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循环经济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循环经济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203712.jpg)
- 鲍健强,黄海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4105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自然资源-资源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循环经济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1
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人类面临的共同矛盾1
一、对传统工业文明范式的反思2
二、地球:有限的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3
三、中国的觉醒:倡导科学发展观7
第二节 从《增长的极限》到《21世纪议程》8
一、罗马俱乐部给人类敲响警钟9
二、增长的极限与极限的增长9
三、21世纪宣言:《21世纪议程》11
第三节 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的经济流程13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两个重要的思想来源13
二、重构传统的经济流程和发展模式14
三、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梳理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16
第四节 循环经济的基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17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8
二、环境友好社会:从“末端治理”到“管端防治”19
三、“四倍数”理论:资源的效率革命20
四、新视角:人类的“生态足迹”22
第二章 循环经济:21世纪发展的新选择26
第一节 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26
一、何谓“可持续发展战略”26
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7
三、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29
第二节 新经济观: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32
一、经济增长方式变革:时代的命题32
二、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和循环型经济转变33
三、循环经济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35
第三节 新生产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7
一、传统工业化:掠夺性生产和破坏性污染37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38
第四节 新科技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40
一、科学技术是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载体40
二、科技战略转变:从不可再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41
三、绿色科技是循环经济实现的基础43
第五节 新消费观:资源与环境的双重要求45
一、用循环经济理念审视“一次性”消费45
二、过度包装和消费:每年浪费价值1000亿元的资源46
三、绿色消费:循环经济倡导的消费方式48
第六节 新社会观:从循环经济到循环型社会50
一、社会公众是循环经济的参与者50
二、循环性社区是循环经济网络上重要的结点52
三、“短程生态农业”是循环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方向53
第三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55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3R原则”55
一、减量化原则(Reduce):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56
二、再利用原则(Reuse):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59
三、再资源化原则(Recycle):废弃物的回收和再资源化61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生态化和循环化原则63
一、生态经济学: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63
二、工业生态学:工业共生、代谢与循环64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优先序列原则72
一、废弃物填埋:环境保护的初级阶段72
二、废弃物焚化:环境保护的新途径73
三、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提出的环保优先序列75
四、从循环经济看废弃物处理的优先序列75
第四节 从提供产品消费到提供产品服务77
一、传统的消费习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77
二、从产品交换价值向产品使用价值的理念转变78
三、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的转变79
第四章 企业内部生产工艺和流程的循环体系81
第一节 循环型企业的核心: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81
一、物质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81
二、能量的梯级利用82
三、企业内部生产环节和流程绿色化84
第二节 “原子经济性”与企业追求“零排放”85
一、绿色化学:治本重于治标85
二、特罗斯特与“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概念86
三、化学反应和原子经济性分析89
四、绿色化学:21世纪化学工业的革命91
五、追求“零排放”:现代循环型企业的目标93
六、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科学界的崇高荣誉95
第三节 绿色设计和工艺是循环型企业的基础97
一、绿色设计——新时代设计的主旋律97
二、把产品设计放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来系统思考101
三、以环境优先的原则实施“价值工程”和“替代工程”102
第四节 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现代企业面临的共同责任和义务102
一、源头削减——清洁生产102
二、环境管理论证体系ISO14000:企业的社会责任106
三、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清洁生产和ISO14000的分析工具110
第五章 企业之间生态化产业链的循环体系113
第一节 工业共生与生态化产业链113
一、现代工业循环的重要基础:工业共生与生态产业链113
二、生态工业园区中体现的工业共生116
三、现代工业的重要特点:构建产业之间的生态链结构118
第二节 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20
一、生态工业园区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20
二、资源利用生态化使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变为可能121
三、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工程122
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的步骤124
五、实施生态化工业园建设的途径——“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128
第三节 构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高效耦合系统130
一、食物链及食物网理论对构筑生态产业链的指导作用130
二、生态工业系统中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132
三、构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133
四、生态工业园——物质、能量、信息不断交换与融合的系统134
第四节 生态工业是多学科集成的系统工程135
一、生态工业的内涵及主要理论依据136
二、生态工业系统的分析和集成137
三、生态工业系统的演化与调控138
四、生态工业系统的结构与特性140
五、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41
第六章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循环体系145
第一节 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145
一、建立现代“可持续性”消费观念145
二、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延长产品的使用价值147
三、“短程消费”减少产品长距离运输的能耗148
四、进行一场包装理念和技术的革命149
第二节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种类与特点150
一、树立“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151
二、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利用153
三、无机固体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利用157
四、有害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和处理方法159
第三节 构建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和再资源化处理体系161
一、城市居民生活社区是废弃物回收网络的节点162
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统一采购产品到统一回收废弃物163
三、企业:废弃物统一分类回收与管理164
四、中心城市建立废弃物再资源化处理中心165
第四节 废旧家电和计算机:循环经济关注的重点166
一、废旧家电和计算机等电子废弃物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有害废弃物166
二、5年后现有的计算机都将淘汰168
三、是让其污染环境?还是努力开采这座“金矿”168
四、商场和超市应建构废旧家电回收的平台169
第七章 循环经济的科学技术体系171
第一节 绿色科技是经济循环化和生态化的基础171
一、绿色科技: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171
二、环境无害化技术是环境保护的保障174
三、清洁生产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沿175
第二节 构建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体系176
一、金属质固体废弃物的再资源化技术177
二、无机非金属固体废弃物的再资源化技术178
三、有机质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179
四、特殊固体废弃物的再资源化技术181
第三节 废弃物处理过程“二次污染”的防治技术183
一、堆肥是有机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方法183
二、环境无害化填埋技术的新发展185
三、焚烧法二次污染物的消除和能量的回收利用187
四、废弃物处理技术是环境优先?还是成本优先?188
第四节 新能源发展需要新技术支撑188
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技术领域和发展趋势188
二、核能是物质消耗和废物排放减量化典范190
三、太阳能是清洁的和可持续的能源代表193
四、风能是最廉价和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197
五、生物质能是可循环和可再生的理想能源198
六、氢能源——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200
第八章 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203
第一节 循环经济需要政策和法规的导向203
一、发挥政府在税收、金融和财政等政策上的导向作用204
二、让市场机制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的功能208
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企业的社会责任210
四、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的实施和回收模式选择212
第二节 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215
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和格局的手段215
二、立法基点:从被动的“末端处理”到主动的“管端防治”217
第三节 日本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结构和特征219
一、日本ISC的《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报告219
二、日本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结构220
三、日本循环型社会法规体系的特点225
第九章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229
第一节 日本:构建循环经济与循环型社会229
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代价230
二、资源匮乏和能源短缺所带来的反思231
三、构建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确保“环之国”的实现232
四、“静脉产业”体系:未来第四产业234
五、日本全民动员参与建立循环型社会235
第二节 欧美各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236
一、德国:以“垃圾经济”为核心的循环经济237
二、瑞典:企业自觉地承担经济循环化的义务239
三、欧洲其他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240
四、美国:从过度消费、大量排放到适度消费、减少废弃242
第三节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245
一、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245
二、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248
三、多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252
参考文献256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63
后记循环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