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新发现石油 石油将缓慢地失去青睐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新发现石油 石油将缓慢地失去青睐度
  • 胡文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32356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石油资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新发现石油 石油将缓慢地失去青睐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沈括与德雷克4

一、沈括其人4

1.发现石油6

2.命名石油7

3.定义石油8

4.预言石油9

1)“此物后必大行于世”9

2)石油终将替代柴薪10

3)石油将会造成环境污染10

5.沈括成功的基本要素11

1)基本动力11

2)官场失宠11

3)做人失败12

4)贡献不仅仅是石油13

二、埃德温·德雷克其人14

1.德雷克井(世界第一井)15

2.德雷克钻井技术16

3.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先行者16

4.开始了近代石油工业17

5.石油运输体系的诞生19

6.引爆了现代石油工业发展19

1)煤油时期(1859—1920年)19

2)汽油时期(1920—1945年)20

3)油气并重时期(1945—1999年)21

4)天然气快速发展时期(1999年至今)23

7.德雷克“上校”成功的要素24

1)对一切事物好奇24

2)冒险精神24

3)与人合作25

第二部分 大庆与长庆30

一、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30

1.延一井30

2.历史延伸32

3.重大意义33

二、工业学大庆34

1.松基三井34

2.春节座谈会35

3.“铁人”王进喜38

4.5000万吨27年39

5.4000万吨10年41

6.百年大庆43

1)重视两个基础45

2)至少要解决好“两个逻辑关系”45

3)不可忽视“未知的深水区域”45

4)防止“自杀”和“他杀”45

5)要有非常之人46

6)三个重大的意义46

三、庆阳石油有希望47

1.伟大的预言47

1)三次认识上的飞跃48

2)七大油气田发现49

3)三大矿场试验51

4)六大开发模式51

5)著名的三次规划52

6)前景无可限量53

2.低渗透革命54

1)安塞技术攻关56

2)苏里格发现和开发攻关58

3)低成本二元集成创新60

3.崛起的鄂尔多斯盆地64

1)各类自然资源64

2)油气开采简史65

3)三个重新认识66

4)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68

4.百年长庆设想68

1)时间窗口期选择69

2)纯粹规划的安排70

3)资源准备70

4)只有一种情况71

5)延伸阅读:将在鄂尔多斯出现第二个大庆(2007年)71

第三部分 存在与现实81

一、两件大事81

1.美元与石油挂钩81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81

2)戴高乐不信美元83

3)美元与黄金脱钩84

4)金融帝国崛起(世界被美元绑架)87

5)美国式“剪羊毛”88

6)中东石油战争92

2.美国页岩气革命93

1)一个人的革命93

2)传统找油理论被颠覆94

3)水平井+多段水力压裂+工厂化95

4)工程技术服务定制化96

5)纯数学和技术的结果100

6)低成本是张王牌101

二、两个基本面102

1.油气供大于求103

1)油气资源过剩103

2)供需基本平衡105

3)OPEC与非OPEC106

4)油价牵一发而动全身108

5)范伯尔登放言109

2.全球经济疲软111

1)欧洲经济低迷111

2)安倍经济学效果欠佳112

3)金砖国家艰难前行113

4)全球1/3为失败国家116

5)唯美国经济一枝独秀117

三、两个供油中心117

1.中东油气中心118

1)中东石油产量118

2)中东天然气产量118

3)石油龙头老大119

2.北美油气中心119

1)北美石油产量119

2)北美天然气产量120

3)多少带有偶然性120

4)美国页岩气增长曲线图120

四、两个国家121

1.沙特阿拉伯121

1)沙漠帝国122

2)隐形杀手123

3)OPEC的幕后主使者123

4)全球油二老板124

5)油价底板国家124

2.美国125

1)近代石油工业摇篮126

2)全球油气老大126

3)华盛顿政治寡头126

4)油价顶板国家127

5)可预期的未来127

第四部分 颠覆与转变138

一、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勘探开发的转变138

1.生油气层找油是一场革命138

2.美国人率先颠覆传统理论141

3.中国人快速跟进并转身141

二、从局部圈闭到大面积储层勘探开发的转变142

1.观点概述143

2.传统方法评估144

3.大面积储层评估147

三、从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到“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聚集的转变148

1.观点概述148

2.构造油气藏150

3.构造+岩性油气藏150

4.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152

5.勘探开发案例155

四、从高点找油气到下凹(洼)、下坡找油气的转变156

1.概念提出156

2.满凹含油论157

3.下坡找油论157

4.理论实践效果159

五、从常规油气资源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转变159

1.国外转变实践162

2.中国转变实践始于鄂尔多斯盆地163

3.21世纪成为主力军164

六、从中、深储集层到深层、超深层的转变165

1.何为深层、超深层?165

2.深层油气潜力预测166

3.中国陆上深层勘探成果167

七、从中浅海到深海、超深海的转变169

1.何谓深海、超深海?169

2.巴西深海、墨西哥湾勘探实践170

3.中国深海勘探实践172

八、从常规地带到极端地带的转变175

1.何谓极端地带?175

2.极端地区油气资源潜力175

3.国外转变实践176

九、从一次、二次采油到三次、四次采油的转变178

1.国外开发的转变实践178

2.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179

3.中国高端采油技术180

1)三元复合驱技术180

2)新水驱技术(二三结合)183

3)超前注水184

4)SAGD技术185

5)蒸汽驱技术186

6)二氧化碳驱技术186

7)火驱技术188

4.四次采油技术探索190

1)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190

2)纳米驱油技术190

3)顶部注气重力稳定驱技术191

4)稠油改质技术(地下炼厂)192

5)微生物驱替残余油技术193

十、从弃置油气田到二次开发的转变194

1.二次开发定义194

2.三重技术路线195

3.二次开发实践195

4.二次开发巨大意义197

5.典型案例199

第五部分 实事与求是204

一、油气资源不是少了而是多了204

1.5万亿吨205

2.2:8208

3.300年209

二、油气资源品位低了而开采更容易了212

1.技术进步降低了开发门槛212

2.油气田全生命周期214

3.工厂化作业219

4.中小公司胜利224

5.非计划结果230

6.无法完全复制235

7.中美做法对比244

三、油气需求不是大增了而是下降了249

1.油气消费需求下降249

2.产业比例发生变化251

3.非化石能源的增长253

4.新技术进步(包括颠覆性技术)255

5.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59

6.节能措施到位262

四、石油占比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264

1.太阳能266

2.风能270

3.水力发电275

4.核能278

5.生物质能284

6.地热289

五、石油的战略属性不是更高了而是低了292

1.OPEC今不如昔293

2.生产国地位下降296

3.消费国地位上升296

4.燃料属性下降297

5.材料属性上升299

6.西(亚)撤东(亚)顾战略300

7.新石油输出国(美国等)304

六、石油不是更受人们青睐了而是备受质疑了306

1.石油让世界更丰富多彩306

2.石油污染超出了人们的忍耐311

3.造成人类生存危机313

4.全球环境治理刻不容缓314

第六部分 热点与趋向323

一、石油消费“拐点论”323

1.王基铭拐点323

2.中国石油拐点325

3.谢克昌拐点328

4.翟光明拐点329

5.OPEC拐点332

6.范伯尔登拐点333

7.IEA拐点333

8.其他研究334

二、高油价永远走下了“神坛”335

1.油气储量“不封顶”335

2.OPEC不再是绝对核心336

3.替代能源加快“超车”337

4.消费最大“引擎”逐渐熄火338

5.油气或将取之不尽338

三、石油已经迈向夕阳产业339

1.石油从卖方到买方市场340

2.石油变成了一般商品340

3.能源转型是个必然341

4.布伦特时代的结束342

四、石油的衰败超预期345

1.衰败比预期的要快345

2.衰退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350

3.石油仍具生命力350

4.不可改变的自然属性351

5.科技创新决定生死352

五、石油产业“消亡论”354

1.石油工业或将消亡354

2.石油时代迟早要结束356

六、石油工业的好日子不多了358

1.管窥能源变革史358

2.从辉煌到辉煌不再361

3.全石油时代将终结363

4.后石油时代364

第七部分 准备与设计370

一、从战略层面认识能源发展演化规律,提高能源转型的觉悟与自觉性370

1.能源演化史简述及基本规律371

2.走出“路径依赖”374

3.觉悟与自觉性376

1)设计新的发展战略377

2)安排新的制度框架377

3)制订新的发展计划378

4)建立新的发展规则378

二、借“一带一路”的强劲东风,探索和实践新的能源合作模式379

1.总结在能源判断上的失误379

2.伊拉克合作模式的核心遗产381

3.不可小视服务合同384

4.优选传统合作模式389

1)产品分成合同389

2)矿税制合同390

3)服务合同390

4)回购合同390

5)“剥离”394

5.探索新的合作途径394

1)大国博弈论395

2)三角共存论397

3)“份额适度”397

4)“四可原则”398

三、利用大国关系调整,快速开发南海石油资源,使之赶上化石能源的“末班车”398

1.南海石油资源情况398

2.南海石油开发现状400

1)越南400

2)菲律宾400

3)马来西亚401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402

4.上策:合作共赢404

1)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404

2)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可以实现资源互补405

3)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可以实现互利共赢405

5.下策:谁也干不成405

四、低成本开发国内巨大的低品位油气资源,使之尽快转化为国家有效财富406

1.低品位油气资源简述407

2.探明未动用油气资源、页岩油气资源为重点407

3.技术准备、装备手段409

1)水平井钻完井技术410

2)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410

3)重大装备412

4.改变落后的机制427

1)储量集中管理、资源统一开发427

2)统一引进合作、区域开发模式428

3)自主经营、市场化运作428

五、利用雄厚的技术、人才、资金、组织优势,走出传统能源领域,快速进入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氢能领域,打开一片新天地428

1.太阳能、风能全球第一429

2.河北“雄县模式”430

3.如何进入新能源432

4.求生存的大战略433

5.改变线性思维定势435

6.不变是危险的439

六、缩小下游产业燃料产品比例,扩大下游高端化工材料产品的比例441

1.炼油产业过剩的困局441

2.高端化工材料缺口444

3.高端化工新材料发展方向446

七、有条件地实施产业跨界转型,走出资源型企业和资源型城市自然“死亡”的魔咒449

1.老玉门的衰落450

2.大庆的困局452

3.德国鲁尔的成功转型454

4.美国匹兹堡走向新生457

八、中国两亿吨“压舱石”原油,不论怎样讲还没有失去基本的属性,即国家能源安全的属性459

1.两亿吨来之不易459

2.跌破两亿吨意味着什么461

3.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463

参考文献466

后记 近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30位石油风云人物4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