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创新
  • 罗江华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811226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教育信息化的“前世今生”1

一、“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教育领域1

(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1

(二)教育驶入“信息高速公路”2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国际经验3

二、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三十年13

(一)探索阶段13

(二)稳步发展阶段14

(三)普及应用阶段15

三、十年规划: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四个新突破17

(一)基础设施新突破:“三通两平台”奠基17

(二)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技术引领“在线学习”18

(三)发展理念新突破:“智慧校园”中的“智慧教育”19

(四)发展机制新突破:协作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20

第二章信息化时代学校教育的再思考30

一、教育信息化热衷者的观点30

(一)促进教育公平: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实践30

(二)建构性学习的到来32

(三)个性化学习的到来35

(四)丰富终身教育体系39

二、教育信息化迟疑者的观点44

(一)对信息技术有效性的讨论44

(二)对教师压力的挑战47

(三)对学生的影响49

(四)对文化的影响52

三、学校如何应对新技术变革54

(一)新型教学观念体系55

(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55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57

(四)混合学习:学校应对的最佳策略59

第三章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60

一、“三通两平台”60

(一)“三通两平台”的背景及意义60

(二)“三通两平台”的内涵及关系61

(三)“三通两平台”:助推基础教育信息化64

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68

(一)“全覆盖”项目提出背景及意义68

(二)“全覆盖”项目的内涵70

(三)“全覆盖”项目:推进二期“农远工程”71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74

(一)“提升工程”提出背景及意义74

(二)“提升工程”的目标与任务75

(三)“能力标准”“课程标准”与“测评指南”76

第四章“慕课”:从资源建设到课程建设的转向84

一、“慕课”的缘起与发展84

(一)开放课件计划:奏响号角84

(二)视频公开课:“慕课”的助推器91

(三)“慕课”来了93

二、“慕课”为基础教育带来了什么98

(一)致惑98

(二)解惑99

(三)行动103

三、“慕课”切入实体课堂:“私播课”120

(一)“私播课”是“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120

(二)“私播课”实践案例借鉴123

第五章“微课、微课程”: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探索129

一、想一想:“微课”与“微课程”129

(一)认识“微课”130

(二)认识“微课程”134

二、做一做:“微课”达人速成记136

(一)“微课”的设计原则137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流程138

(三)“微课”制作经验谈141

三、用一用:“微课程教学法”142

(一)认识“微课程教学法”143

(二)“微课程教学法”的应用经验144

第六章 “翻转课堂”与信息化时代的“学”与“教”150

一、“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PK150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150

(二)什么是“翻转课堂”152

(三)“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154

二、“翻转课堂”的本土化难题157

(一)中外教育文化的差异157

(二)教育条件的差异158

(三)师生素质的差异160

三、玩转“翻转课堂”161

(一)两个关键点:“关系”和“效率”161

(二)两个变化:教师角色和学习方式163

(三)三个注意事项164

(四)几种“翻转”模式的介绍166

第七章教育App:新兴掌上工具带动便捷教育172

一、教育App——掀起你的盖头来172

(一)教育App是什么172

(二)教育App的优势173

(三)教育App的分类177

(四)教育App的发展现状179

二、解读常用的教育App180

(一)学霸在哪里:解读作业类App180

(二)家校沟通:解读家长社区类App183

(三)指尖上的智能题库:解读题库类App185

(四)云端上的课堂:解读视频类教育App186

三、方兴未艾的教育App186

(一)以“微信”为代表的大众App的应用逐渐向教育领域拓展187

(二)局域自建的教育App在教育App发展中大放光彩188

(三)神奇的App Inventor:App编程融入信息技术课堂188

(四)教育App应用更多学科:注重实践189

四、教育App应用的两点思考190

(一)应乐观看待技术时代教育的新应用191

(二)需理性认识教育App应用存在的问题192

第八章 “智慧教育”,描绘基础教育未来蓝图194

一、“智慧教育”的由来及发展194

(一)愿景:让教育更“智慧”194

(二)“智慧教育”的内涵延伸196

二、“教育”面临的挑战:“新数字鸿沟”197

(一)教育中的“新数字鸿沟”198

(二)跨越“新数字鸿沟”的难题199

三、“智慧教育”发展的机遇200

(一)我国的“智慧教育”进程200

(二)“智慧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发展机遇202

四、以“智慧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3

(一)真实推动个性化教育目标的实现204

(二)消除教育信息化的“鸿沟”205

(三)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2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