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翻译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133385.jpg)
- 刘宓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6051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翻译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一部分《翻译基础》简介3
1.0《翻译基础》的编撰目的和宗旨3
1.1怎样着手做翻译4
翻译过程中的分析5
翻译过程中的综合6
借助语法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7
翻译的具体步骤7
1.2翻译对策论10
对策是一种整体性及全程性操作策略10
译语取向策略11
翻译不能绕过语言审美12
不断努力突破可译性限度12
1.3翻译方法论13
1.4怎样使用这本书15
第二部分 翻译的对策论17
2.0概述对策论研究的指引作用17
2.1中国翻译学对策论的核心思想——代偿19
2.2把握“交流中的意义”26
对意义的态度是翻译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27
静态意义观与动态意义观28
语言结构vs语言交流30
2.3可译性探索:翻译的“悖论”33
语言的可译性:语言都是互补互释的33
语言的可译性限度:进取的态度是关键34
掌控可译性:重在抓紧学习,抓住翻译研究35
2.4翻译与审美(兼论隐喻的转换策略)38
翻译的艺术性38
翻译的审美客体38
翻译的审美主体40
翻译的审美再现41
隐喻的转换策略和方法42
2.5译文操控的对策论44
2.6技能与技巧59
翻译技能、技巧的获得和发展过程60
翻译技能、技巧的具体标准60
大师级的翻译指标64
2.7何谓“好的译文”66
第三部分 翻译的程序论75
3.0概述:程序论的关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75
3.1汉译英的步骤79
3.2英译汉的步骤85
3.3结语94
第四部分 翻译的方法论96
翻译的方法论(一)96
4.0概述96
4.1词语的翻译96
对应96
引申113
替代118
转换123
融合130
拆离136
释义(阐释,注释144
音译149
借用153
直白(明朗化或白描)154
虚词的翻译157
成语的翻译168
词语翻译的要领——准、精、美182
翻译的方法论(二)187
4.2语句的翻译187
语句结构分析187
分切193
反逆(倒叙)197
转换201
增删212
重组221
整合223
主谓定位229
隐喻的翻译237
计数的翻译245
语句翻译要领251
翻译方法论(三)252
4.3语段的翻译252
同步252
基本同步254
透析259
解释267
重写(改写)274
语段翻译要领282
下篇287
第五部分 文体与风格的翻译287
5.0概述:风格的范畴论287
5.1按正式的等级论文体与风格288
旧式正式英语288
现代正式英语288
一般非正式英语289
口语体英语289
5.2按功能类别论文体与风格291
公文文体291
论说文体297
文艺文体301
新闻报道文体319
科技文体327
5.3按作家(作品)行文特征论文体与风格332
音系标记332
语域标记333
句法标记333
词语标记334
章法标记334
修辞标记336
行文气质(非标记性风格元素)337
5.4作家(作品)风格的翻译问题338
怎样做“风格分析”338
模仿339
掺合348
淡化352
5.5风格翻译要领353
第六部分 文化与翻译356
6.0概述356
6.1文化翻译的整体论:语言中的文化信息357
6.2语言文化信息的获得:全景式语言层级扫描359
第一层级:物质形态层的文化信息360
第二层级:制度习俗层的文化信息361
第三层级:心理活动层的文化信息362
第四层级:超语言文化信息362
6.3文化翻译的相对性:文化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探讨363
6.4文化翻译基本策略364
文化战略考量365
文化翻译的综合平衡论367
6.5文化翻译的基本方法370
移植法(涵盖直译法及音译法)371
替代法375
释义法378
淡化法379
注释法380
6.6怎样避免文化信息的误译383
6.7问题与展望385
第七部分 机器翻译介绍与实战386
7.0机器翻译概论386
7.1机器翻译的现状与最新发展388
基于规则的MT系统继续引向深入和基于统计的MT系统的蓬勃发展388
基于规则的和基于统计的混合MT系统392
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普遍使用392
7.2机器翻译简要历史回顾394
初创期394
从高潮到低谷394
复苏和发展395
新时期395
7.3机器翻译原理与实现方法396
7.4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与翻译记忆技术397
7.5正确认识机器翻译处理对象和具体用途,消除偏见400
机器翻译适宜的处理对象和具体应用403
机器翻译未来的展望404
7.6机器翻译实战405
全文机器翻译实战(基于SYSTRAN,Google和华建网上翻译系统)405
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实战412
第八部分 翻译批评423
8.0概述423
8.1翻译批评的主体:关键在主体的态度和素养(学养)424
8.2翻译批评的对象425
文本理解问题426
文本的多样性阐释426
区别对待:“对应表现”的层级性427
8.3关于翻译批评的标准427
放宽“信”的尺度,以包容各种代偿性考量427
认清翻译标准的相对性、非恒定性429
8.4翻译批评的方法430
译本比较的方法:不同翻译版本之间比较的方法,如复译本、多译本比较430
印象式批评方法431
文本分析批评方法431
8.5翻译批评的步骤431
8.6翻译批评与文学批评432
参考文献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