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 原理 规范 实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 原理 规范 实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391172.jpg)
- 刘静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2560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证据-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 原理 规范 实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证据裁判1
一、证据的含义2
(一)证据在诉讼中的四重身份2
(二)证据与命题、事实5
二、证据的属性和种类10
(一)证据的属性10
(二)证据的种类13
三、证明对象19
(一)实体性事实及其构成19
(二)程序性事实及其类型24
(三)证据性事实及其类型27
四、证明的辩证思维29
(一)关键事实与非关键事实30
(二)争议事实与非争议事实31
(三)边际事实的独特价值32
第二章 证据风险33
一、直接证据的风险34
(一)案例引子34
(二)言词证据的法律风险37
(三)言词证据的失真风险42
(四)言词证据的异常变化49
二、间接证据的风险52
(一)间接证据悖论53
(二)间接证据的失真风险59
(三)间接证据的推理风险63
三、证据风险的识别67
(一)证据的法律风险识别67
(二)证据的失真风险识别68
(三)证据的推理风险识别72
第三章 证据排除规则77
一、二步式证据审查法78
(一)传统证据理论的实践风险78
(二)二步式证据审查法的制度蕴含79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81
(一)非法证据的范围和认定标准81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未决的疑难问题86
三、瑕疵证据排除规则90
(一)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辨析91
(二)瑕疵证据排除规则及配套制度改革92
四、传闻证据规则94
(一)书面证言的证据能力难题95
(二)存疑书面证言排除规则96
(三)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替代制度98
五、最佳证据规则99
(一)最佳证据规则的基本要求100
(二)证据数据化对最佳证据规则的影响102
(三)最佳证据规则的隐忧及配套制度103
六、意见证据规则105
(一)意见证据规则的制度考量105
(二)意见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配套制度106
七、关联性规则108
(一)关联性规则的总体考量108
(二)关联性规则的具体要求109
第四章 证据审查判断112
一、物证、书证的审查判断113
(一)审查物证、书证的来源及收集过程114
(二)审查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或与原物、原件相符115
(三)审查物证、书证的动态变化119
(四)审查物证、书证与待证事实的关联120
(五)审查物证、书证收集的全面性122
(六)审查补查补正的必要性123
二、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125
(一)审查证人证言的来源126
(二)审查证人的作证资格128
(三)审查证人与案件是否存在利害关系131
(四)审查证人证言的收集程序、方式133
(五)审查证人证言的实质内容134
(六)审查被害人陈述的特殊风险138
三、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142
(一)审查讯问程序的合法性142
(二)审查供述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证据材料150
(三)审查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实质内容154
(四)审查庭审供述与辩解的真实性158
(五)审查同案被告人供述的证明价值159
四、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161
(一)审查鉴定人的法律资质162
(二)审查鉴定的委托程序164
(三)审查鉴定意见的基础材料168
(四)审查鉴定意见的实质内容170
(五)审查专家辅助人的质证意见174
(六)鉴定意见的实质性审查方法:以DNA证据为例176
五、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审查判断182
(一)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182
(二)辨认笔录的审查判断191
(三)侦查实验笔录的审查判断197
六、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200
(一)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200
(二)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207
七、技术侦查证据的审查判断216
(一)审查技术侦查证据的合法性216
(二)审查技术侦查证据的实质内容217
第五章 证据分析220
一、证实与证伪并行的证据分析模式221
(一)确证偏见及其危害222
(二)证据分析的总体要求225
二、关联分析方法228
(一)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228
(二)关联分析的总体要求232
三、印证分析方法234
(一)逻辑树理论234
(二)印证分析的总体要求237
四、系统分析方法241
(一)考古学原理的启示242
(二)系统分析的总体要求244
第六章 司法证明253
一、司法证明的指引性规则254
(一)孤证不能定案规则255
(二)有效印证规则259
(三)先供后证规则266
(四)间接证据定案规则272
(五)同案被告人供述定案规则277
(六)陈年旧案定案规则284
二、司法证明的负面清单286
(一)禁止用经验取代证据287
(二)禁止用推测取代证明290
(三)禁止用言词证据否定实物证据293
(四)禁止回避证据矛盾295
第七章 疑罪从无298
一、合理怀疑与疑罪认定299
(一)合理怀疑的源起和内涵300
(二)疑罪的认定标准及主要类型304
二、疑罪的产生机理311
(一)疑难案件的证明难题311
(二)侦查取证的偏差和失误314
(三)对抗制诉讼下的控辩偏见317
三、疑罪从无的规则蕴含和实践要求321
(一)疑罪从无的规则蕴含321
(二)疑罪从无的实践要求326
(三)疑罪从无的程序保障330
(四)死刑裁判的特殊要求336
第八章 改革前瞻340
一、取证程序的规范化340
(一)证据规则与取证程序的悖论341
(二)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程序隔离保障机制345
(三)程序改革举措的实施机制349
二、证据规则的数据化352
(一)证据指引的数据化352
(二)诉讼程序的数据化357
三、证据争议解决机制的体系化359
(一)庭前会议的证据争议解决机制360
(二)庭审程序的证据争议解决机制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