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输入、互动和二语学习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输入、互动和二语学习者
  • 顾伟勤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099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192页
  • 主题词:第二语言-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输入、互动和二语学习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1.1二语习得研究的范畴1

1.2二语习得研究的方法3

1.3二语习得研究的意义6

1.4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6

1.4.1普遍语法理论7

1.4.2神经功能理论7

1.4.3信息加工模式8

1.4.4监察模式8

1.4.5文化适应模式10

1.4.6创造性建构假说10

1.5我国的二语习得研究10

第二章 从输入到习得——二语习得的过程12

2.0引语12

2.1二语习得的过程12

2.1.1统觉的输入14

2.1.2被理解的输入14

2.1.3吸纳15

2.1.4整合15

2.1.5输出16

2.2起中介作用的因素17

2.2.1从输入到统觉17

2.2.2从统觉到理解18

2.2.3从被理解的输入到吸纳18

2.2.4从吸纳到整合19

2.2.5从整合到输出19

2.3结语20

第三章 输入/互动对二语习得的作用21

3.0引语21

3.1输入假说22

3.1.1输入假说简述22

3.1.2输入假说的缺陷23

3.2互动假说23

3.2.1互动的定义24

3.2.2早期版本及其缺陷24

3.2.3更新发展后的版本及其局限性27

3.3输出32

3.3.1不同的理论观点概述32

3.3.2现有实验研究概述34

3.3.3输出的四大潜在功能35

3.4输入调整和互动式调整37

3.4.1输入调整37

3.4.2互动式调整39

3.4.3输入调整和互动式调整的作用40

3.5输入处理和理解44

3.5.1语言理解过程的特征44

3.5.2二语学习者的理解过程45

3.5.3二语输入处理48

3.6结语50

第四章 不同语言学习环境的一项对比实验研究51

4.0引语51

4.1实验目的52

4.2实验任务53

4.3实验对象53

4.4实验设计53

4.5实验数据55

4.6自变量操作56

4.6.1基线输入组56

4.6.2预调组57

4.6.3互动组57

4.6.4输出组58

4.7实验结果59

4.8讨论64

4.9结论66

第五章 影响输入处理的个体因素68

5.0引语68

5.1语言学能69

5.1.1定义69

5.1.2常用的几种外语学能测试71

5.1.3研究成果回顾73

5.1.4三名学生的一项对比研究75

研究方法75

实验结果77

讨论78

结论79

5.2学习风格79

5.2.1学习过程、风格和策略80

5.2.2场独立型—场依存型80

5.2.3反思型—冲动型83

5.2.4齐平型—尖锐型84

5.2.5聚合型—发散型85

5.2.6听觉型—视觉型86

5.3性格特征87

5.3.1外向型—内向型87

5.3.2对歧义的容忍度89

5.4学习动机90

5.4.1学习动机的分类91

5.4.2学习动机与二语习得93

5.4.3学习动机的培养94

5.5年龄95

5.5.1不同的理论观点96

5.5.2不同年龄段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98

儿童(3.10岁)99

少年(11~17岁)99

成年(18岁以上)100

5.6结语101

第六章 外语教学上的启示和应用102

6.0引语102

6.1语言形式教学的作用103

6.1.1语言形式教学对二语学习的作用103

6.1.2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教学105

形式关注与形式焦点105

内隐式与外显式教学106

理解与操练107

6.1.3结语108

6.2创建一个适宜习得的课堂108

6.2.1提供适宜习得的语言输入109

6.2.2构建适宜习得的互动式活动110

6.2.3任务型语言教学112

6.3教学方法与学习者之间的匹配114

6.3.1教学方法与语言学能之间的匹配115

6.3.2教学方法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匹配115

6.3.3教学方法与性格之间的匹配116

6.3.4教学方法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匹配116

6.4构建因“才”施教的我国大中小学外语教学模式117

6.4.1小学——以趣激学,快乐学习118

理论依据118

课堂教学原则120

教学评价原则124

6.4.2中学——授人以渔,通用学习125

理论依据126

课堂教学原则127

教学评价原则132

6.4.3大学——学以致用,专业学习133

理论依据134

课堂教学原则135

教学评价原则138

6.5结语140

附录一 学习前测试141

附录二 基线输入组指令示例143

附录三 预先调整输入组指令示例144

附录四 四个实验组的理解得分146

附录五 四个实验组的学习后测试1得分148

附录六 四个实验组的学习后测试2得分150

附录七 四个实验组的学习后测试3得分152

附录八 四个实验组的学习后测试4得分154

附录九 语言学能测试试题及答案156

重要汉英术语对照表160

参考文献1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