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系统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经济系统论
  • 梁吉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0572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6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系统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区域系统1

一、区域系统的类型1

二、区域系统的基本特征3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认知4

一、区域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4

二、区域经济学的认识4

第三节 区域经济系统6

一、系统6

二、经济系统8

三、区域经济系统9

四、区域经济系统的特点11

五、区域经济系统的一般规律性13

六、区域经济系统的变量、组合、行为、功能和法则15

七、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的方式17

第四节 区域经济系统分析18

一、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18

二、系统分析的要素19

三、系统分析的步骤21

四、系统分析的内容22

第五节 区域经济系统的开发与设计23

一、系统开发的动向23

二、系统开发的阶段、步骤与方法25

三、系统的设计26

第六节 区域经济系统的复杂性27

一、区域经济系统复杂性探讨27

二、解决区域经济系统复杂性的思路与方法30

第七节 区域经济系统论31

一、系统论的认识31

二、区域经济系统论的提出与目的意义33

三、区域经济系统论的基本内容34

四、区域经济系统论的整体基本观35

主要参考文献37

第二章 区域经济理论简析38

第一节 区域经济理论形成与发展认知38

一、区域经济理论形成的渊源38

二、区域经济理论发展过程分析3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区位理论40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论40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42

三、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43

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43

五、胡佛的经济区位论44

第三节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理论44

一、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44

二、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45

三、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与平衡增长理论46

四、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47

五、平衡发展理论的评价48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49

一、不平衡增长理论49

二、循环累积因果理论50

三、梯度推进(转移)理论50

四、增长极理论51

五、点轴开发理论52

六、网络开发理论55

七、区域分工贸易理论56

八、圈层结构理论57

九、中心-外围理论57

十、部门理论58

十一、输出基础理论59

十二、资源禀赋决定理论60

十三、区域发展倒“U”字形假说理论61

十四、经济增长空间影响理论61

十五、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分析评价62

第五节 新区域经济发展理论64

一、新经济地理学理论64

二、产业集群理论67

三、总部经济理论71

第六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72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实践的简评72

二、加快内地发展缩小与沿海差距的平衡发展理论与实践73

三、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理论与实践74

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主的平衡发展理论与实践75

五、新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83

主要参考文献84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系统开发85

第一节 资源合理配置系统辩证论85

一、资源配置系统辩证观85

二、资源配置方式系统辩证分析86

三、资源配置优化运行系统辩证思考88

第二节 自然资源系统开发90

一、自然资源系统的内涵与外延90

二、自然资源系统的特性92

三、自然资源系统可持续开发总体构想93

四、自然资源系统可持续开发利用方略94

第三节 土地资源系统开发95

一、土地系统的内涵95

二、土地资源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价值96

三、土地资源系统问题诊断97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优化与模式99

五、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整体方略103

第四节 矿产资源系统开发105

一、矿产资源系统辨识105

二、矿产资源系统的特点105

三、矿产资源系统经济要素分析与评价107

四、矿产资源系统开发利用107

第五节 水资源系统开发110

一、水资源系统认识110

二、水资源要素系统分析112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内涵114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内在关联114

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特点115

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整体观116

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整体方略117

第六节 生物资源系统开发120

一、生物资源系统认知120

二、生物系统的特性120

三、植物资源系统的开发与保护123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127

主要参考文献129

第四章 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系统131

第一节 县域经济系统131

一、县域经济系统内涵131

二、县域经济系统概况131

三、县域经济系统组成要素分析133

四、县域经济系统的特点134

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系统诊断与未来筹谋136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系统诊断136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矛盾的系统剖析137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筹谋139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探索142

一、区域比较优势与发展特色经济理论142

二、用现代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与优化产业结构理论143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发展145

四、资源引导与投资驱动相结合的市场运作理论146

五、集群式经济发展理论146

六、县域经济发展系统整体论147

第四节 县域经济发展类型、模式与主导产业选择150

一、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划分150

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150

三、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154

第五节 县域经济振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155

一、农业产业化的认识156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与运作机制160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体系建设161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结合构建165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驱动力167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效益169

七、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171

第六节 县域经济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系统综合分析评价172

一、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172

二、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系统分析与评价175

第七节 案例分析:长子县域经济发展研究177

一、县情分析177

二、县域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179

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构想181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发展183

五、工业生产建设布局186

六、农业生产发展布局与商品基地建设187

七、县域对外开放与经济合作189

八、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城镇建设190

九、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192

主要参考文献193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195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认识195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轨迹的系统认知195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历史演进的系统认知200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分析201

四、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03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系统分析203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层次、标志、要素分析203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形成要素分析205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原始驱动力分析208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真正推动力及其实质分析208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浅析209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组织的系统辨识210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情况分析210

二、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合作组织情况分析213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力正负效应辨识215

四、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分析217

五、经济全球化的正负影响力辨识218

六、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分析220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分析222

一、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成为合作的重点领域223

二、金融动荡出现常态223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走向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223

四、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全球一体化的主题223

五、民族文化交融的全球性发展224

第五节 中国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策略224

一、积极推进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224

二、加快与邻国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228

三、建立完善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与协调机制230

四、拓展国际市场与提高国际竞争力230

五、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与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实力231

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与防范金融风险231

七、保证经济安全与维护国家主权232

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32

主要参考文献233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中心——城市系统234

第一节 城市系统234

一、城市产生与发展的系统过程234

二、城市系统的认识237

三、城市系统的特征238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240

第二节 城市化241

一、城市化的内涵241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与社会进步意义242

三、城市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244

四、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点247

五、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249

六、中国的城市化250

第三节 城市群254

一、城市群的内涵与演化254

二、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255

三、国际级城市群的发展257

四、中国城市群的发展259

五、城市群发展战略与规划273

第四节 城市经营275

一、城市经营系统275

二、城市经营存在问题分析277

三、城市经营战略思考278

四、城市土地经营282

第五节 案例分析:晋南城镇体系规划研究286

一、区域与城市发展建设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286

二、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现状与特点287

三、区域城镇总体发展战略288

四、城镇体系发展规划291

五、城镇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96

六、实施规划的对策与建议297

主要参考文献298

第七章 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300

第一节 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系统认知300

一、区域经济竞争系统认识300

二、区域经济合作系统认识302

三、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305

四、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态势分析305

第二节 区域经济竞争的原则、核心及指标体系308

一、区域经济竞争的战略原则308

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创建形式310

三、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组成要素分析311

四、区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315

第三节 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产业集群系统317

一、产业集群系统的内涵317

二、产业集群的演进与发展趋势318

三、产业集群系统的效应分析319

四、产业集群系统的内在关联分析320

五、产业集群系统的竞争优势分析322

六、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分析325

七、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方略327

第四节 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区域创新系统328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认知328

二、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竞争(发展)的作用331

三、区域创新系统模式初探332

四、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33

第五节 区域经济合作系统创新335

一、区域经济合作方向探析335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338

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构建341

四、区域经济合作的政府制度创新343

五、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创新345

第六节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案例348

一、东西合作348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351

三、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355

四、环渤海湾区域经济合作358

五、东北区域经济合作359

六、中部区域经济合作与崛起361

主要参考文献364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366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认知366

一、可持续发展思维变革过程分析366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与发展过程分析368

三、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372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内涵与辩证观376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认识376

二、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内涵与特点376

三、可持续发展系统辩证观378

四、可持续发展系统过程原则380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协调论381

一、人与自然系统整体和谐论381

二、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协调论384

三、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协调目标与机制385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386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与作用386

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387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设计388

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种类与代表391

五、可持续发展绿色GDP的核算393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系统管理396

一、可持续发展系统管理的内涵396

二、可持续发展系统管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397

三、可持续发展系统管理的经济政策397

四、可持续发展系统管理的科技支撑400

五、可持续发展系统管理的法制建设402

六、可持续发展系统管理的行政手段404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循环经济406

一、循环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分析406

二、循环经济系统的内涵407

三、循环经济系统的原理407

四、循环经济系统发展运行的基本原则408

五、循环经济系统的层次结构409

六、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外经验借鉴412

七、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415

第七节 专题案例分析:洪洞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417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417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分析评价418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421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经营422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与旅游农业建设426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布局与示范基地(园区)建设429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430

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村镇建设432

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建设436

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体系建设438

十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指导与管理体系建设442

主要参考文献443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发展区划与规划445

第一节 经济区的系统分析445

一、经济区的产生与发展445

二、经济区系统组成要素的分析446

三、经济区系统的主要特点446

第二节 经济区划447

一、经济区划目的与任务447

二、经济区划理论448

三、经济区划的原则449

四、经济区划的方法450

五、国外经济区划的实践与启示452

六、中国的经济区划456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463

一、区域规划的认知463

二、区域发展总体规划465

三、区域发展专项规划467

四、区域规划基本方法469

五、区域规划的基本程序483

六、国外区域规划与经验借鉴485

七、中国区域发展规划492

第四节 案例分析:忻州市区域开发规划497

一、区域开发的综合分析497

二、区域开发总体战略构想499

三、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502

四、区域经济开发的空间布局505

五、旅游经济开发布局513

六、区域开发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516

七、实施规划的对策与建议517

主要参考文献517

第十章 区域经济管理与政策519

第一节 管理与区域经济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认知519

一、早期管理思想的由来与实践519

二、管理学理论产生与发展520

三、区域经济管理的产生与发展521

第二节 管理与区域经济管理的内涵、特点、关系分析523

一、管理系统的内涵与特点523

二、区域经济管理系统的内涵与特点525

三、管理系统与区域经济管理系统的关系526

四、区域经济系统管理探析526

第三节 区域经济管理系统组成要素分析527

一、主体要素527

二、职能要素529

三、工具要素531

第四节 区域经济政策534

一、区域经济政策认知534

二、区域经济政策目标536

三、区域经济政策制定539

四、区域经济政策实施方式与监督540

五、区域经济政策手段542

六、区域创新政策546

七、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与启示549

八、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557

主要参考文献5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