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动产登记审查的法理与构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不动产登记审查的法理与构造
  • 王亦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8729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不动产-产权登记-审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不动产登记审查的法理与构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0.1 何以研究不动产登记审查?1

0.2 他山之石与我们的不足3

0.3 路径框架及创新愿景6

第1章 不动产登记的私法和公法双重属性11

1.1 现代社会公权力介入财产权的理论观察——主要以不动产为对象11

1.1.1 传统社会财产权向现代社会财产权的转型11

1.1.2 现代社会财产权保护的公法化17

1.1.3 公权力之于现代社会财产权的意义21

1.2 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概念界定和法律属性之争25

1.2.1 不动产登记语义考25

1.2.2 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厘定28

1.2.3 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发展历程31

1.2.4 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法律属性及相关争议33

1.3 私法和公法不同语境下的不动产登记36

1.3.1 我国不动产登记在物权变动中的角色36

1.3.2 不动产登记簿的私法效力39

1.3.3 作为行政行为的不动产登记及其类型化42

1.3.4 不动产登记的公法效力48

1.4 私法为“体”公法为“用”的不动产登记及其区分实益51

1.4.1 私法为“体”公法为“用”的法律属性定位51

1.4.2 私“体”公“用”定位之实益54

第2章 不动产登记审查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设定56

2.1 不动产登记审查的本质与价值取向56

2.1.1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主体功能和附带作用57

2.1.2 不动产登记审查的本质剖析63

2.1.3 不动产登记审查在私法层面的价值目标65

2.1.4 不动产登记审查在公法层面的价值追求71

2.2 依法行政与不动产登记审查75

2.2.1 服务行政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契合75

2.2.2 不动产登记审查中公权力的谦抑性和社会公众的参与78

2.2.3 不动产登记审查对“放管服”改革的因应81

2.3 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与不动产登记审查83

2.3.1 三种典型的登记制度及其与物权变动模式的互动84

2.3.2 登记对抗主义与登记生效主义的利弊分析及中国的选择88

2.3.3 登记对抗主义抑或登记生效主义:对登记审查的影响90

2.4 不动产登记审查模式的选择92

2.4.1 关于登记审查可资参考的境外经验92

2.4.2 我国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争论及其区分标准94

2.4.3 我国不动产登记审查模式的应然和实然100

2.4.4 构建三个层面的不动产登记审查体系104

第3章 不动产登记审查制度的基本架构106

3.1 不动产登记审查主体之配备106

3.1.1 比较法上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和工作人员107

3.1.2 登记机构从分散走向统一的中国选择109

3.1.3 登记机构和经办机构关系之厘清113

3.1.4 建立不动产登记官制度的思考和建议118

3.2 不动产登记审查标准之确立123

3.2.1 基于审查职责的履职尽责、合理审慎的审查标准123

3.2.2 受理前后不同阶段审查程度的差异性126

3.2.3 登记审查中不同层面的注意义务129

3.3 不动产登记审查对象之限定133

3.3.1 审查对象的基本构成133

3.3.2 针对申请主体的审查136

3.3.3 针对申请客体的审查138

3.3.4 针对“事”及“其他”的审查141

3.4 不动产登记审查程序之设置144

3.4.1 以审查为核心的不动产登记程序构建144

3.4.2 收件受理阶段的审查环节与结果设置及有关建议147

3.4.3 审核登簿阶段的审查环节与结果设置及有关建议151

第4章 不动产登记审查的运行分析156

4.1 不动产登记审查的运行逻辑157

4.1.1 登记能力及其确定157

4.1.2 登记类型及其区分160

4.1.3 登记原因及其识别162

4.2 不同类型不动产登记审查的具体分析168

4.2.1 登记生效主义下权利登记的审查问题168

4.2.2 登记对抗主义下权利登记的审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例176

4.2.3 其他登记的审查:以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为例182

4.3 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中的审查问题188

4.3.1 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概述及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区别189

4.3.2 境外立法经验和我国登记资料查询制度探索193

4.3.3 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的审查重点及相关考量199

4.4 对不动产登记审查和交易监管一体化的思考204

4.4.1 房屋交易监管与登记审查的“分分合合”及存在的问题205

4.4.2 房屋交易登记的关系及登记审查与交易监管一体化的可行性208

4.4.3 推动不动产登记审查与交易监管一体化的具体路径211

第5章 不动产登记审查体系的健全完善214

5.1 不动产登记代理对登记机构审查的减压:从规范登记申请着手215

5.1.1 不动产登记代理的他山之石和我国的制度探索215

5.1.2 统一登记背景下建立不动产登记代理制度的现实意义216

5.1.3 健全我国不动产登记代理制度的思路和措施219

5.2 公证对于登记机构审查的辅助作用:审查责任的分担和分流221

5.2.1 公证介入不动产登记的比较考察221

5.2.2 将公证引入不动产登记的利弊分析224

5.2.3 不动产登记审查中有限度引入公证的路径227

5.3 行政体系内部校正:登记机构自身及上级行政机关的作为231

5.3.1 异议登记的临时性保护232

5.3.2 更正登记的校正功能及依职权更正之限束236

5.3.3 不动产登记案件行政复议的适用240

5.4 司法权的外部介入:兼谈登记错误的责任认定及司法救济243

5.4.1 司法权之于登记机构审查的作用及民行交叉登记纠纷的处理244

5.4.2 民事诉讼在物权变动原因层面对于登记审查的有效补救250

5.4.3 行政诉讼对于登记机构审查的监督253

5.4.4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责任认定与赔偿诉讼的路径选择258

第6章 结论和建议272

6.1 结论与展望272

6.2 制定《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建议278

参考文献290

一、中文著作290

二、期刊论文292

三、学位论文297

四、外文专著及文献297

后记:回眸我的法学历程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