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4/31373974.jpg)
- 熊学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1662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74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688页
- 主题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预应力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简史1
1.1.1国外的发展简史1
1.1.2国内的发展简史2
1.2预应力结构的发展现状3
1.3预应力结构的概念10
1.3.1预应力混凝土的定义11
1.3.2对预应力混凝土的四种理解12
1.4预应力结构的优越性及应用范围15
1.4.1预应力结构的优越性15
1.4.2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范围17
参考文献17
第2章 次内力计算理论19
2.1国内外次内力计算方法19
2.1.1已有方法介绍19
2.1.2次剪力计算21
2.1.3约束次内力法25
2.1.4约束次内力法与现有方法的比较26
2.2设计中考虑次内力的必要性27
2.2.1两种极限状态的定义28
2.2.2各国历年规范有关次内力预应力效应的规定29
2.2.3现有计算方法的分析和公式推导33
参考文献36
第3章 全面考虑约束影响的设计方法37
3.1概述37
3.1.1现代预应力结构特点37
3.1.2已有的研究工作及其不足37
3.2约束作用对次内力的影响因素分析42
3.2.1现有的几种影响因素总结42
3.2.2有效预应力47
3.2.3线形分布52
3.2.4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筋偏移的影响56
3.2.5路效、时效问题62
3.2.6空间效应影响63
3.3全面考虑次内力的设计公式74
3.3.1荷载效应组合74
3.3.2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两阶段设计建议76
3.3.3小结81
参考文献81
第4章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83
4.1概述83
4.2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84
4.2.1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及承载力计算的特点84
4.2.2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计算研究87
4.2.3体外预应力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93
4.3体外预应力受弯构件使用性能计算方法研究98
4.3.1基于等效折减系数的受弯构件短期挠度计算方法99
4.3.2基于等效折减系数的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方法104
4.3.3受弯构件长期使用性能分析方法105
4.4体外预应力梁动力性能研究116
4.4.1体外预应力梁的自由振动方程116
4.4.2体外索自由长度与预应力结构共振的预防121
4.5小结123
参考文献124
第5章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研究127
5.1概述127
5.2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静力试验129
5.2.1试验设计129
5.2.2试验现象与结果132
5.2.3总结与探讨139
5.3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截面承载力计算141
5.3.1正截面抗弯承载力141
5.3.2斜截面抗弯承载力144
5.4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使用性能计算146
5.4.1开裂弯矩146
5.4.2挠度146
5.4.3最大裂缝宽度148
5.5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塑性设计方法150
5.5.1塑性设计方法150
5.5.2弯矩调幅156
参考文献160
第6章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162
6.1概述162
6.2缓粘结筋特点163
6.3预应力损失164
6.3.1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164
6.3.2张拉测试结果166
6.3.3实测结果分析170
6.3.4小结174
6.4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对比试验175
6.4.1概述175
6.4.2试验加载制度175
6.4.3试验结果176
6.4.4缓粘结与有粘结的对比研究187
6.4.5小结189
6.5小结190
参考文献191
第7章 有粘、无粘预应力混合配筋结构192
7.1概述192
7.2有限元模拟方法193
7.2.1概述193
7.2.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93
7.2.3试验验证有限元方法的合理性197
7.3无粘结筋应力增量计算198
7.3.1参数分析199
7.3.2计算公式的建立216
7.4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219
7.4.1抗弯承载力219
7.4.2短期刚度220
7.4.3最大裂缝宽度224
7.5小结225
参考文献227
第8章 后张预应力叠合结构理论及设计方法228
8.1概述228
8.2后张叠合结构受力特点228
8.3受力各阶段状态计算229
8.3.1先张法对预制梁施加预应力229
8.3.2预应力预制梁一次受力230
8.3.3后张法对叠合梁施加预应力237
8.3.4混合配预应力筋叠合梁二次受力243
8.3.5配筋界限249
8.4有限元模拟方法251
8.4.1叠合层的模拟251
8.4.2无粘结预应力筋模拟252
8.4.3模型中主要接触关系的选用252
8.4.4模拟实例253
8.5小结256
参考文献257
第9章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258
9.1概述258
9.2竖向低周反复荷载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259
9.2.1实验设计259
9.2.2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263
9.2.3试验结果分析265
9.2.4小结277
9.3预应力井式梁框架的振动台模型试验278
9.3.1试验概况及目的278
9.3.2试验模型的设计制作280
9.3.3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289
9.3.4试验用地震波波形293
9.3.5加载阶段296
9.3.6模型的基本动力特性298
9.3.7模型的动力反应303
9.3.8小结308
9.4预应力井式梁框架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309
9.4.1简介309
9.4.2振型组合方法和振型截断310
9.4.3竖向地震内力313
9.4.4小结321
9.5预应力井式梁框架地震反应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321
9.5.1简介321
9.5.2结构抗震的静力弹塑性分析322
9.5.3能力谱方法的基本原理324
9.5.4预应力井式梁框架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328
9.5.5基于非弹性需求谱的能力谱法330
9.5.6小结331
9.5.7算例分析331
9.6混合配置预应力筋混凝土梁在竖向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335
9.6.1概述335
9.6.2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有限元模型336
9.6.3试验验证340
9.6.4竖向低周反复荷载下梁的有限元分析341
9.6.5小结356
参考文献356
第10章 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及抗火设计方法358
10.1概述358
10.2高温下材料的热工及力学性能360
10.2.1混凝土360
10.2.2钢筋367
10.2.3预应力钢丝、钢绞线371
10.3高温下材料的蠕变模型及试验研究375
10.3.1蠕变的基本力学行为375
10.3.2蠕变行为的本构描述376
10.3.3高温下混凝土的非弹性变形模型377
10.3.4高温下钢筋的蠕变模型378
10.3.5预应力钢丝的高温蠕变试验研究379
10.3.6预应力钢筋高温蠕变引起预应力损失有限元分析381
10.4火灾下结构非线性温度场分析384
10.4.1概述384
10.4.2火灾下结构非线性温度场有限元理论384
10.4.3火灾下结构温度场非线性有限元程序PFIRE-T编制388
10.4.4PFIRE-T程序在仿真分析中的应用392
10.5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限元计算理论与分析399
10.5.1结构分析的基本假定399
10.5.2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的增量有限元格式400
10.5.3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PRC-FIRE编制406
10.5.4程序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412
10.5.5结构参数对抗火性能影响分析414
10.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方法416
10.6.1现有抗火设计方法评述416
10.6.2基于计算的预应力结构抗火设计思想419
10.6.3火灾荷载的确定及荷载组合420
10.6.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方法423
10.6.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实例431
10.6.6本节小结437
10.7小结437
参考文献438
第11章 预应力混凝土耐久性设计442
11.1概述442
11.2氯离子侵蚀钢绞线试验444
11.2.1研究背景444
11.2.2试验方案446
11.2.3试验数据分析459
11.3有限元模拟方法463
11.3.1坑蚀钢绞线模拟463
11.3.2锈蚀钢绞线预应力梁模拟473
11.4既有构件承载力计算484
11.4.1锈蚀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484
11.4.2预应力筋锈蚀的影响485
11.4.3基本假定及破坏模式486
11.4.4锈蚀预应力计算公式及应用487
11.5预应力筋锈蚀对刚度及变形的影响和修正492
11.5.1预应力梁刚度计算方法简介492
11.5.2规范中梁刚度计算方法493
11.5.3预应力筋锈蚀后对刚度的影响495
11.5.4变形计算496
11.6小结499
参考文献500
第12章 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503
12.1超长混凝土结构503
12.1.1超长与广义超长概念503
12.1.2“抗”、“放”与“防”在超长结构中的应用504
12.2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简化计算理论505
12.2.1(等效)温度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505
12.2.2预应力控制超长混凝土结构开裂的本质506
12.2.3超长混凝土结构的长度限值问题510
12.2.4规则平面多跨框架结构的约束系数与预应力作用511
12.2.5具有连续约束刚度结构的约束系数与预应力作用514
12.2.6基于临界约束系数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定义516
12.2.7考虑混凝土时随特性的约束系数修正517
12.3温度作用及基本理论517
12.3.1传热基本理论517
12.3.2混凝土结构中气温变化的影响范围519
12.3.3楼板的一维准稳态温度场521
12.3.4楼盖的二维温度场有限元分析521
12.3.5太阳辐射的影响524
12.3.6某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初步分析525
12.4泵送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531
12.4.1引言531
12.4.2混凝土收缩徐变532
12.4.3泵送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532
12.4.4国家会展中心泵送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534
12.4.5泵送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有限元分析538
12.4.6小结542
参考文献542
第13章 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分析543
13.1研究意义543
13.2研究现状543
13.3超长预应力结构施工过程计算理论545
13.3.1结构的预应力施工过程545
13.3.2考虑施工过程的温差反应计算550
13.3.3超长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时间效应、路径效应耦合551
13.4结构施工过程的有限元实现554
13.4.1结构构件的有限元模拟554
13.4.2结构体系建造过程模拟556
13.4.3预应力作用的有限元模拟558
13.4.4结构热应力计算561
13.4.5混凝土收缩徐变作用的有限元计算方法561
13.4.6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求解563
13.4.7施工临时支撑体系的处理563
13.5环形预应力混凝土超长结构施工模拟565
13.5.1结构温湿度与收缩徐变作用取值566
13.5.2有限元模型简化566
13.5.3模拟施工过程567
13.6结果分析569
13.6.1施工顺序对预应力效应的影响569
13.6.2施工顺序对温差效应的影响572
13.6.3综合作用下的结构反应573
13.6.4不同施工时间段对结构的影响576
13.7小结580
参考文献580
第14章 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概率分析方法583
14.1结构概率计算方法简介583
14.2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基本原理584
14.3样本点生成策略改进586
14.4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概率分析实例589
14.4.1工程概况与有限元分析模型589
14.4.2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因子592
14.4.3敏感性分析594
参考文献601
第15章 预应力结构分析与设计实例602
15.1非荷载作用下的复杂超长结构内力分析算例分析602
15.1.1水化放热引起的温降值计算602
15.1.2混凝土随龄期变化的应力松弛系数603
15.1.3混凝土随龄期变化的弹性模量604
15.1.4混凝土的收缩应变605
15.1.5超长混凝土结构非荷载应力的计算607
15.2复杂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610
15.2.1屋面有限元分析610
15.2.2地下室梁板有限元分析622
15.2.3地下室墙板有限元分析622
15.2.4地下室墙板施工过程分析638
15.3大体量超长预应力结构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648
15.3.1工程概况648
15.3.2行波效应分析650
15.3.3分析结果654
参考文献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