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 刘世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 ISBN:780000344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5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1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密度测量技术及测量误差分析1

第一节 几何条件、表面特性与密度测量值的关系1

一、反射率及透射率1

二、透射测定2

三、反射测定3

第二节 印刷的彩色密度测量种类4

一、光谱窄带色密度4

二、宽带滤光色密度5

三、视觉密度5

第三节 密度计5

一、密度计应满足的技术条件5

二、密度计常用滤光片的特性及应用7

三、密度计的标定9

第四节 密度测量误差分析10

一、朗伯-比尔定律与反射密度测定10

二、对数运算误差12

三、亮调测量误差12

四、小反差表面的测量误差13

五、不同密度计之间的示值差异14

第二章 色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16

第一节 色度测量在印刷工业中的应用16

第二节 色彩的量度16

一、从三刺激值向匀色系统转换16

二、常用表色系统比较18

第三节 色度测量的类型及仪器20

一、两种色度测量方法比较20

二、色度测量标准化的三要素22

三、分光光度计与三滤色片色度计24

四、步距、光泽度与测量误差的关系27

第四节 用印刷色匹配一个已知色彩的方法28

一、用样本系统匹配28

二、根据工艺条件用数学方法匹配29

三、采用查表法转换32

四、工序间的同色异谱问题32

第三章 复制流程中的质量控制36

第一节 印刷品质量和印刷图像质量36

一、印刷品质量的概念36

二、印刷图像质量的概念36

第二节 阶调(层次)的最佳复制38

一、控制图像阶调的重要性及复杂性38

二、黑白图像的最佳阶调再现39

三、彩色图像的最佳阶调再现42

第三节 彩色的最佳复制46

一、为什么实现灰平衡后还必须校色46

二、理想色空间和实际色空间46

三、根据材料与工艺条件优化实际色空间48

第四节 工序间的衔接及图像质量48

一、工序间的衔接48

二、彩色打样的重要性及打样工序的标定51

第四章 影响印刷图像质量的变56

第一节 印刷工艺的优化56

一、印刷变量56

二、检测、抽样和调节57

三、优化印刷工艺的方法57

第二节 印刷色序和叠印率57

一、叠印率对印刷色彩的影响58

二、叠印率的测定58

三、叠印的理论基础59

第三节 网点增大61

一、网点增大的种类61

二、实地密度与网点增大的关系62

三、光渗现象与网点增大的关系63

四、影响网点增大量的其它因素65

五、加网线数对网点增大的影响66

第四节 实地密度67

一、实地部位的物理性质67

二、最佳实地密度与相对反差70

三、油墨量的控制及控制模型71

四、墨层厚度和反射密度的关系73

五、胶印墨层厚度的测量75

六、单、双色印刷机墨层厚度的确定78

第五节 光泽度79

一、基本概念79

二、光泽的测量81

三、影响印刷品光泽的因素82

第五章 印刷图像质量测控技术88

第一节 印刷图像色彩的控制88

一、控制色彩的方法88

二、控制色彩的步骤88

三、彩色打样的重要性89

四、主要控制参数89

五、密度计在色彩控制中的应用90

第二节 采用密度检测的控制系统90

一、概述90

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91

三、印刷品质量控制条94

四、印刷专家系统97

第三节 采用色度检测的控制系统101

一、色度测控的优胜之处101

二、色度测控中的基本数学公式103

三、色度测控基本原理104

第四节 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结构原理107

一、联机密度检测原理107

二、图像缺陷检查装置111

第五节 胶印生产标准化113

一、基本概念113

二、三原色油墨实地密度的确定114

三、印刷标准化的内容115

第六章 印刷图像质量评判120

第一节 与印刷品质量评判相关的因素120

一、美学因素120

二、技术因素120

三、一致性因素121

第二节 印刷品质量评判法应满足的要求121

第三节 印刷质量评判方法分类122

第四节 质量参数分类123

一、印刷图像的非信息面123

二、评判图像优度的依据124

三、印刷图像的信息面124

第五节 主观评判方法125

一、多维标度法125

二、多维标度技术在印刷质量分析中的应用127

三、心理加权的向量解析128

四、成对比较法129

五、彩色产品的评价方式133

六、彩印产品的主观评价135

第六节 客观评判方法137

一、阶调(层次)再现的评价137

二、色彩再现的评价139

三、清晰度再现的评价145

四、彩印产品表观质量的评价146

第七节 综合评判方法146

一、综合评判的特点146

二、综合评判的步骤147

三、印刷质量特性参数1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