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教育世纪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教育世纪观](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1203131.jpg)
- 李进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2401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高等教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教育世纪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新世纪的呼唤3
第一章 20世纪文明进步的回眸3
第一节 20世纪人类取得的辉煌成就3
第二节 20世纪经济繁荣的代价12
第三节 20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几点启示16
第二章 新世纪的曙光27
第一节 社会信息化27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33
第三节 世界格局多极化38
第四节 文化交流国际化44
第三章 知识经济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49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含义49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特点52
第三节 知识经济条件下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意义57
第四节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59
第五节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4
第四章 知识经济与创新型人才培养67
第一节 创新型人才的心理素质67
第二节 创新心理的发展规律73
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78
第五章 新世纪人才素质的特征81
第一节 新世纪文科人才素质的特征81
第二节 新世纪理工科人才素质的特征86
第三节 新世纪医科人才素质的特征90
第六章 个人社会化的目标93
第一节 “小民”——农业时代对个人社会化提出的要求95
第二节 国民——工业时代对个人社会化提出的要求98
第三节 世界公民——信息时代对个人社会化提出的要求100
第四节 国民和世界公民——现代人格的双重身份103
第七章 潜能开发与就业需求107
第一节 潜能开发——教育活动的向度107
第二节 就业需求——教育发展的动力111
第三节 “看不见的手”——教育运行中不可抗拒的市场魅力113
第二部分 中国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第八章 中国人才培养的亮点121
第一节 孔丘——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圣贤121
第二节 《学记》——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124
第三节 汉代太学——中国古代正规大学的开端126
第四节 “一本唐制”——中国唐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典范128
第五节 “三舍积分法”和“苏湖教法”——中国宋、元、明时期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132
第六节 全面和谐的发展——蔡元培的人才培养质量观136
第七节 尊师重道——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139
第八节 重视基础——中国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141
第九节 科教兴国——中国的基本国策对人才培养的期盼144
第九章 中国人才培养的误点150
第一节 独尊儒术——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的桎梏150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人才培养的指挥棒153
第三节 八股文风——扼杀创新思维的锁链157
第四节 “学而优则仕”——中国古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扭曲160
第五节 “应试教育”——人才培养难以走出的怪圈162
第十章 占领科研人才培养的制高点167
第一节 科学发展中的思维方式的变革167
第二节 科学创新观念的孕育169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机制172
第四节 创新思维障碍及其突破174
第十一章 教学管理模式比较178
第一节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178
第二节 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184
第三节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187
第三部分 观念与原则195
第十二章 继承与创新195
第一节 继承——教育之本195
第二节 创新——教育之魂197
第三节 维持性学习199
第四节 创新性学习201
第五节 教育的时代取向203
第十三章 知识与能力206
第一节 历史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206
第二节 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的辩证关系209
第三节 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212
第四节 考评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至关重要215
第十四章 适应与预见219
第一节 被动适应与主动适应219
第二节 预见——从被动适应走向主动适应222
第三节 提高教学预见性的经济学思考226
第四节 提高教学预见性的时代思考231
第十五章 主动与主体236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观点236
第二节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正解与误区241
第三节 启发式教学——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243
第十六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249
第一节 智力因素249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253
第三节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关系259
第四部分 改革的基本策略265
第十七章 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观念265
第一节 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的必要性265
第二节 现阶段高等教育工作者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的重点268
第三节 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的基本要求274
第十八章 调整专业设置及结构277
第一节 专业设置、结构调整的历史必然性278
第二节 专业设置、结构调整的历史进程280
第三节 专业设置、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285
第十九章 优化教学内容290
第一节 教学内容优化的紧迫性290
第二节 教学内容优化的障碍293
第三节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内容优化的任务及措施296
第二十章 完善课程体系302
第一节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完善的意义302
第二节 我国高等学校现行课程体系的主要缺陷305
第三节 当前高等学校完善课程体系的主要任务308
第二十一章 改革教学方法 推广现代教学手段313
第一节 大力倡导创造性教学 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313
第二节 关注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316
第三节 注重大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运用318
第四节 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321
第五节 开展教学方法合理性评价研究327
第二十二章 拓展高校教学途径330
第一节 以“三减三加”原则,拓展高校教学途径330
第二节 高校教学途径的拓宽332
第三节 完善高校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基本形式335
第四节 注重把科研训练贯穿“三结合”的全过程340
第二十三章 改进教学管理343
第一节 教学管理的意义343
第二节 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目标和任务345
第三节 完善教学管理的依据和应遵循的原则349
第四节 当前我国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52
第五节 改善教学管理应加强基础工作356
第六节 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363
后记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