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物鉴定与考古系列讲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物鉴定与考古系列讲座](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1204605.jpg)
- 朱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8262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818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833页
- 主题词:文物-鉴定-基本知识;文物-考古-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物鉴定与考古系列讲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孔祥星1
一、关于铜镜的一般知识1
二、中国古代铜镜的特点3
三、铜镜鉴定知识9
四、历代仿制镜12
五、现代作伪镜的识别13
民族文物概论&宋兆麟15
前言15
一、民族文物的定义、范围21
二、田野调查和征集文物34
三、民族文物的整理72
四、研究文物的理论方法91
五、民族文物与考古102
六、民族文物的鉴定121
七、文物实例研究135
中国历代瓷器鉴定&李宗扬175
第一章 中国瓷器的起源和概况175
第一节 陶器的出现及发展简况176
一、陶器的制作177
二、陶胎和胎色179
三、花纹装饰179
四、器物造型180
第二节 瓷器的出现及发展概况180
一、瓷器与陶器的区别181
二、瓷器发展阶段的划分181
三、历代瓷器的发展概况182
第二章 中国历代瓷器的发展和各时期的特点185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185
一、瓷胎186
二、瓷釉186
三、纹饰187
四、造型188
第二节 隋、唐、五代(581~960)191
一、隋代(581~618)191
二、唐代(618~907)192
三、五代、十国(907~960)198
第三节 宋代(960~1279)200
一、汝窑(河南省宝丰县)201
二、官窑(河南开封)202
三、哥窑(浙江省龙泉县)204
四、定窑(河北省曲阳县)205
五、钧窑(河南省禹县)207
六、越窑(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208
七、龙泉窑(浙江省龙泉县)210
八、耀州窑(陕西铜川市)211
九、临汝窑(河南省临汝县)212
十、景德镇窑(江西省景德镇)213
十一、吉州窑(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215
十二、磁州窑(河北省磁县)217
十三、垱阳峪窑(河南省修武县)218
十四、扒村窑(河南省禹县扒村)219
十五、登封窑(河南省登封县)220
第四节 辽代(916~1125)221
第五节 元代(1271~1368)224
一、景德镇窑224
二、龙泉窑231
三、磁州窑232
四、钧窑233
第六节 明代(1368~1644)234
一、永乐瓷器239
二、宣德瓷器242
三、成化瓷器246
四、弘治瓷器250
五、正德瓷器252
六、嘉靖瓷器256
七、隆庆瓷器261
八、万历瓷器262
第七节 清代(1644~1911)266
第一阶段:康熙、雍正、乾隆时期(1662~1795)270
一、康熙瓷器(1662~1722)271
二、雍正瓷器(1623~1736)278
三、乾隆瓷器(1736~1795)283
第二阶段:嘉庆~宣统时期(1796~1911)289
一、嘉庆、道光瓷器(1796~1850)289
二、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瓷器(1851~1911)294
第八节 民国瓷器299
一、一般瓷器299
二、仿古瓷器301
三、瓷器的造假和辨伪303
青铜器鉴定概论&杜迺松305
一、序言305
二、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概况305
三、青铜冶炼和青铜器铸造310
四、青铜器类别、名称、用途及其形制特点313
五、青铜器的定名319
六、青铜器纹饰321
七、青铜器铭文324
八、青铜器分期及各期主要特点329
九、青铜器的辨伪341
佛像鉴定&金申344
一、佛像的分类与定名344
二、历代佛像的特征及辨伪359
三、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派与样式370
四、佛像辨伪概述377
附录一 金石书籍中著录的伪佛像389
附录二 近代伪造的云冈、龙门样式石佛396
附录三 还原历史环境判断佛像真伪401
附录四 谈真品而后刻伪款的佛像406
参考书目413
古画鉴定&单国强414
上编 古画鉴定方法概论414
第一章 绪论414
第一节 古画鉴定的任务和意义414
一、古画鉴定的任务414
二、古画鉴定的意义416
第二节 古画鉴定的方法和依据418
一、古画鉴定的方法418
二、古画鉴定的依据420
第三节 古画鉴定的参考书422
一、系统的书画鉴定理论专著422
二、涉及鉴定的书画史论著作426
三、鉴定辅助依据方面的专著427
四、关联鉴定的书画工具书428
第二章 绘画鉴定的主要依据431
第一节 艺术风格432
一、中国绘画作品诸要素432
二、艺术风格434
三、艺术风格三层次436
第二节 时代风格439
一、题材440
二、构图445
三、笔墨445
四、主题448
第三节 个人风格448
一、画家的个性449
二、独特的笔法451
三、典型的风格452
四、前后的变化454
五、师承关系455
第三章 赝品类型和作伪方法457
第一节 完全作伪的方法458
一、摹458
二、临461
三、仿462
四、造464
第二节 改头换面诸手法466
一、改466
二、添467
三、减470
四、拆配、割裂471
第三节 代笔和误定472
一、代笔473
二、误定478
下编 明清两代绘画鉴藏478
明代绘画鉴藏478
一、明代绘画概况478
二、明代宫廷“院体”绘画479
三、戴进、吴伟和“浙派”481
四、承元代文人画传统的明初各家484
五、吴门四家486
六、吴门后学诸家495
七、董其昌和“松江派”498
八、晚明诸家500
九、明代书画作伪503
十、明代书画的鉴藏、流传和著录506
清代绘画鉴藏512
一、清代绘画概况512
二、“四王”画派513
三、“清初四僧”519
四、“金陵八家”523
五、“扬州八怪”524
六、清代宫廷画家528
七、“海上画派”529
八、清代其他名家532
九、清代书画作伪533
十、清代绘画鉴藏、流传和著录534
古玉鉴赏与收藏&周南泉539
序言539
一、石蕴精英以“德”论玉539
二、古玉料品种及其特点541
三、新石器时期诸文化玉器547
四、夏商玉器551
五、继承殷商并向战国过渡的西周和春秋玉器557
六、大变革时期的战国玉器563
七、大起大落的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玉器566
八、从衰败中复苏的隋唐五代玉器571
九、“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两宋辽金元玉器576
十、复古与变革同时并举的明代玉器579
十一、三个完全不同面貌的清代玉器582
十二、古玉收藏585
十三、古玉辨伪592
十四、古玉器的定级与价格评估600
十五、古玉研究603
古籍版本鉴定&黄燕生606
第一讲 绪论606
一、古籍版本学概说606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610
第二讲 古籍的装帧、结构和版本类别614
一、古籍装帧的演变614
二、古籍的版式617
三、古籍的版本类别619
第三讲 刻本的鉴定629
一、刻本鉴定的主要依据629
二、历代刻本的特点636
第四讲 活字本的鉴定664
一、活字印刷的发明664
二、活字本的鉴定668
第五讲 抄本和稿本的鉴定671
博物馆陈列展览&马沙675
第一章 陈列展览的地位及原则675
一、陈列的意义和地位675
二、陈列展览的形式676
三、陈列展览的基本原则677
四、博物馆陈列的特点686
第二章 陈列展览制作工作的步骤和方法688
一、陈列展览制作的步骤688
二、陈列展览内容的表现方法698
三、辅助陈列品与文字说明699
第三章 群众宣传教育702
一、群众宣传教育的意义和内容702
二、讲解工作和讲解员(说明员)704
三、宣传教育工作的多种形式706
楚文化的西渐——楚国向西扩张的考古学观察&朱萍709
一、考古材料的分期和年代712
二、楚文化因素分析720
三、结论731
吐鲁番出土“且渠封戴墓表”的性质以及无纪年高昌墓砖的年代问题——以高昌墓砖的起源问题为中心&张铭心735
一、引言735
二、“且渠封戴墓表”的性质736
三、“无纪年墓砖”的制作年代问题740
四、结语753
大窑石核研究及其文化分期&戴成萍755
一、序言755
二、地理概况及标本的获得758
三、大窑石核分层分类研究763
四、大窑石核的特征及其文化分期810
参考文献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