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元与和谐 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元与和谐 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
  • 王世忠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8069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民族学院-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元与和谐 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意义4

第二节 文献回溯与研究问题5

一、文献回溯5

二、研究的基本问题9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17

一、研究视角17

二、研究方法39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40

一、研究思路40

二、研究框架42

第二章 民族院校发展的历史回溯44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民族教育政策的初步形成(1949年—1956年)44

一、新中国民族教育方针政策44

二、少数民族教育行政体制政策45

三、民族院校办学政策47

四、双语教育政策及少数民族教材、教学用语及课程等的特殊措施49

五、少数民族教育经费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50

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师资、支援师资的特殊政策50

七、招生及生活待遇方面给少数民族学生适度优惠51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1956年—1965年)52

一、关于民族教育行政体制政策52

二、帮助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重视双语教育政策52

三、关于民族教育经费和内地支持边疆师资政策53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1978年—1993年)54

一、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的法律体系及其基本原则55

二、关于改革开放初期民族教育行政体制政策57

三、深化民族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政策60

四、民族语文教学、双语教学和少数民族文字教材政策62

五、继续在经费上给予民族教育特殊照顾政策64

六、在招生中继续给予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照顾政策65

七、民族教育的对口支援与协作政策67

第四节21世纪以来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2000年至今)71

一、党和国家颁布了系列民族教育的政策71

二、民族院校创新实践和发展75

三、民族语文教学、双语教学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政策78

四、继续在经费上给予民族教育特殊照顾政策78

五、继续加大民族教育的对口支援与协作政策79

第三章 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81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81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81

二、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85

三、大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99

第二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中华文化的一体多元103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103

二、“两个共同”、“两个结合”与“两个关键”104

三、“三个离不开”105

四、“四个认同”与“四个重点”106

五、“五个维护”与“五个坚持”107

六、民族地区“六大特征”108

第三节 教育、民族关系与和谐理论108

一、和谐概念的阐释109

二、民族和谐的基本内涵112

三、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115

四、五大发展理念下和谐教育的价值追求116

第四章 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119

第一节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概述119

一、国外人才培养模式概述119

二、国内人才培养模式概述124

第二节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129

一、“纵向型人才”培养模式129

二、通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31

三、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33

四、产学研合作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34

第三节 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135

一、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特点与类型135

二、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原则与制度143

三、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与重要性149

第四节 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152

一、高等学校定位分类153

二、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影响因素156

三、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价值取向157

四、不同类型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58

第五章 大类招生与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160

第一节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概述160

一、大类招生的含义160

二、大类招生的背景及发展162

三、大类招生的现实需求163

四、实施大类招生模式的条件164

第二节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劣和要求165

一、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势165

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劣势166

三、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要求167

第三节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68

一、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168

二、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关注点169

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170

第四节 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174

一、转变培养理念174

二、确定培养目标176

三、更新课程体系177

四、创新保障体系178

五、改革评估方式179

第五节 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80

一、将产业发展需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80

二、相关者多重角色,实现教育的“面向性”181

三、构建“政产学研”有机链,有效对接产业发展181

第六章 委属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183

第一节 六所委属民族院校的基本情况183

一、成立时间和起源183

二、校址和区位分布185

三、招生情况186

第二节 六所委属民族院校的师资、学科、科研情况187

一、师资队伍建设187

二、学科建设189

三、科研水平192

第三节 人才培养模式个案的实践探索194

一、中南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194

二、中南民族大学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195

三、中南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97

第七章 民族院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研究199

第一节 理论基础199

一、顾客满意度理论199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200

第二节 服务质量评估模型201

一、KANO模型201

二、SERVQUAL模型202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样本数据筛选205

一、研究设计205

二、研究样本与数据获取206

三、调查样本的数据特征207

第四节 民族院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实证分析208

一、独立样本T检验208

二、教学质量满意度测评分析224

第五节 教学质量满意度测评分析238

一、测评公式设计238

二、测评结果分析239

第八章 民族院校教学质量保障标准研究242

第一节 质量保障及教学质量242

一、质量保障242

二、质量保障理论基础244

三、教学质量246

第二节 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247

一、发达国家与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比较分析247

二、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特殊性250

三、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关键指标256

第三节 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个案分析260

一、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概况260

二、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个案分析262

第四节 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策略269

一、使命特殊,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理念270

二、生源特殊,开展服务学生的教学对象保障271

三、教学特殊,实施培养学生的办学条件保障273

第九章 民族院校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估研究278

第一节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279

一、核心概念279

二、理论基础281

第二节 国外本科教学评估及经验借鉴283

一、部分发达国家本科教学评估现状283

二、国外高等院校教学评估经验借鉴287

第三节 我国教学评估发展的历史沿革288

一、评估工作的恢复与起步阶段(1977年—1985年)288

二、评估工作试点与探索阶段(1986年—2001年)289

三、评估工作完善与规范化阶段(2002年至今)290

第四节 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评估现状研究292

一、调查设计292

二、研究结果295

三、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304

第五节 民族院校发展性教学评估的对策和建议308

一、以评促教,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308

二、以督促学,提升督导人员自身能力309

三、以学评教,促进师生共同发展310

四、以生为本,完善学生评教制度312

第十章 民族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研究314

第一节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概述314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314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容314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征316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的概念阐释317

五、我国大学的国际化发展321

第二节 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325

一、观念国际化325

二、机构国际化326

三、学生结构国际化327

四、教师结构国际化328

五、课程国际化328

六、科研国际化329

七、国内外合作共同办学水平国际化329

第三节 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发展概述330

一、我国民族院校的特点330

二、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的溯源331

三、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的成就332

四、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334

第四节 委属民族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336

一、委属民族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336

二、委属民族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347

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审思350

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350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量与质的矛盾统一352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量的增长与质变的非均衡性353

三、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355

四、后大众化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357

第二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及主要矛盾357

一、高等教育的质量观357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358

第三节 影响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及其优化360

一、学校组织因素360

二、教师主导因素362

三、学生主体因素363

第十二章 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战略选择365

第一节 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思考365

一、民族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365

二、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368

三、民族院校如何形成办学特色375

四、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理性思考378

第二节 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目标与使命388

一、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目标388

二、民族院校发展的使命389

第三节 民族院校内部治理及其法制化394

一、民族院校内部治理及组织特征394

二、大学章程与民族院校内部治理399

三、民族院校法制化及其路径选择405

第四节 民族院校国际化及路径选择410

一、大学国际化的可行性410

二、大学国际化的途径412

参考文献4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