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脾胃学说与临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脾胃学说与临床](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163764.jpg)
- 王淑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1346X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脾胃学说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脾胃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
脾胃的生理及其与其它脏腑的关系10
脾的生理10
脾的解剖形态10
脾脏的阴阳五行归类11
脾的生理功能13
脾的生理特点18
胃的生理19
胃的解剖形态19
胃的阴阳五行归类20
胃的生理功能20
胃的生理特点21
脾与胃之间的关系22
脾与心的关系23
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23
脾与肺的关系24
脾与肝的关系24
脾与肾的关系25
脾胃病的病因、病理与辨证26
脾胃病的病因26
六淫26
七情28
饮食劳倦29
其他因素29
脾胃病的病理30
邪正盛衰30
脏腑失调31
阴阳偏盛偏衰32
升降失宜34
辨虚实35
脾胃病的辨证35
辨寒热37
辨气血津液38
辨脏腑兼证40
脾胃病的治疗原则41
调理升降41
调脾胃,贵在升降41
调四旁,斡旋中州42
调整阴阳44
扶脾阳与养胃阴44
燥脾湿与清胃热45
补虚泻实46
宜饮食适量,忌暴饮暴食47
宜饮食有节,忌食不卫生47
脾胃病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47
饮食宜忌47
宜五味不偏,忌偏食异食48
宜冷热相宜,忌寒温不调49
宜顺应四时,忌违背自然49
宜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50
宜饭后轻微活动,忌剧烈活动51
进餐宜轻松情志、忌思、怒进餐51
劳逸适度52
配合食疗52
生活调摄52
调畅七情52
脾胃学说的临床应用55
脾气虚弱证55
脾阳不振证59
脾虚气陷证62
脾不充血证66
脾阴不足证70
脾虚湿阻证72
脾虚饮停证74
脾虚痰盛证77
脾虚水泛证80
脾虚气滞证83
脾虚阴火证85
湿邪困脾证88
寒湿困脾证92
湿热蕴脾证94
胃气虚寒证98
胃阴不足证102
胃失和降证105
胃气上逆证109
胃火上逆证113
热邪阻胃证117
胃热伤络证120
寒邪阻胃证124
寒热阻胃证127
食滞阻胃证130
湿浊阻胃证133
痰热阻胃证137
瘀阻胃络证139
痰瘀阻胃证142
脾胃虚寒证145
胃肠燥热证151
胃肠积滞证155
饮留胃肠证159
胃肠蓄血证162
肝胃不和证165
肝胃阴虚证168
肝火犯胃证171
胆热犯胃证175
肝脾失调证178
肝脾血瘀证182
心脾气虚证186
心脾血虚证190
心脾积热证193
肺胃阴虚证196
肺脾两虚证199
脾肾阳虚证202
当代著名老中医对脾胃学说的贡献207
施今墨207
叶熙春210
孔伯华214
汪逢春217
蒲辅周218
朱卓夫225
张泽生226
岳美中232
黄文东239
黄一峰242
章次公245
李聪甫247
金寿山249
董德懋252
邓铁涛258
董建华263
脾胃学说的现代研究概况271
脾虚证的实验研究271
脾胃理论在临床各科的应用282
脾胃病常用方药的现代研究321
方剂索引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