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1279724.jpg)
- 高大钊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7500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基土的工程性质1
1.1土的组成1
1.1.1土的固相1
1.1.2土的液相1
1.1.3土的气相2
1.2土的粒度成分2
1.2.1土的粒组划分2
1.2.2粒度成分及其表示方法3
1.2.3粒度成分分析方法5
1.3土的三相比例指标7
1.3.1试验指标7
1.3.2换算指标8
1.3.3三相比例指标的换算9
1.4砂土的密实度11
1.5粘性土的分界含水量及状态指标12
1.5.1粘性土的状态与界限含水量12
1.5.2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13
1.6粘性土的物理化学性质14
1.6.1粘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形状和比表面14
1.6.2粘性土的胶体性质15
1.6.3粘性土胶体性质对工程性质的影响17
1.6.4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17
1.7土的渗透性18
1.7.1土的层流渗透定律18
1.7.2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19
1.7.3动水力及渗透变形20
1.8土的压缩性20
1.8.1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21
1.8.2土的压密状态23
1.8.3土的变形模量24
1.9土的抗剪强度29
1.9.1直剪试验和库仑定律30
1.9.2三轴试验32
第2章 土的工程分类40
2.1概述40
2.2岩石分类40
2.2.1成因分类40
2.2.2按岩石坚硬程度分类41
2.2.3按岩石风化程度分类42
2.2.4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43
2.2.5按岩体结构完整性分类43
2.2.6岩石的质量等级分类44
2.3土的分类44
2.3.1碎石土的分类45
2.3.2砂土的分类46
2.3.3关于粗粒土分类的讨论47
2.3.4细粒土的分类49
2.4土的密实度分类55
2.4.1碎石土的密实度分类55
2.4.2砂土的密实度分类56
2.5土的简易鉴别和描述56
2.5.1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56
2.5.2砂土的野外鉴别56
2.5.3粘性土和粉土的野外鉴别57
2.6特殊性土的分类57
2.6.1我国特殊性土的类型及其分布58
2.6.2软土58
2.6.3黄土的分类59
2.6.4红粘土的分类61
2.6.5膨胀土的分类62
2.6.6盐渍土的分类64
第3章 建筑工程勘察66
3.1概述66
3.2工程勘察分级66
3.2.1工程安全等级67
3.2.2场地等级67
3.2.3地基等级67
3.2.4工程勘察等级的综合划分68
3.2.5修改后的岩土工程勘察分级方法68
3.3工程勘察要求69
3.3.1工程勘察的依据69
3.3.2不同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69
3.3.3勘探点的布置要求71
3.3.4勘探孔的深度72
3.3.5取样和测试工作量74
3.4勘察工作纲要74
3.5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75
3.6现场勘探与测试76
3.6.1钻探方法76
3.6.2岩土取样78
3.6.3原位测试80
3.7室内土工试验89
3.8工程勘察成果报告90
3.8.1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90
3.8.2图件编制的要求90
3.8.3工程勘察报告的利用91
第4章 地基承载力设计93
4.1概述93
4.2设计原则93
4.2.1容许承载力设计原则93
4.2.2总安全系数设计原则94
4.2.3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95
4.3由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95
4.3.1地基破坏模式95
4.3.2根据载荷试验的结果确定承载力的方法97
4.3.3其他试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100
4.4理论公式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101
4.4.1临界荷载公式101
4.4.2经验修正103
4.5经验方法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103
4.5.1间接原位测试的方法104
4.5.2规范推荐的地基承载力表105
4.6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108
4.6.1普朗特尔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108
4.6.2斯凯普顿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111
4.6.3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112
4.6.4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114
4.7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试验校核116
4.8双层地基的承载力118
4.8.1软弱下卧层强度的验算118
4.8.2软弱下卧层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119
4.8.3上海规范关于层状土地基承载力的计算121
第5章 建筑物变形验算与控制125
5.1概述125
5.2建筑物变形的特征125
5.2.1沉降量125
5.2.2沉降差126
5.2.3倾斜126
5.2.4局部倾斜126
5.3建筑物地基变形的允许值126
5.4建筑物地基变形计算129
5.4.1概述129
5.4.2土中应力的计算129
5.4.3沉降计算136
5.5减少建筑物沉降及降低其危害性的措施147
5.5.1建筑措施147
5.5.2结构措施152
5.6建筑物变形的危害及其防治153
5.6.1建筑物沉降观测154
5.6.2建筑物变形危害155
第6章 浅基础设计162
6.1浅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162
6.2浅基础设计步骤166
6.2.1基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166
6.2.2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167
6.2.3确定基础平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167
6.2.4沉降验算168
6.2.5基础的构造与设计计算168
6.3刚性基础设计168
6.4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169
6.4.1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一般构造169
6.4.2确定基础底面积169
6.4.3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抗冲切验算170
6.4.4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抗弯验算172
6.5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设计173
6.5.1基础宽度的确定174
6.5.2基础构造要求174
6.5.3地基反力计算174
6.5.4基础结构内力计算175
6.6高耸结构物的基础设计178
6.6.1高耸结构物基础平面形状的特点178
6.6.2基础与地基土之间是否允许脱开的问题178
6.6.3基础的抗拔稳定性178
第7章 高层建筑箱形基础与筏形基础设计185
7.1概述185
7.2工程勘察与地基计算187
7.2.1工程勘察187
7.2.2基础的埋置深度188
7.2.3地基承载力的计算189
7.2.4沉降计算190
7.3箱形、筏形基础的结构设计与构造的基本要求194
7.3.1平面布置194
7.3.2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确定原则195
7.3.3嵌固部位的验算要求196
7.4筏形基础设计196
7.4.1筏形基础构造要求196
7.4.2筏板基础内力计算197
7.4.3筏板基础强度验算198
7.5箱形基础设计201
7.5.1箱形基础构造要求201
7.5.2箱形基础内力计算202
7.5.3箱形基础结构的强度验算207
第8章 浅基础施工210
8.1概述210
8.2基坑开挖、放坡及支挡210
8.2.1基坑开挖210
8.2.2基坑边坡213
8.3坑内排水215
8.3.1坑内排水的一般规定215
8.3.2涌水量的计算215
8.3.3水泵的选用217
8.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19
8.4.1轻型井点220
8.4.2喷射井点224
8.4.3电渗井点225
8.4.4管井井点225
8.4.5深井井点226
8.5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制作226
8.5.1柱基础浇筑226
8.5.2条形基础浇筑227
8.5.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227
8.6基础施工技术安全228
8.6.1基坑开挖技术安全228
8.6.2基础施工技术安全229
第9章 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治理与补强230
9.1建筑物纠倾230
9.1.1迫降纠倾231
9.1.2顶升纠倾236
9.2建筑物移位241
9.2.1移位设计242
9.2.2移位的施工243
9.3地基基础的加固补强243
9.3.1地基的加固补强243
9.3.2基础的加固补强246
参考文献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