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语》问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语》问答
  • 幺峻洲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141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论语-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语》问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篇 家世1

1.孔子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孔子的先人为什么来到鲁国?1

2.宋国的国君是姓孔吗?1

3.据说孔子的父亲是位身体强壮的大力士,是吗?1

4.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野合”是什么意思?3

5.《史记·孔子世家》说叔梁纥夫妇“祷于尼丘得孔子”,这是否是想给孔子的诞生增加一些神话的色彩?3

第二篇 幼年时代5

6.在《论语·子罕》中,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吗?5

7.方才您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超乎常人的远见卓识,就因为她愿意嫁给叔梁纥这一点吗?6

8.请老师把您最后一句话再详细一点说。鲁国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有何不同?其文化氛围高于其他国家吗?7

9.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那么他在15岁之前是否就已经有过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呢?9

第三篇 青年时代10

10.方才您说,颜征在于孔子17岁时就去世了。那么,是否从那时开始孔子就独立谋生了呢?10

11.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要絰,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司马迁对此事并未作评论。今天有人认为孔子受这次挫折,是由于“少不更事”,想出头而未果;有人认为这是孔子想进入贵族社会所遭遇到的当头一棒。我想,这样评论孔子不够合适,但又说不出理由,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10

12.孔子是否17岁就收徒讲学了?11

13.孔子20岁,伯鱼生,国君鲁昭公特意派人送来一条鲤鱼表示祝贺,一般人不会获此殊荣吧?12

14.司马迁的《孔子世家》说,孔子曾去周的首都洛邑会见老子,这件事对孔子有何意义?13

15.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国出仕前,曾去齐国呆了两年多。至于去齐国的原因,司马迁说的很简单。孔子为什么要去齐国?15

16.《论语》中是否记有孔子在齐国的言行?16

第四篇 从政的记录19

17.《论语》中记录孔子从政的言论、行事似乎很少,这是为什么?19

18.孔子在鲁定公在位时从政。《论语》中有两章记定公向孔子问为政之道,这是否是在孔子从政期间的事?20

19.孔子会见各国国君和当权者,有时弟子们并不跟随,那些谈话是怎样记下来的?21

20.孔子拒绝阳虎的拉拢,却想到势力远不及阳虎的公山弗扰和佛肸那里去,为什么?22

21.《论语》不记孔子在鲁从政时的显赫政绩,却写了孔子几次想从政而未果,这是为什么?24

第五篇 周游列国25

22.孔子离开鲁国时,鲁定公并没有撤他的职,可是为他什么还一定要走?25

23.孔子离开鲁国为什么先去卫国?齐国离鲁国很近,又是一个大国,孔子为什么不去齐国?26

24.据说孔子又很快离开了卫国,这是为什么?27

25.孔子一行过匡城时,为什么被匡人围困?后来是怎样解围的?27

26.孔子周游列国都去过哪些国家?29

27.孔子周游列国时,有多少人跟随?34

28.既然跟随孔子的人员有十多位,那么14年的开支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个经济问题,孔子是怎样解决的?35

29.孔子过宋时,桓魋为什么要加害孔子?桓魋是怎样一个人?36

30.楚国是在蛮荒之地建立起来的国家,孔子为什么要离开中原到楚国去?37

31.孔子一行“在陈绝粮”,对弟子们是一次新的考验,弟子们的表现如何?38

32.叶公是怎样一个人?孔子为什么特意到负函一个小镇去看他?40

33.孔子周游列国14年,在这期间遇到许多隐者,他们对孔子提出了批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一问题?是孔子错了吗?42

34.孔子周游列国14年,有何意义?43

35.孔子回鲁国时已经68岁,回鲁国后的五年里,他是不是不像以前那样积极参政了?45

3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孔子仍然关心政治?46

37.在回鲁国后的最后五年里,孔子主要做了哪些工作?48

第六篇 政治思想51

38.《论语》中有六十多章直接与政治有关,在孔子的生活和教学中,“政治”占很重要的地位吧?51

39.《述而》第五章记载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看来周公是孔子的理想人物,为什么?51

40.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52

41.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什么?53

42.孔子主张德政,而我们又常常看到“仁政”字样,“德政”与“仁政”是否一样?56

43.《为政》第二十一章记孔子和别人谈话时曾表示,自己虽然没有做官,实际也是参与政治。对孔子的这种态度我们应该怎样理解?57

44.孔子在谈政治时,根据对象不同,谈话内容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57

45.有一次鲁定公问孔子“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问题,孔子虽然说“言不可若是其几也”,但还是作了回答,您感觉回答得怎样?59

46.《论语》中也有一些孔子的弟子谈论政治,其主张是继承了孔子的主张吗?60

47.孔子的政治主张,从理论上看十分完美,在实践上是否能行得通?61

第七篇 教与学64

48.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他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大约在什么时间开始办学的?64

49.孔子的道德学问前无古人,孔子是怎样学习的?65

50.孔子是怎样招收弟子的?67

51.孔子的弟子大约有多少人?68

52.孔子只是一个人,而弟子却有三千人,这么多弟子孔子是怎么教的?70

53.孔子办学几十年,成绩卓著,受业弟子各有所长。孔子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绩?71

54.《论语》中有许多章是记载孔子勉励弟子立志的,孔子很重视立志的教育吗?73

55.孔子教学的内容是什么?74

56.从《论语》看,鲁、卫两国的统治者对孔子的弟子都很感兴趣,有一些弟子也确实在各国,特别是鲁、卫两国做了官,孔子在讲课中是否有从政的内容?75

57.在学习上,孔子向弟子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76

58.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第十四章)看来做到好学并不难。但是,当鲁哀公和季康子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时,孔子说只有颜回一个人称得上好学,这个问题应该怎样理解?77

59.孔子办学的宗旨是什么?78

60.应该怎样认识孔子办学的意义?79

第八篇 做人80

61.我看整部《论语》不外两个主题:一是做人,一是从政,这种看法对吗?80

62.做人是否应做到忠恕?什么是忠恕?81

63.孝顺父母和忠恕比,哪个更重要?82

64.做人要有理想,一般群众都说要做一个好人。从《论语》看,“士”一级是否应以“君子”为理想?83

65.作为一名“君子”,应该有怎样的品德?84

66.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论语》中孔子论“小人”的言论不多,为什么?86

第九篇 交友88

67.《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言论不少,看来交友问题也是孔子的教学重点吧?88

68.从《论语》看,古人很重视交友问题…这是为什么?88

69.孔子为什么这么重视交友问题?88

70.就个人来说,交友的意义在什么地方?89

71.孔子教导我们要交什么样的朋友?91

72.孔子曾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第八章、《子罕》第二十五章)子夏也教育自己的弟子说:“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第三章这样,可交的朋友是否就少了?91

73.《论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交朋友?92

74.交朋友要巩固友情,重要的是一个“信”字吧?93

75.孔子弟子间的友情也很令人羡慕吧?93

第十篇 《论语》的篇章结构95

76.《论语》篇章间排列是否有内在联系?95

77.您说《论语》篇章间大体有脉络可寻,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95

第十一篇 人物评论97

78.《论语》中出现许多人物,评论人物是孔子和弟子们的话题之一吧?97

79.《论语》记下了孔子对一些人物的评论,对读者有何意义?97

80.孔子评论尧、舜、禹等古代圣君有什么根据吗?98

81.孔子为什么赞扬殷朝的微子、箕子、比干三位大臣为仁人?99

82.孔子对春秋时代历史人物的评论比较具体,这与时代较近有关系吧?100

83.孔子评论人物的标准是什么?101

84.对时人的评论较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否更难一些?102

85.孔子评论人物是否也有不实之处?103

86.孔子的弟子年轻气盛,他们也喜欢评论人物吧?103

第十二篇 天、天道、天命105

87.在《论语》中,孔子屡屡提到“天”,应该怎样理解孔子的“天”?105

88.孔子对天的理解,只是对古代传统中的天的信仰和认识吗?106

89.《论语》中的“天道”是什么意思?107

90.孔子是否认为“天道”就等于自然规律?107

91.按您的解释,孔子认为“天”是万物创造的最后根据,对吗?108

92.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第三章)又说:“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篇》第八章)孔子说的“命”和“天命”是否一个意思?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命”?110

93.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第四章又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第十七章)孔子的“知天命”是否和学《易》有关?111

94.孔子谈“天”、“天命”,并没有把鬼神观念介于其中,这是为什么?111

95.怎样理解“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价》第十二章)这一章?112

第十三篇 道114

96.孔子晚年告诉弟子曾参说:“参,吾道一以贯之。”(《里仁》第十五章)他还告诉子贡:“予一以贯之。”(《卫灵公》第三章)孔子说的“道”是什么意思?“一”是指什么?114

97.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里仁》第八章)“闻道”真有那么重要吗?115

98.您说孔子的道是“仁”,为什么曾子说是“忠恕”呢?116

99.在《论语》里,“忠”字出现18次,分布在16章中。其中单独出现11次,“忠恕”出现1次,“忠信”出现6次。这些“忠”好像都是“忠诚”的意思,对吗?117

100.当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时,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第二十四章)为什么孔子说是“恕”,而不是“忠”?118

101.人怎样才能成为有道者?118

102.“道”在《论语》中共出现60次,讲法很多,应该怎样分类?119

第十四篇 仁和礼121

103.人们在谈论孔子思想的核心时,大多数都认为是“仁”,究竟什么是“仁”?121

104.“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我感到“仁”字原来是“仁德”的意思,属于道德范畴;可是经过孔子的阐发,它的意义的深度、广度都大大提高,已超过了道德范畴,对吗?121

105.“仁”是人的道德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为什么孔子却很少向弟子谈论呢?122

106.孔子说仁很难做到,又说十分容易做到,这不矛盾吗?123

107.孔子为什么说“为仁由己”(《颜渊》第一章)?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第三十章),把“仁”说得那么容易?123

108.从《论语》看,孔子十分敬畏“天道”、“天命”,却没有议论“天道”、“天命”,而开辟了“仁”的思路,这是为什么?124

109.为什么天下仁人那么少?孔子三千弟子中,只有颜回“三月不违仁”?人应该怎样培养仁?124

110.孔子在评论弟子们仁与不仁时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第七章)一个人心里仁与不仁怎么能看出来?125

111.许多弟子向孔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126

112.管仲忘君事仇,孔子还批评他器量狭小、奢侈而不懂礼,可是为什么还赞许他是仁人呢?127

113.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有些人反对孔子的仁学,其中最有名的据说是庄子。庄子是怎样反对孔子仁学的呢?129

11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孔子又十分重视礼。在《沦语》中,有四十多章直接谈论礼,与礼有关的章更多,(如《乡党》)仁和礼是什么关系?129

115.怎样理解孔子心目中的礼?130

116.孔子为什么这么重视礼?131

117.孔子强调仁礼合一,认为礼不能离开仁,这有何意义?132

118.儒家的礼是西周初年周公时完成的,孔子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第十四章)以后就固定化了,是吗?133

119.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礼?133

120.孔子在和子贡、子夏谈《诗》时,都和礼联系起来,这是为什么?135

第十五篇 中庸之道136

121.《雍也》第二十九章记载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两个字是什么意思?136

122.中庸既为至德,则“中庸”两个字恐怕不会像朱、程两人说的那么简单吧?136

123.朱熹把“庸”讲成“平常”,而程颐则把“庸”讲成“不易”,到底哪个讲法对?137

124.按朱、程的讲法“中”和“庸”是两个概念,孔子为什么把它们合在一起?137

125.历史上有许多大事,如汤伐桀、武王伐纣和以后的改朝换代等,那能说合于中庸之道吗?137

126.“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中庸”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什么地位?138

127.作为一种品德,如仁、义、礼、智、信,都能在言行中表现出来,而“中庸”只能是该仁则仁,该义则义,该礼则礼,该智则智,该信则信。如此看来,“中庸”好像是一个思想方法,对吗?138

128.“中庸”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论语》里只有一次提到它?139

129.从孔子阐述中庸道理的几章看,能做到中庸是很难的,究竟难在什么地方?140

130.今天人们对“中庸”的印象并不好,认为“中庸”是“不过火”,是保守,会影响社会的进步,这种想法对吗?141

第十六篇 《诗》和乐142

131.孔子与《诗经》有何关系?142

132.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第二章)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143

133.孔子教育伯鱼学习《诗经》时说:“不学《诗》无以言。”(《季氏》第十三章)古时候真的不学《诗》就难以说话吗?145

134.《论语·阳货》第九章记载孔子在动员弟子们学《诗》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中“兴”、“群”、“怨”的作用好理解,对“观”的作用应该怎样理解?146

135.兴、观、群、怨是孔子总结的《诗经》的巨大教育作用,如果用这四点作为写诗、评诗的标准则如何?147

136.今天《诗经》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古时为什么和音乐有关系?148

137.《沦语》中有近二十章提到音乐问题,古人似乎比今人更重视音乐的作用,是吗?149

138.人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却不说他是一位大音乐家。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孔子在音乐方面的贡献?151

第十七篇 弟子传154

139.孔子有弟子三千,能否把他的主要弟子介绍一下?(1)颜回(2)闵子骞(3)冉耕(4)冉雍(5)宰予(6)子贡(7)冉求(8)子路(9)子游(10)子夏(11)有若(12)曾参(13)子张(14)樊迟(15)曾皙(16)公西赤(17)宓不齐(18)南宫适(19)原宪(20)高柴(21)司马牛(22)澹台灭明154

第十八篇 伟大的孔子193

140.因为孔子伟大,所以有人把孔子塑成泥像当做神来供奉,这种做法对吗?193

141.《论语》中有些章被公认为是反映了剥削阶级的思想,如《阳货篇》第二十五章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种说法对吗?194

142.有人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第九章)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愚民政策。这种看法是否正确?196

143.有人认为曾子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第九章)是为了叫人民老老实实,这种理解对吗?197

144.自古至今,两千多年来,对孔子的评价,褒者有之,贬者有之,既褒又贬者亦有之。我们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孔子?199

第十九篇 《论语》的命运200

145.有人说孔子思想所以能成为古代中国的主导思想,是借助于政治力量,首先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得以盛行,这种说法对吗?200

146.两千多年来,《论语》的命运究竟如何?202

147.《论语》有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可是近百年来的遭遇也够悲惨的,然而今天终于又被很多人重视起来。《论语》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204

148.当前世界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新的思潮风起云涌,人们的思想必然受其影响。在这新的形势下,以《论语》为核心的儒学的命运将会怎样?205

149.儒学对亚洲和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情况怎样?208

第二十篇 怎样读《论语》215

150.我们应该怎样读《论语》?215

151.学习《论语》是否需要背诵?216

152.能“学而时习之”,是否就能把《论语》学好?217

153.目前全国四十几个城市开展了儿童诵读经典活动,《论语》当然是首选,您对此有何看法?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