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修辞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修辞学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129392.jpg)
- 袁晖,宗廷虎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34100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修辞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胡裕树1
绪论1
第一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萌芽期--先秦时期9
第一节 概况9
第二节 儒家文质并重的修辞观12
第三节 道家疾伪主朴、顺乎自然的修辞思想19
第四节 墨子实证逻辑的修辞理论22
第五节 法家韩非尚质重用的修辞理论25
第六节 先秦经传中的修辞思想28
第一节 概况31
第二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成长期--两汉时期31
第二节 《淮南子》的综合修辞观32
第三节 董仲舒的中和辞质论33
第四节 司马迁的综合修辞观35
第五节 刘向的“辞不可不修”说37
第六节 扬雄的文质并重观39
第七节 王充的言文一致修辞观41
第八节 桓谭、班固等的修辞观47
第九节 《诗大序》及二郑诠释中的修辞思想51
第三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初步建立期--魏晋南北朝时期54
第一节 概况54
第二节 曹丕《典论·论文》的修辞思想56
第三节 陆机《文赋》论修辞要义58
第四节 挚虞和左思的修辞思想60
第五节 言意之辨的修辞学意义63
第六节 葛洪与沈约的修辞主张67
第七节 刘勰的修辞理论70
第八节 钟嵘《诗品序》论诗的修辞79
第九节 裴子野和萧家三兄弟的修辞观82
第十节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修辞思想84
第四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发展期--隋唐五代时期87
第一节 概况87
第二节 刘知几《史通》的修辞理论89
第三节 王昌龄的修辞理论99
第四节 李白、杜甫、白居易论修辞104
第五节 韩愈、柳宗元、杜牧论修辞108
第六节 皎然、司空图论修辞114
第七节 《文镜秘府论》汇集的对偶论118
第八节 晚唐五代诗格一类书的修辞论122
第五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成熟期--宋金元时期127
第一节 概况127
第二节 欧阳修、苏轼论修辞130
第三节 王安石、司马光论修辞137
第四节 黄庭坚论修辞141
第五节 叶梦得、洪迈论修辞144
第六节 朱熹论修辞150
第七节 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陈骙的《文则》153
第八节 王若虚论修辞167
第九节 陈绎曾论修辞176
第十节 方回、杨载、范梈论修辞181
第十一节 胡仔、魏庆之、王构的修辞论资料汇编187
第十二节 词论、曲论修辞的产生198
第六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纷争期--明代205
第一节 概况205
第二节 明初的修辞论207
第三节 文体论的代表作--《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213
第四节 明中叶后的纷争218
第五节 李贽、焦竑、方以智等论修辞224
第六节 王世贞和谢榛论诗词的修辞229
第七节 高琦《文章一贯》的修辞体系234
第八节 杨慎论修辞和李腾芳论文字法238
第九节 明人论曲的修辞242
第十节 费经虞的《雅伦》--一部重要的修辞学资料汇编248
第七章 汉语古代修辞学的丰收期--清代255
第一节 概况255
第二节 清初的修辞学257
第三节 论戏曲修辞的代表作--李渔《闲情偶寄》266
第四节 修辞工具书《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和《分类字锦》271
第五节 清中叶及中叶以后的修辞学275
第六节 汪中的修辞学论文《释三九》294
第七节 蒋澜《续诗人玉屑》--一部关于诗的修辞学资料汇编299
第八节 清代修辞批评的代表作--章学诚《文史通义》302
第九节 传统修辞学的重要里程碑--刘青芝《续锦机》306
第十节 中国传统修辞学的殿军--刘熙载《艺概》310
第十一节 结论317
第八章 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建立和发展--二十世纪前五十年322
第一节 概况322
第二节 新派修辞论的代表(一)--龙伯纯、王易、陈介白326
第三节 新派修辞论的代表(二)--唐钺342
第四节 旧派修辞论的代表--郑奠、杨树达等350
第五节 我国修辞学史上的丰碑--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359
第六节 白话修辞学和实用修辞学的发展--董鲁安、金兆梓、石苇、汪震、宋文翰的修辞学专著376
第九章 当代的汉语修辞学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十年385
第一节 概况385
第二节 现代修辞学的大普及 (1949--1957)388
第三节 修辞学领域的新开拓 (1958--1966)403
第四节 汉语修辞研究的大丰收 (1979--1990)433
第五节 台湾、香港、澳门的修辞学研究482
附录:汉语现代修辞学著作目录495
后记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