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视原理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视原理 第4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1147961.jpg)
- 俞斯乐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1237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视原理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1
§1.1 光的特性1
1.1.1 电磁辐射与可见光谱1
1.1.2 光源2
§1.2 人眼的视觉特性4
1.2.1 眼睛的构造5
1.2.2 光的度量6
1.2.3 亮度、彩色与立体视觉9
1.2.4 眼睛的视觉范围与亮度感觉12
1.2.5 人眼的分辨力13
1.2.6 视觉惰性与闪烁感觉16
§1.3 三基色原理与色度图17
1.3.1 三基色原理17
1.3.2 RGB计色制18
1.3.3 XYZ计色制23
1.3.4 均匀色标制32
§1.4 彩色的重现33
1.4.1 显像三基色33
1.4.2 显像三基色的色系数与亮度方程35
1.4.3 摄像光谱响应曲线37
2.1.1 图像顺序传送原理41
第二章 电视传像基本原理41
§2.1 电视系统组成原理41
2.1.2 光和电的转换原理43
2.1.3 彩色图像的摄取与重现45
§2.2 电视扫描原理47
2.2.1 逐行扫描47
2.2.2 隔行扫描49
2.2.3 扫描的同步52
§2.3 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56
2.3.1 图像的几何特征57
2.3.2 图像的连续性与场频的确定58
2.3.3 扫描行数及有关参数的确定59
2.3.4 图像亮度与色度的非线性失真63
§2.4 视频图像信号67
2.4.1 黑白图像信号67
2.4.2 亮度信号、色差信号及其组成原理70
2.4.3 标准彩条信号75
第三章 彩色电视制式82
§3.1 彩色电视制式概述82
§3.2 NTSC制83
3.2.1 交调制与正交检波83
3.2.2 压缩系数85
3.2.3 波形图和矢量图86
3.2.4 Q、I色差信号88
3.2.5 副载频选择90
3.2.6 NTSC编、解码方框图93
3.2.7 NTSC制的主要性能94
§3.3 PAL制96
3.3.1 彩色相序交变原理96
3.3.2 PAL色度信号及PALo解码原理97
3.3.3 色度信号的频谱交错100
3.3.4 副载频选择102
3.3.5 梳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106
3.3.6 行顺序效应113
3.3.7 PAL制的主要性能116
§3.4 SECAM制118
3.4.1 顺序传送与存储复用118
3.4.2 SECAM色度信号119
3.4.3 色同步信号123
3.4.4 副载波处理125
3.4.5 SECAM制编、解码方框图127
3.4.6 行顺序效应130
3.4.7 SECAM制主要性能130
§4.1 电视系统概述135
第四章 电视信号的形成、处理与135
录放135
§4.2 图像信号的产生136
4.2.1 广播彩色电视摄像机的组成136
4.2.2 彩色电视摄像机的光学系统137
4.2.3 电视摄像管141
§4.3 图像信号的处理148
4.3.1 反杂波校正148
4.3.2 图像信号中直流分量的恢复151
4.3.3 电缆校正153
4.3.4 黑斑校正154
4.3.5 孔阑校正156
4.3.6 γ校正159
4.3.7 彩色校正160
§4.4 PAL制彩色全电视信号的形成163
4.4.1 PAL制彩色全电视信号的形成方案163
4.4.2 基色信号的矩阵变换167
4.4.3 色度信号的形成169
§4.5 视频电视信号的切换与特技效果171
4.5.1 视频电视信号的切换171
4.5.2 慢转换与特技173
4.5.3 数字视频特技176
4.6.1 图像信号的调制178
§4.6 射频电视信号的形成178
4.6.2 电视发射机184
§4.7 同步信号的形成186
4.7.1 同步信号的定时原理186
4.7.2 同步信号的形成188
4.7.3 同步设备之间的锁相原理189
§4.8 电视信号的磁性录放原理191
4.8.1 磁性录放原理191
4.8.2 数字磁带录像原理196
4.8.3 光磁录像原理199
4.8.4 垂直磁记录原理200
第五章 电视信号接收原理205
§5.1 电视信号的接收205
5.1.1 概述205
5.1.2 黑白电视接收机的组成205
5.1.3 彩色电视接收机的组成208
§5.2 高、中频电视信号的处理208
5.2.1 高频电视信号的接收208
5.2.2 中频电视信号的放大213
5.2.3 视频电视信号的检取215
§5.3 视频电视信号的处理218
5.3.1 亮度信号处理电路220
5.3.2 色度信号解码电路222
5.3.3 矩阵和视频放大电路227
5.3.4 彩色同步电路228
§5.4 电视图像的同步与电子束的扫描235
5.4.1 概述235
5.4.2 同步信号的分离236
5.4.3 场扫描电路240
5.4.4 行扫描电路245
§5.5 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251
5.5.1 概述251
5.5.2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252
5.5.3 显像管的附属电路257
§5.6 液晶电视原理261
5.6.1 概述261
5.6.2 液晶及液晶显示器261
5.6.3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263
5.6.4 液晶电视接收机266
第六章 电视系统质量评价与监测270
§6.1 概述270
§6.2 视频信号的监测271
§6.3 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272
§6.4 非线性失真测量原理275
6.4.1 非线性失真及其测量的特点275
6.4.2 亮度信号非线性幅度失真276
6.4.3 色度信号非线性失真278
6.4.4 同步信号非线性失真279
§6.5 线性失真测量原理280
6.5.1 线性失真及其测量的特点280
6.5.2 频域测量原理281
6.5.3 时域测量原理283
§6.6 视频杂波测量原理291
6.6.1 视频杂波及其测量的特点291
6.6.2 视频杂波的测量292
7.1.1 概述296
§7.1 数字电视296
第七章 电视新技术与新系统296
7.1.2 电视信号的数字化297
7.1.3 频带压缩编码301
7.1.4 电视信号的数字处理305
7.1.5 数字电视接收机313
§7.2 视听信息电视多工广播318
7.2.1 概述318
7.2.2 电视多伴音广播319
7.2.3 图文电视广播326
§7.3 卫星电视广播330
7.3.1 发展卫星广播的原因331
7.3.2 卫星广播的信号处理332
7.3.3 卫星广播系统336
7.3.4 对广播卫星的主要要求341
7.3.5 卫星电视广播新制式343
§7.4 有线电视345
7.4.1 概述345
7.4.2 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346
7.4.3 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347
7.4.4 有线电视传输与分配系统349
7.4.5 双向有线电视系统353
7.4.6 光缆有线电视系统356
§7.5 彩色电视新制式361
7.5.1 现行彩色电视制式的缺陷362
7.5.2 日本的1125行制式365
7.5.3 欧洲的1250行制式368
7.5.4 美国的地面“兼容”ATV制式374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80
GB1385—78黑白电视广播标准380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621.397.13/3 GB3174 82彩色电视广播383
附录3 我国电视频道的划分390
附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92
GB2097—80彩色电视广播测392
试图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