152
三 特殊司法机关156
第二节 司法权的运用163
一 君主与司法163
二 宰相与司法165
三 监察机关与司法167
一 春秋战国时期169
第三节 法典的编纂169
二 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172
三 自隋唐至明清177
第六章 文官制度186
第一节 秦汉以前文官制度简述186
第二节 人才的选拔——推荐及考试189
一 秦汉时期的推荐制度190
二 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度——九品中正制231
三 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度235
一 文官的任用制度259
第三节 文官的任用与考绩259
二 文官的考绩制度263
第二编 秦汉至明清的地方政治制度272
第一章 州郡制272
第一节 州机构272
一 州272
二 州官274
三 州佐属278
第二节 郡机构279
一 郡279
二 郡官284
三 郡佐属290
四 郡佐属自辟的利弊296
第二章 府州制(上)——府州上级机构299
第一节 唐府州上级机构299
一 都督府299
二 观察使302
三 节度使304
四 诸杂使特差使309
五 都统309
第二节 宋府州上级机构310
一 转运使311
二 提刑司314
三 提举司317
四 诸杂使319
第三节 元府州上级机构320
一 行中书省、行枢密院、行御使台320
二 诸道326
三 路330
第四节 明府州上级机构332
一 总督、巡抚、巡按332
二 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337
三 诸道346
一 总督、巡抚350
第五节 清府州上级机构350
二 布政使、按察使352
三 诸道354
第三章 府州制(下)——府州356
第一节 州机构356
一 州356
二 州官364
三 州佐属369
第二节 府机构373
一 府373
二 府官378
三 府佐属380
第四章 县制382
第一节 县382
一 设县沿革382
二 历代县的分等383
第二节 县官384
一 县官称谓的沿革384
二 县官的职掌386
三 县官的慎选389
一 县佐属设置概况392
第三节 县佐属392
二 县丞、主簿、县尉393
第四 节县下机构396
第三编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401
第一章 中央政治制度401
第一节 临时政府及《临时约法》时期(1911~1913年)401
一 临时政府401
二 《临时约法》405
第二节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3~1928年)414
一 《新约法》414
二 洪宪帝制政府与张勋复辟421
三 法统争执与南北两政府的对峙424
第三节 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9月~1949年5月)437
一 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437
二 训政时期的国民政府444
第四节 国民政府452
一 国民政府机关453
二 行政院455
三 立法院459
四 司法院462
五 考试院464
六 监察院467
七 军事委员会471
第五节 革命政权的政制473
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73
二 抗日民主政权476
第二章 地方政治制度478
第一节 省478
一 省行政机关478
二 省临时参议会482
三 省司法机关483
一 省级特别区域行政机关484
第二节 特别区域行政机关484
二 省与中央间的组织486
第三节 省县间的行政组织487
一 各省特有的省县中间组织487
二 行政督察专员制492
第四节 县495
一 县的地位发展沿革495
二 县行政机关497
三 县参议会499
四 县司法机关500
五 县的下级组织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