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林业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林业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
  • 何方,张日清,王承南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5314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林业-科学研究-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林业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科学与技术1

1.1.1 科学1

1.1.2 技术1

1.1.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2

1.2 科学研究2

1.3 科学思维方法3

1.3.1 概述3

1.3.2 思维变革的历史经验3

1.4 科学方法4

1.5 林业科技工作4

1.5.1 林业科技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5

1.5.2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6

1.6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目的6

上篇 科学思维10

第2章 科学思维概述10

2.1 思维概述10

2.1.1 什么是思维11

2.1.2 思维要素11

2.1.3 思维的特点12

2.1.4 思维的分类12

2.1.5 非理性思维13

2.1.6 思维学13

2.2 思维术语13

2.3 科学思维的培养17

2.3.1 科学思维的基础17

2.3.2 运用科学思维必备的条件17

第3章 科学思维方法20

3.1 逻辑思维与逻辑学20

3.1.1 逻辑思维形式20

3.1.2 思维规律21

3.1.3 逻辑思维方法22

3.2 非逻辑思维24

3.3 辩证思维25

3.3.1 概念和意义25

3.3.2 辩证法的指导意义25

3.4 系统思维26

3.4.1 系统和系统论26

3.4.2 系统论的基本规律27

3.4.3 系统思维方法28

3.5 特异思维29

3.6 自然伦理思维30

第4章 科学发展观32

4.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意义32

4.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32

4.3 可持续发展观33

4.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33

4.3.2 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34

4.3.3 坚持可持续发展36

4.4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36

4.4.1 以服务国家大局为重37

4.4.2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理念38

4.4.3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38

4.4.4 科学发展观中的自然辩证法38

4.4.5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38

第5章 创新40

5.1 创新概述40

5.1.1 创新的概念和意义40

5.1.2 对我国科技水平不足的评估41

5.2 认识创新41

5.2.1 创新来自哪里41

5.2.2 创新的演进42

5.2.3 创新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49

5.3 创新类型49

5.3.1 按创新来源与性质分类49

5.3.2 按创新内容分类50

5.3.3 创新分类系统50

5.4 创新的条件51

5.5 科技创新规划52

5.5.1 概述52

5.5.2 科技创新规划53

5.6 创新过程54

5.7 创新的特点55

5.8 创新的方法55

第6章 科学素质与科学发现58

6.1 科学素质58

6.2 科学发现59

下篇 科学方法62

第7章 一个科研课题研究的全过程62

7.1 科学研究选题62

7.1.1 选题的意义62

7.1.2 研究课题分级62

7.1.3 研究课题的选择64

7.2 研究课题的申请64

7.3 试验研究实施方案65

7.4 试验研究方案的实施66

7.5 研究报告的撰写66

7.5.1 资料、数据整理67

7.5.2 编制研究报告编写大纲67

7.5.3 科研报告的撰写67

7.6 申请成果鉴定68

7.7 申报科研奖励和申请技术推广68

第8章 科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69

8.1 方法与方法论69

8.1.1 概念69

8.1.2 研究方法的发展演变历史70

8.1.3 研究方法的分类73

8.2 观察研究方法73

8.2.1 观察的意义73

8.2.2 观察要素73

8.2.3 观察原则74

8.2.4 观察方法75

8.3 实验研究方法75

8.4 调查研究方法76

8.4.1 森林资源调查(经济树木资源)76

8.4.2 野生经济树木资源调查研究84

8.4.3 林农生产经验调查研究89

第9章 系统工程91

9.1 系统工程概述91

9.2 自然界的系统性91

9.2.1 系统性与非系统性91

9.2.2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92

9.2.3 系统与环境92

9.2.4 系统的多质性与层次性93

9.3 系统工程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93

9.3.1 系统分析法93

9.3.2 生态系统概念93

9.3.3 环境资源的研究94

9.3.4 人工林生态系统95

9.3.5 人工林生态系统特点95

9.3.6 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内容95

9.4 人工林林分结构的研究96

9.4.1 概述96

9.4.2 林分结构变化规律97

9.4.3 树体(林木)结构研究97

9.4.4 密度研究99

第10章 软科学104

10.1 软科学的概念和意义104

10.2 软科学的发展简介105

10.2.1 外国软科学情况105

10.2.2 我国软科学情况105

10.3 软科学的研究方法106

10.3.1 科学预见和科学预测106

10.3.2 科学预测的方法论107

10.3.3 科学预测的方法107

10.4 编制发展规划方案108

10.5 科技情报(信息)108

10.5.1 科技情报学109

10.5.2 科技信息搜集109

第11章 田间试验设计111

11.1 田间试验设计的任务和要求111

11.1.1 田间试验设计的任务111

11.1.2 田间试验设计的要求111

11.2 试验设计方案112

11.2.1 单因素试验112

11.2.2 多因素试验113

11.2.3 综合试验113

11.3 试验误差114

11.3.1 试验误差的概念及来源114

11.3.2 控制试验误差的途径115

11.4 田间试验设计116

11.4.1 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16

11.4.2 试验小区设置技术117

11.4.3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121

11.5 田间试验的实施129

11.5.1 试验地的区划和标记130

11.5.2 试验地的管理130

11.5.3 试验的观测记载130

第12章 现代生物技术方法132

12.1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132

12.1.1 植物细胞工程及应用132

12.1.2 植物细胞工程基本原理与技术136

12.1.3 愈伤组织与细胞培养149

12.1.4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153

12.1.5 花药和花粉培养157

12.1.6 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林木育种163

12.2 植物基因工程165

12.2.1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和利用历史166

12.2.2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168

12.2.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原理170

12.2.4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影响因素172

12.2.5 转化体选择与标记基因安全策略175

12.2.6 转化体的分子检测179

12.2.7 转基因沉默181

12.2.8 转基因安全184

12.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186

12.3.1 概述186

12.3.2 DNA分子标记种类及特点186

12.3.3 分子标记的原理和遗传特性187

12.3.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影响因子191

12.3.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步骤及策略193

12.3.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策略195

12.4 蛋白质工程概述196

12.5 微生物发酵工程概述199

12.5.1 微生物发酵简介199

12.5.2 发酵技术199

12.5.3 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应用200

第13章 回归分析的应用202

13.1 回归的概念和类别202

13.1.1 回归的概念202

13.1.2 回归的类别202

13.2 直线回归203

13.2.1 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203

13.2.2 直线回归方程的计算方法及回归直线的绘制204

13.2.3 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验207

13.2.4 应用直线回归方程的误差估测211

13.2.5 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213

13.3 曲线回归213

13.3.1 可以直线化的曲线回归方程配合法214

13.3.2 多项式曲线回归方程的配合法216

13.4 多元回归的应用220

第14章 协方差分析的应用222

14.1 协方差分析的意义和作用222

14.1.1 协方差分析的意义222

14.1.2 协方差分析的作用222

14.2 单向分组资料的协方差分析222

14.3 两向分组资料的协方差分析229

第15章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232

15.1 数学模型概述232

15.1.1 概念232

15.1.2 数学模型的类型233

15.1.3 数学模型的结构233

15.2 建立模型的基本数学工具234

15.2.1 集234

15.2.2 矩阵234

15.2.3 差分——微分方程236

15.3 如何建立模型236

15.3.1 建立模型的一般要求236

15.3.2 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骤236

15.3.3 建立模型的分析方法237

15.4 模型的检验240

15.4.1 模型检验240

15.4.2 模型修正240

参考文献242

附文:科学道德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