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1403132.jpg)
- 史念海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学生书局
- ISBN:9571502804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古代中原及其周围地区居民点的分布和增多1
1.黄河中下游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1
第壹章 历史人口地理1
2.夏、商、周三代与春秋初期中原及其周围地区人口的稀少5
3.春秋後期及战国时期中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居民点和城池8
第二节 秦汉魏晋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地区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增长13
1.秦及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地区13
一、西汉元始时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分布图19
2.西汉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稀疏20
二、西汉元始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分布图22
3.东汉时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的减少23
三、东汉永和时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分布图25
4.东汉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增长26
四、东汉永和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分布图29
5.魏晋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的萧条30
6.魏晋时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继续增长33
1.晋宋两朝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的大量南迁41
第三节 人口稠密地区的变迁41
五、两晋之际及刘宋时人口迁徙方向图44
2.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比例45
3.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的分布51
六、唐天宝时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分布图57
七、唐天宝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分布图58
八、宋崇宁时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分布图59
九、宋崇宁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分布图60
十、元至元时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分布图61
十一、元至元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分布图62
十二、明万历时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分布图63
十三、明万历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人口分布图64
1.辽河流域人口的分布和变迁70
第四节 黑水白山间人口的增殖及其分布70
2.清朝政府的封禁政策74
3.松花江流域的人口分布76
4.松辽平原以外各地的人口分布77
1.游牧地区的范围85
第五节 游牧地区人口的变迁85
2.游牧地区的自然条件86
3.游牧地区人口的增减和分布90
第贰章 历史经济地理105
第一节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105
1.石器时期的农业105
2.黄河中下游成为重要农业地区的原因108
3.夏商周三代的农业及农业地区的扩大109
1.黄河流域农业的继续发展123
第二节 黄河流域经济的继续发展123
十四、战国至西汉关中水利设施图124
2.黄河流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都会的分布129
十五、战国至西汉前期富庶的经济地区图132
十六、战国至西汉时期经济都会图134
3.关中的残破和关东经济的萧条与恢复135
1.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破坏的原因143
第三节 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破坏及江南的开发143
2.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继续萧条146
3.长江流域的土地利用与农业的发展148
4.太湖地区和洞庭湖地区的富庶150
十七、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富庶的经济地区图153
5.黄河流域经济的恢复154
第四节 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再造和长江流域的发展162
1.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再造162
十八、唐代关中农田水利设施图164
十九、隋代开凿运河图166
二十、隋代及唐前期漕粮的供给地区图167
二十一、唐代前期太行山东农田水利设施图171
二十二、唐代黄河流域及其南北各地主要产绢地区图174
2.长江流域经济地区的发展177
二十三、唐代东南八道农田水利设施图178
二十四、唐代扬州形势图181
第五节 富庶经济区域的转移190
1.富庶经济区域转移的原因190
二十五、北宋时期以开封为中心的漕粮运输道路图196
2.长江下游三角洲的农业与水利199
二十六、长江三角洲富庶的经济地区图201
3.纺织业中心的改易202
二十七、北宋主要丝织场所分布图203
4.纺织业以外的手工业地区207
二十八、北宋经济都会分布图211
二十九、明代经济都会分布图213
第六节 鸦片战争後内地经济的凋落与沿海经济都会的兴起227
1.内地经济凋落的原因227
2.沿海商埠的开放235
3.半殖民地的交通238
4.沿海的经济都会240
三十、沿海的经济都会及商埠图242
1.狩猎、畜牧和农耕地区的差异248
第七节 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248
2.大凌河上的道路与东北经济的关系250
三十一、大凌河通道图252
3.渤海、契丹、女真经营的成果253
4.辽河下游各地在明代的发展256
5.清代前期的封禁政策及其影响258
6.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的侵略260
三十三、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形势图264
第八节 游牧地区经济的变迁和发展272
1.瀚海地区游牧经济的发展272
2.青藏高原的游牧业和农业278
3.天山南北经济的发展281
後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