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北农业开发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湖北农业开发史
  • 陈钧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05562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湖北农业开发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前言1

第一章 先秦时期湖北农业的开创与发展1

第一节 先秦时期荆楚农业概观1

第二节 农用生产工具的进步2

一、石质农具与锄耕农业2

二、青铜农具的使用6

三、铁农具的推广7

第三节 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经济形态9

一、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9

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农业经济12

第四节 农业开发的层次与农业区域的形成14

一、新石器时代农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14

二、城镇及农业经济中心的逐步形成17

三、农田水利与农业区开发的深化21

第五节 农业经济关系的变化23

一、春秋战国时期荆楚国土地制度的演变23

二、楚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25

三、农民的负担及其反抗28

第二章 秦汉时期湖北农业的缓慢发展31

第一节 秦汉时期荆楚农业概观31

第二节 政区、人口与农业开发32

一、郡县的建置32

二、人口的变化33

第三节 “火耕水耨”与牛耕问题36

一、考古所见的农具使用情况36

二、“火耕水耨”辨析37

三、关于牛耕问题41

第四节 稻作农业的进步与畜牧业的发展42

一、水稻栽培技术的进步42

二、畜牧业的发展与自然采集经济成份的演变46

第五节 土地经营方式与农民的生活47

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7

二、庄园经营的初兴48

三、不同身份的农业劳动者50

四、农民的负担及其反抗51

第三章 魏晋—隋唐时期湖北农业的中兴55

第一节 魏晋—隋唐时期湖北农业概观55

第二节 魏晋—隋唐时期湖北地区人口的变动57

一、人口变动的趋势57

二、北方流民的南迁61

三、蛮民的迁徙与内附63

第三节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65

一、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65

二、农作物结构的变化67

三、稻麦复种制的初兴68

第四节 土地经营的不同形式70

一、屯田垦殖的曲折发展70

二、庄园大地产经营的勃兴73

第五节 农业的多种经营与商品生产77

一、多种经营日益普遍77

二、农业商品化倾向的加强与草市的兴起83

第四章 宋元时期湖北农业的演进87

第一节 宋元时期湖北农业概观87

第二节 宋元时期湖北地区的人口变迁89

一、人口的变化89

二、人口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91

第三节 农业生产技术的缓慢提高93

一、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93

二、农作物新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推广96

三、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97

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01

第四节 渐趋多样的土地经营方式101

一、荆襄屯田的历史条件及概况101

二、垸田的兴起104

第五节 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106

一、经济作物的种植106

二、农村集市贸易的发达和城镇的发展108

第六节 封建租佃制的确立与农民的生活109

一、封建租佃制的确立109

二、农民的生活状况110

第五章 明清时期湖北农业的大发展112

第一节 明清时期湖北农业概观112

第二节 人口的增长与移民浪潮113

一、人口的增长趋势113

二、“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115

第三节 湖田山地的开垦与水利的发展118

一、垦荒与农田水利的分区概况118

二、对土地开垦效益的考察126

第四节 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128

一、齐备的生产工具128

二、牛耕的普及129

三、田间管理技术的进步130

四、稻麦轮作复种制的发展131

第五节 粮食种植业的大发展132

一、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132

二、“湖广熟,天下足”—湖北粮食的输出134

第六节 多种经营和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139

一、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139

二、副业生产的变化142

三、农业商品生产的繁荣144

第六章 近代湖北农业的发展与衰退(上)(1840—1911)148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的湖北农业148

一、传统农业面临的困境148

二、粮食输出地位的衰落150

三、地租赋役的加重152

四、农村阶级矛盾的尖锐化154

五、太平天国与晚清湖北农业155

第二节 封建生产关系的延续与变化156

一、土地价格的缓慢上涨157

二、土地租佃方式的多样化158

三、官田私有化趋势的不断发展160

四、封建剥削的加重与民间的反抗160

第三节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后的湖北农业162

一、外商势力深入内地162

二、洋行垄断下的茶叶产销163

三、外国人夺占土地166

四、外国势力入侵后农村自然经济的分解167

第四节 农村水利事业的兴废169

一、垸田经济的恶性膨胀169

二、水利设施的兴废170

三、农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171

四、清政府的救灾政策173

第五节 张之洞与近代湖北农业174

一、鼓励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174

二、兴办蚕桑事宜176

三、苎麻生产的增长177

四、督修水利,勘验险工177

五、兴修堤防,扩霹耕地178

第六节 农业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79

一、近代农业技术的引进179

二、近代农业教育的发展181

三、近代农学思想的传播183

四、农情调查的开展183

第七节 甲午战争后湖北商品性农业的发展184

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扩大185

二、农产商品化进程的加快185

三、粮食商品化的发展188

四、中外商业资本控制下的农产品价格189

第八节 农业生产力的缓慢发展190

一、农具和农产加工机具的改进190

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191

三、耕作制度与耕作技术192

四、农业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194

第九节 农村家庭副业的兴衰196

一、多种经营的日见普遍196

二、机制棉纱行销日广197

三、从纺织分离到耕织分离199

四、农副土特产品输出的明显增长199

第十节 封建剥削的加重和农民的反抗201

一、封建剥削不断加重201

二、高利贷的盛行203

三、宜城屯户抗官起事203

四、抗粮抢米与聚众求赈204

五、与反洋教斗争相结合的农民起义205

第六章 近代湖北农业的发展与衰退(下)(1911—1949)207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湖北农业207

一、湖北军政府恢复农业的措施207

二、民国初年振兴农业的政策208

三、林业的兴办与发展209

四、辛亥革命后湖北农村的土地关系209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湖北农业的短暂恢复和发展211

一、世界大战对湖北农业的影响211

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213

三、食品类农作物输出的进一步增长215

四、农村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16

第三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经济的加深218

一、外国资本加紧掠夺农产资源218

二、北洋军阀统治对湖北农村经济的破坏219

三、战乱与天灾的直接影响221

四、农民的痛苦生活及反抗斗争222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的农业政策及其影响223

一、土地租佃政策的表面调整223

二、田赋征收制度的弊端227

三、农业改良计划的推行228

四、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229

第五节 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一步发展230

一、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持续增长230

二、粮食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232

三、农产品贸易与农村市场234

四、农村副业生产的多样化和商品化235

五、渔业资源的利用236

第六节 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237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的方针237

二、苏区土地革命的普遍开展237

三、苏区恢复和发展农业的措施238

四、根据地农村经济的发展240

第七节 洪涝巨浸下的湖北农业240

一、一九三一年的特大洪水241

二、救荒与赈济242

三、一九三五年大水244

四、农业生产力的严重衰退245

五、农民生活之疾苦247

第八节 农村经济的破败与缓慢恢复249

一、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249

二、谷贱伤农与“丰收成灾”251

三、农村金融枯竭与高利贷的猖獗253

四、农村经济的缓慢恢复256

五、抗战爆发前的湖北农业生产水平260

第九节 沦陷区农业的凋零264

一、日军在湖北农村的血腥暴行264

二、有计划、大规模的掠夺农产266

三、农村社会生产力的空前破坏268

第十节 惨淡经营的国统区农业270

一、战时发展农业生产政策的制订与实施270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272

三、从田赋征实到粮食征借277

四、处于困境中的农村经济279

第十一节 抗日根据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84

一、积极恢复农业生产285

二、登记田亩,整顿田赋286

三、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287

四、农业生产热潮的兴起289

第十二节 抗战胜利后湖北农业的两种趋向289

一、“复兴”农村经济计划的破产290

二、农民负担的不断加重291

三、农村经济日趋萧条292

四、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走向全面胜利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