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群体人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群体人才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187034.jpg)
- 李新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红旗出版社
- ISBN:7505100297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群体人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当代人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3
第一节 人才群体在当代人才活动中的地位4
一、现代经济发展与人才群体4
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群体6
三、现代社会管理与人才群体10
第二节 群体人才学是人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12
一、人才学的发展与分化12
二、群体人才学的内容和结构14
三、群体人才学与相关学科16
第三节 群体人才学研究的方法17
一、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的方法18
二、系统研究的方法18
三、个别与一般的方法19
四、数理统计方法20
五、追踪研究方法20
第一章 人才个体和群体21
第一节 人才个体是人才存在的自然形式21
一、人·个体·人才个体21
二、人才个体是构成人才群体的基本单元23
三、人才个体的共性24
四、人才的个体差异25
第二节 人才群体是人才活动的社会形式28
一、群体·社会群体·人才群体28
二、人才群体是一个系统31
三、人才群体是人才社会性发展的必然结果33
第三节 人才群体与个体的关系33
一、人才群体和个体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33
二、人才群体对个体的作用35
三、人才群体优化的关键在于合理的群体结构37
一、社会群体的历史演变41
第一节 人才群体的产生41
第二章 人才群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述41
二、原始社会人才群体的萌芽43
三、人才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结果44
第二节 人才群体的发展46
一、政治型人才群体--从部落议事会到现代国家的领导群体47
二、生产型人才群体--从原始的劳动协作到现代企业的生产50
三、科技型人才群体--从古代学校到现代科技群体53
四、军事型人才群体--从氏族军事首领到现代军队的指挥机构55
第三节 历史的发展和人才群体59
第一节 人才群体的结构63
第三章 人才群体的结构与功能63
第二节 人才群体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67
一、人才群体的纵向结构68
二、人才群体的横向结构71
第三节 人才群体的功能75
一、人才群体功能的涵义75
二、人才群体的基本功能77
三、人才群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79
第四节 研究人才群体结构变化规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81
一、人才群体的理想结构81
二、人才群体理想结构的特征82
三、人才群体结构变化规律84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才群体8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人才88
第二节 我国的宏观人才群体92
一、我国人才队伍的形成和发展93
二、我国宏观人才群体结构的历史特点99
三、转变结构模式,调整宏观人才群体结构106
第三节 我国的微观人才群体108
一、我国微观人才群体的发展变化和现状的基本估计109
二、我国微观人才群体结构的历史特点113
第五章 宏观人才群体的结构与调整120
第一节 宏观人才群体的形成、发展和作用120
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宏观人才群体的作用与反作用120
二、宏观人才群体结构的作用123
第二节 宏观人才群体结构的特点和构成126
一、宏观人才群体结构的特点127
二、宏观人才群体的构成129
三、宏观人才群体结构的模式138
一、宏观人才群体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40
第三节 宏观人才群体结构的调整140
二、现代社会人才的整体特征142
三、宏观人才群体结构调整的方法144
第六章 微观人才群体的组合与调整150
第一节 微观人才群体组合与调整的基本原则151
一、目标原则151
二、“晶核”原则153
三、职能相称原则154
四、互补原则155
五、精干原则156
六、调控原则158
七、开放原则159
八、实效原则160
第二节 微观人才群体的组合161
一、组合微观人才群体的时机162
二、微观人才群体组合的一般过程163
第三节 微观人才群体的调整170
一、微观人才群体调整的基本内容171
二、微观人才群体调整的重要条件172
三、微观人才群体调整的步骤174
四、现实中微观人才群体的调整174
第一节 人才群体中个体的心理结构及特征177
第七章 人才群体心理177
一、领袖角色心理178
二、属员角色心理179
三、专业角色心理182
第二节 人才群体心理183
一、群体文化183
二、群体意识185
三、群体心理氛围186
第三节 人才群体的心理互动187
一、心理冲突187
二、心理调适190
第四节 优良群体心理氛围的培养192
一、人才群体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心理氛围193
二、优良群体心理氛围形成的条件194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196
第八章 人才群体行为198
第一节 人才个体与人才群体的基本行为198
一、创造199
二、合作200
三、冲突201
四、越位204
五、调适206
六、共振208
第二节 人才群体行为的基本特征209
一、目标选择的挑战性与进攻性209
二、行为发动的谨慎性与冒险性211
三、行为方式的科学性与创造性212
四、行为手段的灵活性与权变性213
五、行为过程的定向性与持久性214
第三节 人才群体行为的激励和控制215
一、影响人才群体行为的基本因素215
二、人才群体行为的动机理论217
三、人才群体行为的激励218
四、人才群体行为的控制220
第九章 人才群体演化的动力结构223
第一节 人才群体作用势场223
第二节 人才群体凝聚力226
一、物质需求的满足227
二、精神需求的满足228
三、环境压力231
一、霍桑效应233
第三节 人才群体驱动力233
二、创造力共振激发效应234
三、互补放大效应235
四、竞争激励效应236
第四节 人才群体耗散力237
一、冲突238
二、不匹配效应239
三、冗员效应239
四、官僚体制239
五、外界作用240
第五节 人才群体的动力协调241
一、必要的张力242
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243
三、群体动力协调244
四、群体动力学关系测度--效果评估245
第十章 人才群体管理247
第一节 人才群体管理在人才群体活动中的作用247
一、为人才个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47
二、引导人们向既定的群体目标前进248
三、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肯定人才价值249
第二节 人才群体管理的理论和原则250
一、人群管理理论历史概述250
四、协调人才个体之间的关系,维持群体正常工作秩序250
二、人才群体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253
三、人才群体管理的原则254
第三节 人才群体管理对人才个体的要求257
一、对领导者的要求257
二、对被领导者的要求259
第四节 人才群体管理的含义、对象、过程260
一、人才群体管理的含义261
二、人才群体管理的对象262
三、人才群体管理的过程263
后记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