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书法大百科 第12册 图文珍藏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书法大百科 第12册 图文珍藏版
  • 马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线装书局
  • ISBN:751201966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书法大百科 第12册 图文珍藏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书画收藏概述1

(一)收藏与散佚1

秦汉及其之前书画的收藏与散佚1

魏晋南北朝书画的收藏与散佚2

隋、唐的书画收藏与散佚5

五代、宋、元书画的收藏与散佚8

明、清书画的收藏与散佚11

(二)私人收藏12

隋、唐、五代时期的私人收藏12

宋、元时期的私人收藏14

明、清时期的私人收藏17

(三)文献与书法收藏20

历代文献与书画收藏20

先秦文献与书画收藏22

正史与书画收藏24

书画史与书画收藏28

私人收藏著述33

宫廷收藏著录42

(四)收藏名馆45

故宫博物院45

苏州美术馆47

浙江省博物馆48

辽宁省博物馆49

江苏省美术馆51

南京博物院52

上海博物馆54

中国美术馆55

台北“故宫博物院”57

天津博物馆58

二、书法收藏与鉴赏61

书法的鉴别61

古籍作伪71

碑帖的鉴定与辨伪73

印章的鉴定与辨伪75

书法鉴定中的常用术语78

书画装裱78

书法收藏86

历代书画名家作品市场行情107

传统拍卖专业术语111

书法艺术品市场的历史114

名人书画的投资115

艺术市场中的矛盾116

投资书画的方针117

初涉艺术市场须知118

艺术品投资的防备118

最值得投资的古代书法家119

中青年书法家作品的投资前景119

三、碑帖收藏与鉴赏121

(一)碑帖鉴赏122

碑帖鉴藏122

碑帖作伪124

碑帖造假手法127

碑帖鉴藏的知识与能力137

拓本鉴定的方法与步骤140

拓本作伪的方式141

碑帖的市场与价格144

(二)碑帖珍品147

《史晨前碑》147

《孔褒碑》147

《上尊号碑》148

《孔羡碑》149

《正始石经残石》149

《瘗鹤铭》150

《司马景和妻孟敬训墓志铭》151

《北魏崔敬邕墓志》151

《龙藏寺碑》152

《董美人墓志》153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154

《虞恭公温彦博碑》154

《王居士砖塔铭》155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156

《岑植德政碑》156

《大字麻姑山仙坛记》157

《李玄靖碑》158

《许真人井铭》158

《赵清献公碑》159

《蜀石经毛诗残本》160

《章吉老墓志》160

《鲜于光祖墓志》161

《淳化阁帖·卷九》162

《绍兴米帖·卷九》162

《鼎帖》163

《群玉堂帖残卷》164

《郁孤台法帖》164

《凤墅帖》165

《宝晋斋法帖》166

《真赏斋帖》166

《十七帖》167

《宋游似藏兰亭三种附陆柬之兰亭诗》167

《争座位帖》168

《茶录》169

(三)鉴定实例170

《商代甲骨文》拓本170

《西周散氏盘》全形拓本170

《石鼓文》拓本171

《汉瓦当》拓本172

《三老讳字忌日碑》拓片173

《袁安碑》拓本174

《三公山碑》拓本175

《景君碑》拓片176

《石门颂》拓本176

《乙瑛碑》拓本177

《孔宙碑》拓本178

《封龙山碑》拓本179

《史晨碑》拓本180

《韩仁铭》拓本181

《曹全碑》拓本182

《张迁碑》拓本183

《三国吴凤凰砖》拓片184

《辟雍碑》拓本185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拓本186

《广武将军碑》拓本187

《爨宝子碑》拓本187

《爨龙颜碑》拓本188

《龙门二十品》拓本190

《郑羲下碑》拓本191

《张猛龙碑》拓本192

《高贞碑》拓本194

《华岳颂》拓本195

《苏慈墓志》拓本196

《孔子庙堂碑》拓本196

《九成宫醴泉铭》拓本197

《皇甫诞碑》拓本198

《雁塔圣教序碑》拓本199

《王居士砖塔铭》拓本200

《李思训碑》拓本201

《多宝塔感应碑》拓本202

《颜勤礼碑》拓本203

《颜氏家庙碑》拓本204

《玄秘塔碑》拓本205

《淳化阁帖》拓本206

《三希堂法帖》拓本207

四、印章收藏与鉴赏208

肖形印208

泃城都司徒209

岁昉信玺210

平阿左禀211

?都左司徒玺212

下匡取水213

乐阴右尉214

商库214

石洛侯印215

广阿侯夫人印217

广睦男家丞217

就武男家丞218

偏将军理军219

中左偏将军220

强弩都尉章221

建威校尉222

汉叟仟长223

武勇司马224

审食其印225

公孙弘印226

张浅227

相州之印228

东南路第拾式副将之印229

岳飞之印230

米芾231

天水郡图书印232

何震“志在名山诗酒”233

胡正言“栖神静乐”234

钱善扬“张叔未”235

丁敬“新篁补旧林”236

陈錬“休轻追七步须重惜三余”237

邓石如“燕翼堂”238

邓石如“架上南华秋水”239

胡唐“前身名士后世佛”241

蒋仁“闲中滋味长”242

黄易“覃溪鉴藏”243

黄易“琴书诗画巢”244

陈豫钟“谦受堂藏画”246

陈鸿寿“琴书诗画巢”247

陈鸿寿“许氏子咏”248

赵之琛“玉泉山人”249

程庭鹭“频伽翰墨”250

吴让之“仪征吴熙载收藏金石文字”251

赵之谦“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252

赵之谦“鉴古堂”253

赵之谦“燮咸长寿”255

赵之谦“赵”256

赵之谦“赵之谦印”256

吴昌硕“重游泮水”257

吴昌硕“苍石”258

吴昌硕“既寿”259

吴昌硕“心月同光”260

黄士陵“祗雅楼印”261

齐白石“一掷千金浑是胆”262

来楚生“佛像印”263

陈巨来“小脉望馆”264

五、文房四宝收藏与鉴赏266

(一)毛笔收藏267

毛笔的出现与发展267

古笔的形制270

古笔的分类271

古笔的材质273

韦仲将制笔法276

两晋制笔法277

诸葛氏制笔法278

湖派制笔工艺278

湘派制笔工艺282

黄晖282

宣州陈氏282

诸葛氏282

诸葛高283

吕大渊283

吕道人283

吴说284

程奕284

待其瑛284

张遇284

汪伯立284

冯应科284

张进中284

周伯温284

陆文宝285

陆继翁285

施文用285

张文贵285

周虎臣285

王永清285

王兴源286

李馥斋286

(二)古墨收藏286

墨的起源286

先秦墨287

秦汉两晋墨287

隋唐五代墨288

宋元墨289

明清墨289

墨烟290

墨模294

古墨的制作296

古墨的制式298

古墨的品类301

柔翰斋墨301

大国香墨302

九玄三极墨302

云龙墨302

浴砚斋墨302

乌玉玦墨302

松下居士墨302

天下文明墨302

梦草堂墨303

金壶液墨303

玄圭墨303

淡斋墨303

将磨子墨303

神品墨303

食灵斋墨304

渊云墨304

字邮墨304

笥友墨304

圭式宿电墨304

青鳞髓墨304

八仙墨304

静远轩墨304

紫金光聚墨305

持敬堂墨305

思齐堂墨305

半砚云墨305

韦仲将305

李慥305

祖敏305

李阳冰305

李超、李廷珪父子306

潘谷306

戴彦衡306

叶茂实307

罗小华307

程君房307

方于鲁307

邵格之307

曹素功308

汪近圣308

汪节庵309

胡开文309

(三)古纸收藏309

纸的发明与发展309

宣纸312

薛涛笺313

水纹纸313

澄心堂纸313

谢公笺313

高丽纸314

金粟笺纸314

白鹿纸314

玉版纸314

宣德贡笺315

澄心堂纸315

清仿薛涛笺315

明仁殿纸315

梅花玉版笺316

五色粉蜡笺316

砑花纸317

毛边纸317

元书纸317

连史纸317

古纸的用料318

古纸的制作318

古纸加工工艺320

(四)古砚收藏321

砚的起源321

秦汉砚322

唐宋砚324

明清砚329

粤派砚雕331

徽派砚雕331

苏派砚雕332

海派砚雕332

砚的构成333

砚的形制334

端砚337

歙砚337

洮河石砚338

红丝石砚338

松花石砚338

祁门石砚338

浙石砚339

歙县紫云石砚339

歙县大谷运石砚339

芭蕉仕女砚339

歙县歙红石砚339

歙县歙青石砚340

婺源大畈绿石砚340

现代天然形薜南山石340

田横石砚340

尼山石砚341

贺兰砚341

罗纹砚342

赭石砚342

石城砚343

易水砚343

虢州砚344

?村石砚344

祁阳石砚345

峡石砚345

恩平砚345

嘉峪石砚346

螺溪石砚346

永州龙须金山砚346

凤咮石砚347

辽石砚347

吉州石砚347

归州大沱石砚348

太湖石砚348

花斑玛瑙石砚348

水晶砚349

汉白玉石砚349

青田石砚349

淄石砚349

紫金石砚350

鼍矶石砚350

燕子石砚350

薛南山石砚350

温石砚351

徐公石砚351

赭砚(贡砚)351

越石砚351

乐石砚351

天坛石砚352

思州石砚352

灵岩石砚352

西砚352

谷山石砚352

漓溪石砚353

菊花石砚353

金星宋石砚353

嘉陵江石砚353

金音石砚353

蒲石砚353

苴却石砚354

琼州金星石砚354

贺兰山石砚354

绿石(蓝)砚354

角石砚355

潭柘紫石砚355

易水石砚355

五台山石砚355

陶砚355

瓷砚356

澄泥砚356

柘砚357

滹阳砚357

瓦砚357

砖砚357

漆砂砚357

木砚358

竹砚358

玉砚358

金属砚359

叶瑰359

汪复庆359

黄易360

顾二娘360

刘源361

(五)其他文房用具收藏与鉴赏361

笔船361

笔屏362

笔卷362

笔挂362

笔格362

笔床364

笔挂364

笔筒364

笔洗365

文人笔筒365

宫廷笔筒367

竹笔筒369

无款竹雕笔筒369

竹簧笔筒370

木笔筒370

紫檀笔筒370

黄花梨笔筒372

红木笔筒373

沉香木笔筒373

黄杨木笔筒374

瘿木笔筒375

象牙笔筒375

瓷笔筒377

紫砂笔筒384

玉笔筒387

雕漆笔筒388

匏制笔筒388

铜笔筒389

掐丝珐琅笔筒390

料笔筒390

水晶笔筒391

翡翠笔筒391

端石笔筒392

寿山石笔筒392

树根笔筒392

墨匣392

墨床393

镇纸393

裁刀393

砚匣393

砚床393

研山393

水注394

水丞394

臂搁395

(六)文房用具鉴藏395

选笔有方395

毛笔的鉴赏与鉴别396

古笔的断代与辨伪396

古笔的收藏与保存397

笔管的鉴定398

竹雕笔筒的作伪和辨别399

木雕笔筒的评价标准及价位399

鉴别瓷笔筒真伪的几个要点400

紫砂笔筒辨新旧401

鉴识百宝嵌402

收藏笔筒要有精品意识403

木雕笔筒的价值评估与判定404

古墨七分法405

质量好的墨的要求406

墨的使用与保存406

墨的鉴赏与鉴别407

从墨表的光、色鉴识古墨408

墨仿品410

从避讳鉴识古墨411

古墨的鉴定411

刻铜墨盒的鉴藏413

从供应对象鉴识古墨414

古墨伪品的作伪方式415

古墨的优劣辨别416

古墨的保养417

纸的种类417

选纸有方420

古纸的鉴赏与鉴别421

染旧的纸绢的识别422

古纸的自然损伤与作伪422

古纸的鉴别与选择423

古纸的保存425

宣纸收藏,新兴的市场426

古纸的修复427

砚台的鉴定的标准427

砚台鉴定的方法428

砚台的价值与行情429

砚台的收藏430

当前民间砚台收藏的几个走向431

砚台的使用433

砚台的养护433

砚台的保藏434

砚台的配匣4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