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人人文库20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人人文库20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1405667.jpg)
- 刘昭民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商务印书馆
- ISBN:9570505273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人人文库20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欧美各地历史上气候之变迁情形5
第三章 近世中外科学家对中国历史上气候变迁之研究12
第四章 中国历史上气候变迁与欧美历史上气候变迁之比较17
第五章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气候及其变迁情形26
第一节 距今五千年前(黄帝之前三○○年)至夏代(夏禹元年~桀五十二年,西元前二二○五年~西元前一七六七年)——属於暖湿气候时期31
第二节 殷商时代(成汤十八年~纣王三十二年,西元前一七六六年~西元前一一二二年)——继续为暖湿气候时期33
第三节 周朝时代(周武王十三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西元前一一二二年~西元前七二二年)——前期继续为温暖气候时期,後期则转寒冷乾旱46
一、周朝前期(周武王十三年~周穆王二年,西元前一一二二年~西元前一○○○年)继续为温暖气候时期46
(一)考古学上之证据46
(三)象和犀牛分布上之证据48
(二)物候上之证据48
(四)古代地理景观上之证据50
(五)古籍上之证据50
二、周代中叶以後有短暂的冷期侵入中国,是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小冰河期52
(一)物候上之证据53
(二)当时的气候纪录53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代(周平王四十九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七二二年~西元前二二一年)——属於暖湿气候时期55
(一)当时的气候纪录55
(二)犀牛、老虎、象等动物的分布情况56
(三)竹类、稻米、桑、苎麻等植物的分布情况60
(四)当时的地理景观65
(五)物候情况67
一、秦代气候略寒73
第五节 秦至西汉末叶(秦始皇二十六年~汉成帝建始三年,西元前二二一年~西元前三○年)——秦代气候略寒,西汉时代则大部分属於暖湿气候时期73
二、西汉时代大部分属於暖湿气候时期74
(一)当时的气候纪录74
(二)象、犀牛、老虎等动物的分布情况75
(三)稻米、竹类、桑、麻等植物的分布情况75
(四)近世考古学上的发现78
(五)节气和物候状况78
第六节 西汉末叶至隋初(汉成帝建始四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西元前二九年~西元六○○年)——气候转寒旱,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小冰河期82
一、西汉末叶至东汉(西汉成帝建始四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西元前二九年~西元二一九年)气候较寒而乾旱83
(一)当时的气候纪录和花粉化石的研究83
(二)当时的物候状况85
(一)酷寒的记载86
二、三国时代(魏文帝黄初元年至陈留王咸熙元年,西元二二○年~西元二六四年)旱霜连年86
(二)大旱的记载87
三、晋代(晋武帝泰始元年~晋恭帝元熙二年,西元二六五年~西元四二○年)旱霜连年88
(一)夏霜、夏雪、酷寒的记载以及连年冰冻之记载88
(二)大旱的记载90
四、南北朝及隋初(刘宋武帝永初元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西元四二○年~西元六○○年)继续旱霜连年91
(一)当时的气候纪录91
(二)象的分布已南移94
(三)当时的节气物候情况和稻米的分布情况96
第七节 隋初至宋初(隋炀帝开皇二○年至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西元六○○年~西元九八五年)——气候比较暖湿,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暖期99
一、唐代(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昭宣帝天祐四年,西元六一八年~西元九○七年)100
(一)当时的气候纪录100
(二)象类、犀牛、鳄鱼等动物的分布情况102
(三)当时柑橘果树的分布情况106
(四)当时的地理景观108
(五)古诗上之证据109
(六)当时的节气和物候状况109
二、五代(後梁太祖开平元年~後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九○七年~西元九六○年)111
三、北宋初叶(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西元九六○年~西元九八五年)112
(一)当时的气候纪录112
(二)象和鳄鱼的分布情况113
第八节 北宋太宗中期至宋末(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南宋端宗景炎二年,西元九八五年—西元一二七六年)——北宋太宗中期至南宋前半期为冷期,南宋後半期为暖期116
一、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西元九八五)至南宋光宗绍熙三年(西元一一九二年)为冷期117
(一)当时的气候纪录和花粉化石的研究117
(二)热带动物——象的分布情形124
(三)热带作物和植物——稻米和竹类之分布情形125
(四)新疆地理景观之变迁127
二、南宋後半期——南宋光宗绍熙三年(西元一一九二年)至南宋端宗景炎二年(西元一二七七年)为暖期128
第九节 元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西元一二七七年~西元一三六七年)——霜雪连年,属於寒冷气候时期130
(一)当时的气候纪录131
(二)当时的物候情况和天气日记纪录134
第十节 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西元一三六八年~西元一六四四年)——气候寒冷乾旱,进入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冷期135
(一)明代的气候纪录和花粉化石的研究136
1.明代前叶(明太祖洪武元年~明英宗天顺元年,西元一三六八年~西元一四五七年)——气候寒冷138
2.明代中叶(明英宗天顺二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西元一四五八年~西元一五五二年)——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小冰河期142
3.明代末叶的前半期(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西元一五五七年~西元一五九九年)——夏寒冬暖145
4.明代末叶的後半期(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西元一六○○年~西元一六四三年)——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小冰河期147
(二)明代水旱灾周期之研究150
(三)象类和竹类分布上的证据151
第十一节 清代(清世祖顺治元年至清宣统三年,西元一六四四年~西元一九一一年)——继续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冷期,直到清德宗光绪六年(西元一八八○年)以後始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五个暖期152
一、清代气候虽然大部分属於冷期,但是也可以区分成四个时期153
1.有关清初节气物候的文献155
(一)清代前叶(清世祖顺治元年至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西元一六四四年~西元一七二○年)——继续为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小冰河期155
2.清初的气候纪录157
3.象类仅存在於华南和云南境内161
4.康熙年间的逐日晴雨纪录的研究162
(二)清代中叶(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至仁宗嘉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二○年~西元一八二○年)——有较暖和的冬天,气候也比较暖湿162
1.当时的气象观测纪录163
2.树木年轮的研究163
3.当时的物候情况和柑树的分布情形165
(三)清代末叶(清宣宗道光二十年至德宗光绪六年,西元一八四○年~西元一八八○年)——中国历史上第六个小冰河期166
1.当时的气象观测纪录166
2.现世树木年轮的研究169
2.高山冰川逐渐向上退缩170
(四)清代末叶晚期以後(清德宗光绪六年,西元一八八○年以後)——气候逐渐转暖,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五个暖期170
1.当时的气象观测纪录170
二、清代的水旱灾和水旱灾周期的研究173
第十二节 民国成立以後174
第六章 结论179
第七章 余论181
附注188
附录一 中国历史上之旱灾纪录200
附录二 中国历史上之雨灾纪录238
附录三 中国历史上之雪霜及大寒纪录276
附录四 中国历史上之夏霜夏雪(包括夏寒)纪录296
附录五 中国历史上之冬春无雪无冰(包括冬春燠及夏燠)纪录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