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慈善、社会公众与文化传统 厦门同心志业的田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慈善、社会公众与文化传统 厦门同心志业的田野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340611.jpg)
- 陈夏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50875832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慈善、社会公众与文化传统 厦门同心志业的田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一个基本的介绍:本研究的问题意识及研究目标3
第二节 文献回顾及反思5
一、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研究6
二、公益慈善与公民社会的研究7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公益慈善的研究8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益伦理建设8
(二)宗教与现代公益慈善10
四、社会工作的研究18
(一)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19
(二)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的合流21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个案选择及研究缘起22
一、同心个案的特点:同心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思考所关心问题的合适对象23
(一)传统文化转化为组织公益文化要素23
(二)组织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24
(三)现代慈善服务的能力建设24
二、本研究的缘起25
第四节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6
一、研究内容26
二、研究方法28
第二章 同心志业的现代公益慈善建设29
第一节 组织的公益文化品牌建设31
一、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心灵慈善、文化慈善”的特色服务31
二、广泛吸收其他文化的心灵教育功能36
三、塑造组织的公益文化品牌38
第二节 组织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43
一、非营利组织的机构建设43
(一)各家机构的建设44
(二)机构间关系的建设48
二、社会公信力建设50
三、广泛的社会交往51
四、协助政府服务社会51
第三节 现代慈善服务的能力建设53
一、慈善服务的专业化54
(一)慈善服务中导入社会工作54
(二)慈善服务与社会工作结合的必要性55
二、服务项目的多元化57
(一)专业义工培养项目58
(二)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服务项目58
(三)助学圆梦项目59
(四)癌友关怀项目60
(五)助力公益同行发展项目60
第三章 同心专业义工的培养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成长65
第一节 用社会工作理论培养专业义工67
一、社会背景67
二、专业义工的培养与“两工联动”68
第二节 义工服务与社会工作的结合71
一、义工的角色定位71
(一)爱心、善心的传递者72
(二)社会资源的整合者73
(三)公益慈善组织理念的执行者73
二、以服务对象需求为本的服务过程75
(一)无助—求助的过程76
(二)受助—自助的过程77
(三)自助—助人的阶段——“服务对象+”78
三、用社会工作实现“心灵慈善、文化慈善”80
(一)心灵成长是自立可成的关键80
(二)“感恩”与平等、尊重的服务原则83
(三)“家”的陪伴式服务与平等、尊重的服务原则84
第三节 义工服务过程中的双向互动86
一、关注助人者心灵成长的必要性87
二、爱人先爱己、爱家人89
三、在“正己达人”中成长90
四、在“心怀感恩做慈善”中成长92
五、从“行善积德”向“社会责任”转化93
第四章 同心公益慈善“儿童院项目”调查95
第一节 项目介绍97
一、社会背景97
二、儿童院的成立100
三、“两工联动”的专业化服务102
第二节 项目的慈善服务与社会工作的结合104
一、社会关系的支点“家”与心理建设104
(一)“家”的养育与平等、尊重的服务105
(二)保持对原生家庭的孝心和感恩115
二、社会交往与心理建设119
(一)与社区生活的融入119
(二)与社会生活的融入123
三、文化学习、特长培养与心理建设128
(一)文化滋养与认知力成长129
(二)特长培养与自信心增强133
第三节 儿童的感恩助人与心理、能力的建设135
一、感恩之心的养成及助人行动135
二、感恩助人的个人意义、社会意义140
第五章 同心公益慈善“助学圆梦项目”调查145
第一节 项目介绍147
一、项目的产生与发展147
(一)缘起于“物质助学”148
(二)升级为“心灵助学”148
二、项目的实施程序及专业化服务151
第二节 项目的慈善服务与社会工作的结合154
一、“奖善”——社会关系中的美德鼓励154
(一)鼓励孝心、友善155
(二)鼓励自我担当的责任意识157
二、团体学习、文化学习与心理建设159
(一)冬令营课程学习——增强自信,提高社交能力159
(二)夏令营课程学习——健康人格培养164
三、平等、尊重的“家”的陪伴式服务171
第三节 学生的感恩助人与心理、能力建设178
一、关注学生后续成长的需要178
二、感恩助人的行动及其意义180
(一)感恩助人的行动180
(二)感恩助人的个人意义、社会意义184
第六章 同心公益慈善“癌友关怀项目”调查187
第一节 项目介绍189
一、社会背景189
二、“两工联动”的专业化服务192
第二节 项目的慈善服务与社会工作的结合193
一、“家”的陪伴式服务带来心理慰藉194
(一)家庭式“日间照料”194
(二)“家”的集体活动196
二、团体“话疗”与心理慰藉199
三、运动瑜伽与身心灵疗愈202
(一)运动瑜伽与觉知力提升202
(二)旋转瑜伽与自信心增长210
第三节 癌友的感恩助人与持续疗愈213
结语:现代公益慈善与和谐社会建设217
参考文献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