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量学基础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量学基础 修订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160859.jpg)
- 王立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ISBN:7502609415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量学基础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计量学1
一、计量1
二、计量学1
第二节 计量的范围、内容与分类3
一、计量的范围3
二、计量的内容3
三、计量的分类4
第三节 计量的发展阶段5
一、古典计量阶段5
二、经典计量阶段9
三、现代计量阶段9
第四节 计量的特点、作用与意义10
一、计量的特点10
二、计量的作用与意义12
第二章 计量单位制21
第一节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21
一、量、量制、量纲21
二、计量单位与单位制22
第二节 国际单位制24
一、米制的起源与发展24
二、国际单位制27
三、国际单位制外的单位36
第三节 甸的法定计量单位38
一、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39
二、法定计量单位定义40
三、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45
四、量、数值及下角标54
五、全面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56
第三章 测量误差59
第一节 常用计量术语59
第二节 测量误差62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63
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65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66
四、间接测量的误差88
五、测量误差的合成90
第四章 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92
第一节 测量不确定度92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92
二、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93
三、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评定94
四、合成不确定度96
五、范围(扩展、展伸)不确定度97
六、不确定度的报告97
第二节 数据处理98
一、等精度与不等精度测量99
二、算术平均值与最小二乘法原理100
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02
四、数值修约及其规则104
五、测试数据的取舍106
六、微小误差准则107
七、已定系统误差的修正108
八、测量结果109
第五章 计量器具110
第一节 计量器具及其分类110
一、计量基准器具111
二、计量标准器具113
三、普通计量器具113
四、计量器具的特征114
第二节 计量器具的辅助设备115
第三节 计量器具的制造、使用与维修116
一、计量器具的制造与销售116
二、计量器具的使用116
三、计量器具的维修118
第六章 量值传递、溯源与检定测试120
第一节 量值传递120
一、国家计量检定系统120
二、量值传递的基本要求121
第二节 溯源123
第三节 检定测试124
一、检定测试124
二、检定测试的基本要求126
三、检定测试的主要方法127
四、检定测试中器具合格的判断130
第四节 国际比对与检定133
第七章 计量测试的品质保证135
第一节 品质保证135
一、计量测试品质保证是时代需求135
二、计量测试品质保证的主要环节136
第二节 量值传递或溯源的传统方式137
一、逐级周期检定137
二、巡回检定138
三、利用标准物质标准信号进行检定139
第三节 新型量值传递或溯源方式--计量保证方案140
一、计量保证方案140
二、计量保证方案的实施140
三、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143
第八章 计量科技的主要领域(上)158
第一节 几何量计量158
一、长度单位“米”158
二、几何量计量器具162
三、阿贝原则164
四、端度计量164
五、线纹计量166
六、角度计量167
七、平直度计量169
八、粗糙度计量170
九、几何量计量动态176
第二节 光学计量178
一、光度计量178
二、光辐射计量185
三、激光计量186
四、成像光学计量187
五、色度计量187
六、光学计量动态188
第三节 电离辐射计量193
一、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195
二、电离辐射计量的主要内容197
三、电离辐射计量动态199
第九章 计量科技的主要领域(中)200
第一节 力学计量200
一、质量计量200
二、容量计量204
三、密度计量205
四、力值计量207
五、重力计量210
六、硬度计量212
七、振动与冲击计量214
八、力学计量动态216
第二节 声学计量217
一、声学计量的基本内容218
二、声学计量的主要方法219
三、声学计量的主要标准器226
四、声学计量动态227
第三节 热工计量227
一、温度计量228
二、压力计量236
三、真空计量238
四、流量计量241
五、热物性计量242
六、热工计量动态244
第四节 化学计量245
一、化学计量的基本特点246
二、化学计量的主要内容246
三、化学计量动态254
第十章 计量科技的主要领域(下)255
第一节 电磁计量255
一、电学计量255
二、磁学计量273
三、电磁计量动态277
第二节 无线电计量278
一、无线电计量的特点279
二、无线电计量的主要内容280
三、无线电计量动态298
第三节 时间频率计量299
一、时间单位“秒”300
二、时间频率基准、标准303
三、时间频率的计量方法309
四、时间频率计量动态311
第四节 物理常数的测定312
一、物理常数312
二、物理常数的测定312
三、物理常数测定动态317
第十一章 计量管理319
第一节 管理的一般概念319
一、管理的对象、过程和目的319
二、管理的基本原则320
三、管理的作用和意义321
第二节 计量管理的基本任务322
一、计量管理的总任务322
二、国家计量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323
三、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计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324
四、企业、事业单位的计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324
第三节 计量管理方式325
一、计量行政管理325
二、计量科技管理326
三、计量法制管理327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332
第四节 国际计量组织337
一、“米制公约”组织337
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339
三、国际计量联合会342
四、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计量规划组织345
第十二章 计量发展趋势346
第一节 我国的计量概况346
一、近年来的主要成就347
二、主要差距348
第二节 计量发展趋势350
一、由宏观到微观350
二、由常态到超常态354
三、由静态到动态356
四、由手动到自动357
五、由逐级周期量传到统计控制361
六、由传统领域到新兴领域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