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388621.jpg)
- 李尧远,任宗哲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375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变革时期的地方政府1
一 政治改革与地方政府2
(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永远在路上的重任3
(二)消解地方既得利益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7
(三)合理使用“笼子中的权力”: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效果保障9
(四)从“有权”到“有为”: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12
二 经济改革与地方政府14
(一)充分就业:与日俱增的压力15
(二)激励创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6
(三)扩增财力:夹缝中的挑战18
(四)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21
三 社会变革与地方政府23
(一)人口增长激励: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3
(二)“整体社会”建设:富强的社会要件25
(三)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梦”的应有之义27
(四)风险社会的风险治理:稳中求进的保障28
第二章 地方治理现代化30
一 关于治理现代化的共识、分歧与误区30
(一)治理现代化的学界共识30
(二)治理现代化的观点分歧39
(三)治理现代化的认识误区48
二 地方治理现代化的主要障碍52
(一)制度障碍52
(二)主体障碍53
(三)资源障碍54
(四)方法障碍56
三 克服地方治理现代化主要障碍的策略57
(一)克服制度障碍的策略57
(二)克服主体障碍的策略58
(三)克服资源障碍的策略59
(四)克服方法障碍的策略60
第三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61
一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及历史变迁61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61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变迁62
二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形态63
(一)任务执行是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下级的天职63
(二)博弈是地方政府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必然行动64
三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分析66
(一)博弈模型构建67
(二)博弈行为分析69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74
第四章 地方政府间关系76
一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本类型与发展历程76
(一)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本类型76
(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发展历程77
二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主体形态78
(一)地方政府间竞争78
(二)地方政府间合作79
三 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博弈80
(一)“异质化”模式中参与主体收益分配模型83
(二)“同质化”模式中参与主体收益分配模型85
(三)模型结果分析及现实启示86
(四)结论88
第五章 地方政府规模89
一 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度量及其影响89
(一)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89
(二)地方政府规模的度量92
(三)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95
二 基于公众满意度的地方政府规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98
(一)预选指标体系的建立98
(二)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方法98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筛选100
三 地方政府规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103
(一)评价模型选择103
(二)评价模型分析107
四 地方政府规模绩效分析与评价结论114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采集114
(二)模型求解114
(三)评价结果分析118
(四)地方政府规模评价结论119
第六章 地方行政区划120
一 地方行政区划的依据及其影响121
(一)地方行政区划的理论与现实依据121
(二)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影响125
二 当前我国行政区划的主要问题与改革诉求127
(一)当前我国行政区划的主要问题127
(二)当前我国行政区划的改革诉求128
三 基于熵的行政区划评价130
(一)时效度量132
(二)质量度量132
(三)柔性度量133
(四)现实分析134
(五)结论与展望140
第七章 地方财政能力141
一 地方财政能力的概念演变与内涵厘定141
(一)地方财政能力的概念演变141
(二)地方财政能力的内涵厘定143
二 地方财政能力的影响因素144
(一)自然禀赋144
(二)财政体制145
(三)外部效应147
(四)地方政府间竞争147
三 地方财政能力的评价方法148
(一)地方财政能力的评价方法分类148
(二)国内学者对财政能力评价方法的应用151
四 地方财政能力的评价演示152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53
(二)评价模型的建立155
(三)测评实施157
(四)评价结论与政策建议163
第八章 地方电子政务167
一 中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绩168
(一)各级政务网站开通率不断提高169
(二)各类业务系统覆盖率不断扩大169
(三)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库相继建立170
(四)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度不断提升170
(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健全171
(六)移动电子政务兴起且发展迅速172
二 中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173
(一)统筹规划有待加强174
(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175
(三)服务功能有待提升176
(四)资源建设有待加强176
(五)发展水平有待平衡177
(六)法规标准有待健全179
三 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分析180
(一)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内部优势181
(二)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内部劣势185
(三)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外部机会186
(四)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外部威胁188
四 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策略191
(一)转变观念,实现更高程度的开放透明191
(二)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平台193
(三)准确定位,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政府”194
(四)夯实基础,加强电子政务数据的采集工作196
(五)重点突破,推进电子政务数据整合与共享197
(六)强化保障,完善相关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199
(七)防范风险,加强电子政务安全防护体系建设201
第九章 地方应急管理203
一 地方应急管理的内容203
(一)地方应急管理体系203
(二)地方应急管理能力204
(三)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之间的关系205
二 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目标206
(一)地方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206
(二)地方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目标208
三 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主要障碍215
(一)应急管理理念滞后215
(二)应急预案体系的有效性不足216
(三)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条”“块”之间协同困难217
(四)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218
(五)应急管理主体较为单一219
四 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途径220
(一)树立现代化的应急管理理念220
(二)整合“碎片化”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221
(三)加强应急预案体系的效能化建设222
(四)健全应急管理的非流程机制223
(五)建构政府主导的“多中心”应急管理主体体系224
(六)持续改进多元主体的应急能力成熟度224
第十章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226
一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历史沿革226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起源与发展226
(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历程227
二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模式228
(一)“模式”的界定或分类标准228
(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常见模式230
三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的困境232
(一)评估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232
(二)职能部门指标“低定高超”233
(三)民众评议中存在“弱势群体”234
(四)评估对象分类标准确立时“众口难调”234
(五)评估结果运用时“左右为难”235
四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误区236
(一)求全责备236
(二)指标摊派237
(三)因噎废食237
(四)短期导向238
五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39
(一)培育地方政府的绩效文化239
(二)建立全国性的政府绩效评估法律240
(三)提升绩效评估体系的系统化程度241
(四)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估理论和工具241
参考文献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