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思想原理讲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构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本书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3009·223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泽东思想原理讲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江流]1
第一讲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1
一 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征1
前言页1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4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8
毛泽东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9
毛泽东同志晚年的严重错误13
二 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13
毛泽东思想不包括错误的东西15
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20
第二讲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23
一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24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离不开马列主义普遍真理24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28
二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32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3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37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43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47
把毛泽东思想继续推向前进53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58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58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思想基础59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立的过程6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64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6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6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6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7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74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77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77
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条件79
革命根据地理论的意义82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83
革命的统一战线84
革命的武装斗争88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90
第四讲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93
一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94
过渡时期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94
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根据96
总路线的实质与和平实现总路线的条件98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巩固的社会主义99
二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9
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基本经验103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必须经过合作化的道路107
三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8
把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区别开来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108
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110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111
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113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方针117
四 人民民主专政118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主要经验119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中国特色121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122
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124
人民民主专政比资产阶级专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127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129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思想131
第五讲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131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32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133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137
二 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138
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139
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系141
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43
三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经济关系146
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146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148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关系150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151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153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55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57
注意综合平衡160
计划第一,价格第二162
四 实行 两参一改三结合164
实行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165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169
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170
五 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171
加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72
党的领导者要力求成为精通经济工作的专家174
第六讲 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176
一 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177
建设人民军队的极端重要性177
人民军队建设的首要原则179
人民军队建设的唯一宗旨181
二 新型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183
革命的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 生命线183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185
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189
人民军队的革命纪律190
三 人民战争192
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192
根据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194
武装力量和非武装力量的结合197
四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201
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201
持久中的速决205
运动战207
游击战209
歼灭战210
集中兵力211
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指挥原则213
五 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指导思想216
第七讲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219
一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219
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219
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和策略222
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225
二 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226
战略战术原则的科学总结226
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对立统一229
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普遍意义232
三 对敌斗争的策略原则234
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235
我们的政策建立在区别对待的基础上238
对敌斗争的基本策略240
四 统一战线和领导同盟者的策略243
对任何事物都要作具体分析244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权244
率领被领导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246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和进行政治教育247
第八讲 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的理论251
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保证251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252
有针对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254
必须发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256
二 文化工作的方针258
发展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25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60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263
三 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266
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266
深入生活,繁荣文艺创作268
正确地解决歌颂与暴露的问题270
文艺创作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272
开展正常的文艺评论,把文艺创作引向健康的轨道274
巩固文艺界的统一战线,坚持党对文艺的领导277
四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278
知识分子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性279
党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方针281
知识分子必须走又红又专的道路283
五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84
无产阶级革命归根到底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28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86
为人民和为祖国的统一287
第九讲 党的建设的理论290
一 毛泽东建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91
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建设的基本特点291
毛泽东建党学说及其发展的简要过程295
二 着重于党的思想建设296
党内存在着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严重矛盾297
改造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是民主革命时期思想建党的中心环节298
党员首先要从思想上入党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关键300
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301
三 党的政治建设302
党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302
党必须确立和贯彻马列主义的纲领和路线305
四 党的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原则306
中国党是在特殊条件下坚持民主集中制306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种组织规律307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体308
四个服从 是党的重要的纪律原则310
实现党内高度的民主和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311
五 党的组织建设--干部工作313
党的干部理论的形成过程313
干部对党的事业具有决定的作用314
任人唯贤 的干部路线和 德才兼备 的干部条件315
培养和教育干部是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316
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是增强全党团结的重要环节316
六 党的作风建设319
党的优良作风的实质319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320
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321
自我批评的作风321
发扬党的优良作风322
七 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323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完成党的一切任务的决定因素324
党是在两条战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的325
党内斗争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斗争326
开展党内斗争的唯一正确的方针327
整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成功经验328
八 毛泽东建党学说为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330
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主要特点331
以毛泽东建党学说为指南把党建设好332
第十讲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33
一 实事求是原则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333
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关键334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的概括和解释338
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341
二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343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44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348
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内容中的活的灵魂351
三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354
实事求是和思想路线354
实事求是和思想解放357
实事求是和四项基础原则359
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362
四 把实事求是变成自己言行的准则362
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365
坚持实事求是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67
第十一讲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71
一 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学说371
人的正确思想来源的种种回答37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374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375
二 实践是正确思想的唯一来源376
毛泽东同志对实践概念的解释377
社会实践的各种形式378
正确认识主要来源于三大实践381
三 认识的辩证过程382
从物质到精神的飞跃383
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385
从精神到物质的飞跃389
毛泽东同志阐明了人的自觉能动性391
四 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于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391
自觉能动性的巨大作用393
发扬自觉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396
五 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398
毛泽东同志对认识规律的表述399
两个认识规律的异同399
认识的曲折发展401
六 在实践斗争中发展真理404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404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408
真理在斗争中发展410
要为真理而斗争412
第十二讲 宇宙的根本规律413
一 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413
错误的形而上学宇宙观414
科学的辩证法宇宙观415
矛盾无处不有418
二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418
矛盾无时不在420
三 任何矛盾都是具体的特殊的423
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的重要意义423
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426
抓住矛盾问题的精髓427
四 事物矛盾的不平衡性430
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430
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认清事物的实质433
五 矛盾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统一435
矛盾双方相反相成435
对立面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436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438
对抗不是矛盾的唯一形式439
六 正确认识和处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439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互相转化441
要有普遍联系的观点442
七 学会辩证地看问题442
要有发展的观点444
要有全面的观点446
第十三讲 群众路线是党的科学领导方法449
一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449
党的领导经验的基本总结450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455
二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458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458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464
三 群众路线和认识论467
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的一致467
群众路线和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对立470
四 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473
第十四讲 独立自主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477
一 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477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78
独立自主问题的提出480
二 独立自主是党的领导的中心环节484
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贯彻到各项革命事业之中484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487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492
三 独立自主是我们的国策497
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497
坚持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501
第十五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毛泽东思想的恢复、坚持和发展505
一 恢复毛泽东思想本来面目的历史过程505
二 对毛泽东思想若干重要原理的坚持和发展509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作出了新的结论510
初步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512
创造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原理516
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518
发展了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理论520
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学说522
三 提出并阐明了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525
学会 弹钢琴 的工作方法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