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计量学与劳动控制论 经济量探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劳动计量学与劳动控制论 经济量探源](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150852.jpg)
- 董果雄,张社华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62335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劳动计量学与劳动控制论 经济量探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劳动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3
1—2 劳动过程 计量空间与计量时间7
1—3 劳动组织 单独劳动与协作劳动13
1—4 劳动控制系统 劳动计量学的任务16
第一编 理想劳动计量与劳动控制24
第二章 劳动的物理量化(上)——徒手劳动分析24
2—1 静态力劳动与动态力劳动25
2—2 力在时间上的累积 体力劳动量26
2—3 劳动强度28
2—4 有效劳动量29
2—5 劳动效率35
2—6 劳动的可比量37
第三章 劳动的物理量化(下)——使用工具的劳动分析42
3—1 工具引入劳动 现代劳动的复杂性42
3—2 终未劳动成果包含的有效劳动总量47
3—3 人力有效劳动量53
3—4 使用工具的劳动效率58
3—5 物理量化后劳动的其它有关量62
3—6 劳动物理量化的意义69
第四章 劳动的生理量化72
4—1 劳动生理量化的理论基础72
4—2 生理劳动强度79
4—3 生理劳动量81
4—4 劳动的生理量化的意义82
第五章 劳动的货币量化84
5—1 终末劳动成果的交换84
5—2 终末劳动成果的价值86
5—3 终末劳动成果的价格 最终有效劳动量 价值规律92
5—4 人类生存——劳动与生活的统一体109
5—5 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价值111
5—6 协作劳动单位内部的劳动分工130
5—7 货币量化后的有效劳动量132
5—8 货币量化后的劳动时间效率143
5—9 货币量化后的劳动节约效率145
5—10 货币量化后劳动的其它有关量147
5—11 劳动计量对劳动的检验作用151
5—12 劳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价值规律衍生的经济现象155
5—13 劳动货币量化的意义160
第六章 理想劳动数量控制概论162
6—1 系统控制过程 劳动控制系统的构成162
6—2 劳动质量信息与劳动数量信息167
6—3 终末劳动成果在劳动与生活两方面的分配170
第七章 理想微观劳动数量控制185
7—1 具体劳动的理想状态及调控185
7—2 工程劳动的理想状态及调控189
7—3 决策劳动的理想状态及调控192
第八章 理想宏观劳动数量控制198
8—1 分量调控与总量调控198
(一)分量调控202
8—2 宏观劳动控制系统对各协作劳动单位的奖惩202
8—3 能耗产出率 理想能耗调控205
8—4 终末劳动成果在各协作劳动单位间流动的理想状态208
(二)总量调控211
8—5 供求平衡点 供求平衡点的理想状态211
8—6 货币流量的理想状态与调控217
8—7 劳动项目扩展的理想状态与调控228
8—8 宏观劳动控制系统开放性的理想状态与调控236
8—9 赋予价值的理想状态与调控241
8—10 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与调控248
(三)思想与方法251
8—11 劳动控制系统信息传递的层次251
8—12 分配与奖惩的作用 宣传与普及的效应253
8—13 劳动控制系统的理想状态258
第二编 实际微观劳动计量与劳动控制262
第九章 实际微观劳动控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联系的一般简述262
9—1 实际微观劳动控制与理想微观劳动控制之间的差异262
9—2 实际微观劳动控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的一般简述264
第十章 劳动过程的分类270
10—1 劳动过程的划分271
10—2 按劳动动作的重复性分类275
10—3 按劳动对象相对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趋向分类282
10—4 按影响劳动过程的因素分类287
10—5 实际劳动过程归类举例291
第十一章 规律重复性劳动过程的劳动计量与劳动控制295
11—1 劳动质量 劳动动作 劳动动作次数295
11—2 单动作有效劳动量298
11—3 单位终末劳动成果的人力有效劳动量301
11—4 计量时间内的人力有效劳动量——计件法原理302
11—5 具体劳动是规律重复性劳动的协作劳动单位内部的个人收入分配305
11—6 两种劳动效率 奖惩量310
11—7 劳动能力差别在分配与奖惩中的体现314
11—8 劳动定额原理317
11—9 协作劳动单位内部劳动力的统筹安排319
第十二章 无规律重复性劳动过程的劳动计量321
12—1 无规律重复性劳动过程的群体劳动计量321
12—2 无规律重复性劳动过程群体劳动计量方法举例325
12—3 无规律重复性劳动过程的个体劳动计量——评分法原理333
12—4 劳动能力层次评分336
12—5 无规律重复性劳动过程的个人收入分配与奖惩338
12—6 避免评分法误差的措施339
第十三章 客观被动性劳动过程的劳动计量与劳动控制342
13—1 客观被动性劳动过程的劳动计量——计时法原理342
13—2 避免计时法误差的措施345
13—3 计件法、评分法向计时法的趋同现象347
13—4 科技高度发展状况下的客观被动性劳动过程349
第十四章 跟随性劳动过程的劳动计量和劳动控制353
14—1 跟随性具体劳动过程的劳动计量——核算法原理354
14—2 跟随性具体劳动过程的群体劳动节约效率和劳动时间效率358
14—3 跟随性具体劳动过程的群体分配与奖惩359
14—4 跟随性劳动过程的个体劳动计量的方法选择简述360
第十五章 接替性劳动过程的劳动计量与劳动控制362
15—1 各接替环节终末劳动成果的内部价格的决定363
15—2 各接替环节的有效劳动量 分配量369
15—3 各接替环节的劳动时间效率和劳动节约效率 奖惩量370
15—4 接替性劳动过程个体劳动计量的方法选择简述371
第三编 实际宏观劳动计量与劳动控制373
第十六章 实际宏观劳动控制与宏观经济学之间联系的一般简述373
16—1 实际宏观劳动控制与理想宏观劳动控制之间的差异373
16—2 实际宏观劳动控制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的一般简述376
第十七章 实际总物价水平的变化规律及调控383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平抑383
17—1 通货膨胀现象383
17—2 付息成本 非付息成本与通货膨胀385
17—3 时间赋予价值与通货膨胀390
17—4 影响物价的因素的分类399
17—5 总物价水平的理想调控403
17—6 总物价水平调控的理想与现实408
第十八章 生产速度与消费速度的调控——经济波动的平抑413
18—1 生产速度与消费速度的非平衡状态413
18—2 生产速度与消费速度平衡的条件424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的调控427
19—1 预备知识427
19—2 经济增长条件435
19—3 经济增长模型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