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之变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之变局](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204683.jpg)
- 魏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978780234356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经济发展趋势-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之变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经济的新挑战及中国经济之变局1
一、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1
二、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3
三、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4
四、在资本化进程中有效控制资产泡沫化问题6
五、在激发经济活力中有效解决贪婪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7
中国经济增长出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11
如何全方位地启动内需17
一、启动投资17
1.扩大民生投资18
2.引导生产性投资19
3.促进资产投资21
二、启动消费22
1.推动收入性消费23
2.推动信货性消费23
3.提升预期性消费24
三、调整宏观经济政策25
四、如何评价上述启动内需的举措26
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与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都不可取28
企业如何应对总需求不足的格局32
一、从贴牌转向品牌32
二、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34
三、从传统增值模式转向新的增值模式35
四、从原有成本优势转向新成本优势36
五、从高负债型企业转向资金结构合理型企业37
启动内需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40
启动消费与信贷性消费44
一、信贷性消费对启动消费仍然有着巨大的作用44
二、信贷性消费需要理性地把握“度”46
三、信贷性消费需要极为规范的运作48
启动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52
消费低迷背后的体制因素57
在转型中我国出口面临的问题61
一、目前我国出口现状61
1.GDP对出口的依赖过大62
2.大多数产业出口增速出现回落63
3.相当大部分出口企业盈利空间迅速缩小64
二、导致出口问题的原因64
1.国内需求无法有效弥补海外市场需求的萎缩64
2.出口企业议价能力较弱65
3.出口企业成本的相对优势逐渐丧失65
4.政府外贸政策手段过于猛烈66
5.汇率改革需要重新审视67
6.出口企业心理预期过于悲观67
三、相关建议68
1.在稳步扩大内需的基础之上逐渐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模式68
2.人民币应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68
3.政府应出台政策振兴出口企业信心68
4.借机加大升级产业结构的步伐69
重要的是保就业和保企业70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在2007年引发的问题73
一、此次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74
二、为什么在信贷资金紧缩下有些企业资金链断裂77
三、为什么股市暴跌和人们要求救市84
关于启动消费需求的几个问题88
一、启动居民个人消费需求88
1.促进居民收入性消费88
2.促进居民信货性消费92
3.促进居民预期性消费94
二、启动居民的公共消费需求94
1.医疗卫生事业95
2.文化教育事业95
3.社会保障事业96
4.基础设施建设97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思维框架98
一、分析宏观经济首先要关注的三个指标98
1.价格98
2.增长99
3.就业99
二、影响三大指标的主要因素100
1.总需求100
2.总供给101
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101
三、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宏观因素102
1.货币因素102
2.财政因素105
3.国际因素106
前三十年国富,后三十年民富—关于未来改革的一点想法108
2009年经济转型契机前瞻112
一、危机根植国内,战略偏差引深思112
二、谨防投资过热,启动内需应多方出手113
三、增长模式之惑:“保8”还是保就业115
四、破除路径依赖,发展民主和混合经济117
五、应对危机之本,民营企业迫待减负119
六、应该把装备制造放在首位120
回头路,一定不是出路122
一、政府与市场,谁是资源配置主体122
二、保就业、救企业、保增长125
三、“保8”,一场输不起的“战役”127
我国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与这次增长速度下滑的异同130
应对经济增速下滑的举措必须理性132
一、关键是保就业和保企业132
二、应该重视改革的深化134
资本化进程中的泡沫化:路径选择及其控制137
一、资本化与泡沫化的概念与内涵137
1.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化:形式与内容137
2.泡沫与泡沫化:联系与区别138
二、资本化进程是否必然伴随泡沫化过程140
1.资本化到泡沫化的传导路径140
2.泡沫化形成的具体影响因素142
三、泡沫化过程如何影响实体经济运行144
1.适度泡沫能够对经济运行形成有益驱动144
2.泡沫化形成后具有较大的实体经济危害145
四、如何在资本化进程中防范泡沫化冲击146
1.“立规则”:构建合理的资产价格佑值体系146
2.“勤疏导”:推动灵活有序的流动性转移147
3.“巧隔断”:设计有效的外部冲击应对措施148
五、结论与建议148
出口导向型经济与“胀死”150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如何导致了总需求膨胀151
二、应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引发的总需求膨胀的对策156
1.首要的对策是要解决国际收支失衡156
2.重要的时策是改革外汇体制165
3.实现从紧的货币政策168
4.推进股市扩容政策170
5.政府必须认真关注价格上涨引发的社会问题172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与“憋死”174
一、为什么要“保增长”,是因为我们的增长出了问题174
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潜伏着两大风险175
三、如何启动内需?启动内需为什么要从启动投资着手176
四、启动投资,首先从民生投资开始177
五、民生投资中的四个担心178
六、生产性投资要起来,政府需要解决哪些问题179
七、五大产业是这次生产性投资的重点投资方向180
八、投资股票房地产的主要障碍是什么183
九、提高居民总体收入的五条办法184
十、消费力度和人的预期有关联186
十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187
十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政府应该怎样救187
走势的判断189
一、目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形势分别是在好转还是恶化189
二、中国和世界经济哪个国家先复苏189
三、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复苏过程分别表现为V形、U型、W型还是L型190
经济增长与国资法的出台191
一、企业国资法有效地确立了科学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91
二、企业国资法贯彻了继续推进国企改革的改革精神193
三、企业国资法有利于企业国有资产的顺畅流动194
四、企业国资法有利于人民享有企业国有资产的收益195
五、企业国资法加大了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中的“法律问责”197
六、企业国资法标志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实行多元化体制198
环境问题压力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200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200
1.资源消耗型的粗放经营转向节约型的集约经营202
2.环境污染型的粗放经营转向清洁型的集约经营204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需要治污体制的形成206
1.治理主体207
2.治理模式208
3.治理成本208
三、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需要环保产业的发展209
1.要构造大量的环保企业209
2.要大力发展环境设备制造业210
3.要加强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211
4.要加强对环保产业的金融支持211
5.要加强对环保产业的利益支持212
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推动212
1.政府要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213
2.推进环境准入制度218
3.推进监督监管体系220
资源压力与建立节约型社会222
一、发展节约型经济222
二、发展循环经济224
三、发展规模经济225
低成本优势的丧失与再造新的比较优势227
一、要关注和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227
1.我国为什么进入到高成本时代228
2.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230
二、技术优势高于成本优势231
1.技术优势是高成本时代的必然选择231
2.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优势232
3.新的成本优势有赖于技术优势233
4.技术优势有助于经济平稳发展235
5.技术优势能有效协调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235
三、挑战高成本时代的战略选择236
企业如何拥有技术优势239
一、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问题239
1.传统技术方向239
2.高新技术方向241
3.混合型技术方向245
二、技术创新的切入点问题245
1.全方位模式246
2.知识技术化模式247
3.技术产业化模式247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来源问题248
四、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问题250
1.影响企业选择技术发展模式的内部因素251
2.影响企业选择技术发展模式的外部因素252
五、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筹措问题252
1.利用自有资金253
2.利用银行货款255
3.吸收直接投资256
4.吸收风险投资257
5.“软方式”258
六、企业技术创新的力量组合问题259
1.自我开发模式260
2.社会力量开发模式261
3.综合开发模式261
七、企业技术创新的团队问题262
八、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问题263
1.一体化技术发展战略263
2.全面技术能力培养战略264
3.技术再创新能力提高战略265
政府体制改革与降低企业社会成本266
一、提高政府效率与降低企业社会成本266
1.完善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267
2.政府管理社会经济应遵循的管理原则273
二、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与降低企业社会成本276
1.有效界定政府功能与市场经济作用的相互关系277
2.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则的充分作用284
三、消除乱收费和降低企业社会成本296
1.坚决禁止行政乱收费296
2.坚决清理行政审批收费297
3.坚决禁止各种所谓赞助费297
4.坚决禁止向非公有经济企业乱收费298
5.坚决禁止交通运输方面的乱收费299
应对危机与公司治理301
一、公司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302
1.初始研究阶段303
2.全面展开研究阶段304
3.研究攻坚阶段305
二、公司治理理论的重大学术进展305
1.关于公司治理理论的体系化认识307
2.关于股东治理结构的研究312
3.关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316
4.关于委托代理结构的研究320
5.关于经营者治理结构的研究323
6.关于内部人治理结构的研究326
三、公司治理理论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330
1.研究成果应用与体制化建设331
2.公司治理与其他体制改革的有效结合332
3.国有企业改革的体制攻坚333
参考文献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