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法学
  • 马新福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0406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宪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编1

第一章 宪法学概述1

第一节 宪法学研究的对象1

一、理论宪法学3

二、实用宪法学3

第二节 宪法学研究的方法3

一、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观点4

二、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5

三、坚持历史考察的方法6

四、坚持整体化、系统化的方法7

第三节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9

第二章 宪法的概念11

第一节 宪法是被奉为根本法的法律12

一、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根本大法12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14

三、宪法具有特殊的制定和修改程序16

第二节 宪法是采取民主制实行统治的阶级意志的反映19

一、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最集中的反映29

二、宪法是民主制的法律化21

三、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表现的关系23

第三节 宪法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原则的普遍化25

第三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29

第一节 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29

一、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29

二、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32

三、当代资产阶级宪法的发展趋势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宪法是最高历史类型的宪法36

一、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36

二、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特点39

第三节 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0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宪政运动和宪法问题4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7

三、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4

第一编 总纲60

第四章 国体60

第一节 国体的概念60

第二节 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63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66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70

一、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70

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75

三、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相结合82

四、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86

第五章 政体90

第一节 政体的概念90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代议制93

一、资产阶级国家代议制的起源93

二、资产阶级国家代议制的组织原则和本质94

三、资产阶级国家议会的作用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制96

一、人民代表制的产生及其具体形式96

二、人民代表制的本质97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制同资产阶级国家的代议制的区别9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98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98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产生和发展100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原则102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104

第五节 选举制度106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107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11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选举制度111

第六节 政党制度115

一、资产阶级政党制度115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制117

第六章 国家区域结构120

第一节 国家区域结构概述120

一、国家区域结构的概念120

二、国家区域结构的形式121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单一制和联邦制123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单一制123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邦制1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单一制和联邦制12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区域结构的学说126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单一制127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邦制12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31

一、我国是单一制国家131

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34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6

四、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141

五、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143

第七章 法制147

第一节 法制概述147

第二节 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制和法制原则14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154

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154

二、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156

第八章 经济制度163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概念163

第二节 两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制度166

一、资产阶级国家的经济制度166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16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71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71

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75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80

四、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185

五、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财产188

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192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念192

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196

一、发展生产力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96

二、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198

三、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199

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20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0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206

第二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14

第十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214

第一节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14

一、公民的概念214

二、权利和义务217

第二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两种类型及其根本区别221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两种类型221

二、两种不同历史类型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根本区别222

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人权227

第一节 资产阶级人权的产生和发展227

一、资产阶级人权的产生227

二、资产阶级人权的发展230

第二节 资产阶级人权的内容234

第三节 资产阶级人权的保证242

一、资产阶级人权保证的实质242

二、资产阶级人权保证的内容24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产生与发展247

一、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产生247

二、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24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产生与发展250

一、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人民长期革命斗争胜利的成果250

二、建国后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发展25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254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254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266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269

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69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270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271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272

第三编 国家机构276

第十三章 国家机构概述276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276

第二节 国家机构的两种历史类型279

一、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及其特点279

二、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及其特点282

第十四章 立法机关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88

第一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机关288

一、议会的由来288

二、议会的组成289

三、议会的职能2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9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97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97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02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306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8

第十五章 国家元首311

第一节 国家元首的历史发展311

第二节 国家元首的形式313

一、君主313

二、总统314

三、集体国家元首31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17

一、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318

二、我国国家主席的地位和特点320

三、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和任期320

第十六章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322

第一节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概述322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323

一、内阁制政府323

二、总统制政府3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326

一、苏联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326

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327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329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329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330

三、国务院领导制度和工作程序331

四、国务院的职权332

五、国务院的机构设置333

第十七章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336

第一节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概述336

一、国家军事领导机关的概念和本质336

二、资产阶级国家军事领导机关337

三、社会主义国家军事领导机关33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事领导机关339

一、我国军事领导机关的历史发展339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340

第十八章 地方国家机关343

第一节 地方国家机关概述343

一、地方国家机关的概念343

二、地方国家机关的产生和发展344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地方国家机关3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地方国家机关34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国家机关350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50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56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360

一、民族自治机关的性质、组织和任期360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361

第十九章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363

第一节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363

第二节 两种不同历史类型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365

一、资产阶级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365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36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368

一、人民法院368

二、人民检察院373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相互关系377

第四编 国旗、国徽、首都380

第二十章 国旗、国徽和首都概述380

第一节 国旗380

第二节 国徽381

第三节 首都383

第二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首都38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38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38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386

第五编 宪法实施的保障390

第二十二章 两种不同历史类型的宪法实施的保障390

第一节 资产阶级国家宪法实施的保障390

一、宪法实施保障的产生390

二、宪法实施保障的三种体制391

三、违宪审查和违宪制裁3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实施的保障394

第二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的保障397

第一节 我国宪法实施保障的历史发展397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的宪法实施的保障398

一、1982年宪法对宪法实施保障问题的规定398

二、宪法实施保障的根本所在401

第三节 我国的违宪审查和违宪制裁402

后记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