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286929.jpg)
- 宋文宣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031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992页
- 文件大小:296MB
- 文件页数:1020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药物-使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2
一、临床药动学的基本任务2
二、临床药动学的基本概念3
三、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设计11
第二节 药效学21
一、受体学说21
二、构效关系22
三、药物作用22
四、量效关系23
第三节 时间药理学23
一、时间药理学的研究内容24
二、时间药效与时间毒性24
三、时间药动学25
第四节 药物流行病学26
一、研究目的、任务与作用26
二、研究方法27
第五节 药品不良反应28
一、ADR相关概念28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30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32
四、因果关系分析评价33
第六节 药源性疾病34
一、药源性疾病基本分型34
二、药源性疾病的易感因素35
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35
四、常见药源性疾病36
五、易致药源性疾病的药物36
第七节 药物相互作用37
一、药动学相互作用38
二、药效学相互作用40
第八节 机体对药效的影响41
一、老年人用药42
二、小儿用药43
三、妊娠期用药44
四、哺乳期用药46
五、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47
第九节 药物经济学49
一、药物经济学的概念49
二、药物经济学的任务与分析方法50
三、药物经济学的应用51
四、药物经济学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2
第十节 循证医学53
一、循证医学定义与起源53
二、循证医学的作用54
三、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55
四、循证医学与临床药理学55
五、循证医学与合理用药56
六、循证医学的局限性59
七、循证医学所存在的问题59
第二章 概述62
第一节 心血管病的分类与防治62
一、心血管病的分类62
二、心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65
三、我国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67
四、心血管病的防治策略72
第二节 心血管药理学77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77
二、药效学80
三、生物药剂学82
四、药物耐受性82
五、治疗药物监测与时间药理学83
六、药物不良反应84
七、药物相互作用85
第三节 特殊情况下的合理用药90
一、老年人合理用药要点90
二、小儿合理用药要点90
三、妊妇合理用药要点90
四、哺乳期合理用药要点93
五、肝、肾功能障碍时合理用药要点95
第四节 常用心血管药物合理用药要点96
一、强心药物96
二、利尿药物97
三、调血脂药物98
四、β-受体阻断剂99
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101
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103
七、钙离子拮抗剂104
八、溶栓药物105
九、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药物106
十、抗心律失常药物108
十一、硝酸酯类药物109
十二、四种药物联合应用110
第三章 心功能不全的合理用药112
第一节 概述112
一、心功能不全的治疗目的、原则和方法113
二、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评价114
第二节 各种类型心功能不全的合理用药128
一、慢性心功能不全128
二、急性心功能不全136
三、难治性心功能不全138
四、舒张性心功能不全139
五、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139
六、心脏瓣膜性疾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140
七、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143
八、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机械性并发症引起的心功能不全149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合并其他疾病153
一、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154
二、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154
三、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功能不全154
四、肺部疾病合并心功能不全155
五、癌症合并心功能不全155
六、甲状腺疾病合并心功能不全155
七、心功能不全合并贫血156
八、心功能不全合并低钠血症156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157
一、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方法157
二、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57
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158
四、心脏再同步化复律除颤仪(CRT-D)159
第五节 强心苷的合理应用159
一、药理作用159
二、适应证、禁忌证和用药方法160
三、特殊情况下强心苷的临床应用162
四、强心苷中毒164
五、药物相互作用167
六、常用强心苷制剂170
第六节 非强心苷类强心药物的合理应用175
一、儿茶酚胺类强心药175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183
三、钙增敏剂187
四、可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其他药物188
第七节 利尿药的合理应用193
一、利尿药的作用机制193
二、利尿药的临床应用194
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95
四、药物相互作用196
五、常用利尿药200
第八节 血管扩张药的合理应用209
第九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213
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功能不全213
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213
第十节 β-受体阻断剂的合理应用215
一、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功能不全215
二、β-受体阻断剂在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215
三、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常用β-受体阻断剂216
第十一节 钙离子拮抗剂的合理应用221
第四章 休克的合理用药223
第一节 概述223
一、休克的诊断、分类、分期和病情判断223
二、休克的治疗227
第二节 心源性休克237
一、概述237
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237
第三节 抗休克药物的合理应用241
一、抗休克药物分类241
二、舒张血管抗休克药241
三、收缩血管抗休克药244
四、阿片受体阻断剂248
五、M胆碱受体阻断药249
六、其他抗休克药251
第五章 心律失常的合理用药253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分类253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和方法255
第三节 室上性心律失常256
一、窦性心动过速257
二、窦性心动过缓258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59
四、房性期前收缩260
五、房性心动过速260
六、房室交界区过早搏动262
七、房室交界区逸搏262
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63
九、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266
第四节 心房扑动267
一、概述267
二、心房扑动的治疗原则和方法267
三、心房扑动的急性期治疗268
四、心房扑动的慢性期治疗269
第五节 心房颤动270
一、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和方法270
二、特殊情况下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286
第六节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296
一、良性室性心律失常296
二、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297
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97
第七节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298
一、室性期前收缩298
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99
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01
四、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2
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2
六、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302
七、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303
八、短QT综合征305
九、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06
十、Brugada综合征307
第八节 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308
一、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308
二、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309
三、房室传导阻滞309
四、室内传导阻滞309
五、预激综合征310
第九节 心脏骤停311
一、一期心肺复苏312
二、二期心肺复苏313
三、三期心肺复苏314
四、复苏后治疗317
第十节 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处理319
一、概述319
二、治疗病因322
三、药物治疗323
四、介入或手术治疗324
第十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326
一、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327
二、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349
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351
四、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368
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369
六、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372
第十二节 妊娠期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373
一、妊娠期间影响药物浓度的主要因素373
二、妊娠期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375
第六章 高血压的合理用药377
第一节 概述377
一、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含义377
二、按血压水平的高血压分期378
三、高血压危险分层378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和分型379
五、继发性高血压380
六、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因素381
七、高血压与心血管病383
第二节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384
一、高血压危险分层和治疗385
二、纠正危险因素386
三、非药物治疗386
四、降压药物治疗原则387
第三节 常用降压药物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392
一、利尿剂392
二、钙拮抗剂392
三、β-受体阻断剂393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393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393
六、α1-受体阻断剂394
第四节 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几个特殊问题394
一、抗血小板治疗394
二、调脂治疗395
三、高血压急症395
四、老年人高血压397
五、儿童高血压398
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399
七、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399
八、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99
九、胰岛素低抗综合征合并高血压399
十、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399
十一、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400
十二、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400
十三、女性高血压402
十四、妊娠高血压402
十五、肥胖性高血压405
十六、高血压左室肥厚405
十七、难治性高血压405
十八、精神紧张性高血压405
十九、白大衣性高血压406
二十、血压晨峰高反应406
二十一、运动高血压407
二十二、夜间高血压408
二十三、夜间低血压性高血压408
二十四、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408
二十五、周围动脉疾病合并高血压409
二十六、继发性高血压409
二十七、停药问题409
第五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410
一、作用机制410
二、药理作用411
三、临床应用414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425
五、药物相互作用427
六、常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428
第六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合理应用432
一、药理作用434
二、临床应用435
三、剂量与用法436
四、不良反应与防治437
五、药物相互作用437
六、常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437
第七节 钙离子拮抗剂的合理应用438
一、概述438
二、药理作用439
三、临床应用440
四、适应证、用法及用量444
五、禁忌证450
六、不良反应451
七、药物相互作用451
八、常用钙离子拮抗剂454
第八节 血管扩张药的合理应用459
一、分类459
二、临床应用461
三、药物介绍461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合理用药49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490
第二节 心绞痛493
一、概述493
二、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和临床评价497
三、不同类型的心绞痛的治疗特点及注意事项503
第三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07
一、概述507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512
三、特殊人群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24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527
一、概述527
二、一般治疗530
三、再灌注治疗的原则、方法和适应证531
四、溶栓疗法532
五、介入治疗(PCI)533
六、ACC/AHA关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更新指南(2007年)要点536
七、外科手术治疗537
八、基础药物治疗538
九、消除心律失常542
十、控制休克543
十一、治疗心力衰竭543
十二、非Q波心肌梗死的治疗544
十三、右室梗死的治疗544
十四、并发症的治疗544
第五节 无症状型冠心病545
第六节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545
第七节 猝死型冠心病546
第八节 动脉瘤547
第九节 主动脉夹层549
第十节 闭塞性动脉硬化551
第十一节 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552
一、硝酸酯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552
二、硝酸酯的临床应用555
三、不良反应与耐受性562
四、药物相互作用565
第十二节 钙拮抗剂的合理应用566
第十三节 β-受体阻断剂的合理应用567
一、药理作用567
二、临床应用573
三、不良反应577
四、药物相互作用579
五、制剂、剂量与用法585
第八章 血脂异常的合理用药591
第一节 概述591
一、血脂水平意义判断591
二、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592
三、血脂异常的治疗594
四、强化调脂治疗的四个原则601
第二节 特殊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603
一、糖尿病603
二、代谢综合征603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603
四、重度高胆固醇血症604
五、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604
六、中度以上的高甘油三酯血症604
七、混合型血脂异常604
八、老年人血脂异常604
九、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605
第三节 调血脂药物的合理应用605
一、概述605
二、胆酸螯合剂606
三、他汀类调血脂药物(附:他汀类作用多向性效应)607
四、贝特类调血脂药物612
五、烟酸类调血脂药物614
六、其他调血脂药物615
第九章 血栓性疾病的合理用药618
第一节 肺栓塞618
一、概述618
二、肺栓塞的临床分型和治疗原则620
三、血栓性肺栓塞的治疗621
四、癌栓肺栓塞的治疗624
五、脂肪肺栓塞的治疗625
六、羊水肺栓塞的治疗625
七、空气肺栓塞的治疗626
八、脓毒栓肺栓塞的治疗626
第二节 体循环栓塞626
第三节 矛盾性栓塞629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630
第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33
第六节 血栓性静脉炎635
第七节 溶栓药物的合理应用637
一、血液凝固和血栓溶解过程637
二、溶栓治疗的临床适应证639
三、常用溶栓药物640
四、新型溶栓剂642
第十章 肺动脉高压的合理用药647
第一节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和诊断分类标准647
一、概述647
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648
三、肺动脉高压的分类诊断649
四、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建议及严重程度分级654
第二节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657
一、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657
二、肺动脉高压的传统治疗658
三、肺动脉高压的现代治疗659
四、介入、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662
五、由心脏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662
六、门脉高压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666
七、慢性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666
八、慢性肺心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668
九、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672
第三节 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的合理应用673
一、前列环素类药物673
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677
三、钙离子拮抗剂678
四、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679
第十一章 高凝状态的合理用药681
第一节 概述681
第二节 心房纤颤681
一、心房颤动与血栓形成682
二、ACC/AHA/ESC房颤处理指南682
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的建议686
四、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后的抗凝治疗687
五、选择适宜的INR靶目标687
第三节 心脏瓣膜病688
一、心脏瓣膜病的抗凝治疗原则688
二、二尖瓣狭窄689
三、主动脉瓣病变690
四、二尖瓣脱垂690
五、瓣膜手术690
六、心脏瓣膜病特殊时期的抗凝治疗691
第四节 冠心病693
一、概述693
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94
三、稳定型心绞痛698
四、不稳定型心绞痛698
五、急性心肌梗死699
六、急性心肌梗死后701
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02
八、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703
第五节 心功能不全703
第六节 心肌病704
第七节 高血压病704
第八节 血栓性静脉炎704
第九节 肺栓塞706
第十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708
第十一节 影响凝血过程药物的分类710
第十二节 抗凝血过程药物的合理应用712
第十三节 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应用726
一、阿司匹林的常规应用728
二、我国《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关于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729
第十四节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合理应用742
一、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742
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分类744
三、临床应用745
四、药物介绍746
第十二章 心肌病的合理用药750
第一节 概述750
第二节 扩张型心肌病752
第三节 肥厚型心肌病753
第四节 限制型心肌病761
第五节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761
第六节 离子通道病762
第七节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763
第八节 应激心肌病763
第九节 酒精性心肌病764
第十节 围生期心肌病765
第十一节 药物性心肌病766
第十二节 克山病766
第十三节 脚气性心脏病766
第十四节 糖尿病心肌病767
第十五节 尿毒症性心肌病768
第十六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770
第十七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772
第十八节 贫血性心脏病772
第十九节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773
第二十节 风湿病所致心肌病774
第二十一节 淀粉样变性心肌病775
第十三章 心脏感染性疾病的合理用药779
第一节 概述779
一、心脏感染性疾病的病因779
二、规范、合理、安全的应用抗生素治疗心脏感染性疾病780
三、心脏感染性疾病的综合治疗784
第二节 心脏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治疗784
一、感染性心内膜炎784
二、感染性心包炎788
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790
四、扩张型心肌病792
五、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炎792
六、梅毒性心血管病796
七、炎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97
八、感染性休克798
九、与感染有关的其他心脏病801
第三节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804
一、概述804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805
三、氨基苷类抗生素816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818
五、酰胺醇类抗生素820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821
七、林可霉素类抗生素823
八、多肽类抗生素824
九、其他抗生素825
十、磺胺药826
十一、硝基呋喃类抗菌药827
十二、硝咪唑类抗菌药827
十三、喹诺酮类抗菌药829
十四、抗结核病药830
十五、抗病毒药833
十六、抗真菌药835
十七、抗寄生虫药837
第十四章 心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合理用药840
第一节 概述840
一、心肌的营养代谢需求840
二、合理使用心肌营养药物841
第二节 冠心病841
一、冠心病的一般性治疗842
二、冠心病的代谢治疗842
三、极化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843
四、镁盐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843
五、镁盐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844
第三节 其他心血管病844
一、心功能不全844
二、洋地黄中毒845
三、快速性心律失常845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缓慢型心律失常845
五、扩张型心肌病846
六、克山病846
七、酒精性心肌病847
八、脚气性心脏病847
九、贫血性心脏病848
第四节 心肌营养和改善心肌代谢药物的合理应用848
第十五章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合理用药875
第一节 概述875
一、心血管危险因素分类875
二、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分层876
第二节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原则878
第三节 高血压878
第四节 糖尿病878
一、概述878
二、糖尿病与心血管病879
三、治疗原则和方法880
第五节 高脂血症886
第六节 肥胖症886
一、概述886
二、肥胖症的治疗887
三、治疗肥胖症药物的合理应用890
第七节 高尿酸血症894
一、概述894
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894
三、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药物的合理应用897
第八节 代谢综合征900
一、概述900
二、代谢综合征的防治策略903
第九节 微量蛋白尿904
一、概述904
二、微量蛋白尿的治疗905
第十节 炎症反应907
第十一节 心率增快907
第十二节 总体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干预909
附录911
附录1 药物极量表911
附录2 老年人及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914
附录3 药物妊娠分级916
附录4 降压药对其他系统的影响942
索引957
疾病中文名索引957
疾病英文名索引963
药物中文名索引967
药物英文名索引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