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雕塑学 立体材料艺术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雕塑学 立体材料艺术探索
  • 许正龙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 ISBN:753142592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雕塑学 立体材料艺术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1

●导言14

●第一章 雕塑的本质特征26

第一节 雕塑的概念26

一、存在的前提27

二、形成的概念30

三、繁杂的术语34

四、扩展的外延38

第二节 雕塑的特征45

一、改造材料性45

二、结果立体性50

●第二章 雕塑的造型变革57

第一节 中国雕塑的变革57

一、中国原始雕塑57

二、先秦雕塑61

三、秦汉雕塑65

四、魏晋南北朝雕塑70

五、隋唐雕塑73

六、五代两宋雕塑77

七、元明清雕塑80

第二节 西方雕塑的变革84

一、西方原始雕塑84

二、古希腊雕塑86

三、古罗马雕塑90

四、中世纪雕塑92

五、文艺复兴雕塑96

六、巴洛克雕塑99

七、法国近代雕塑101

八、欧美现代雕塑108

第一节 以意成象118

●第三章 中国雕塑的造型特性118

一、应物造型119

二、以线构型126

三、着彩辅型129

第二节 象而寓意131

一、象征与隐喻132

二、多义与含蓄136

●第四章 雕塑的表现方式144

第一节 圆雕144

一、概念144

二、特点147

三、类型149

第二节 浮雕154

一、概念154

二、特点155

三、类型157

●第五章 雕塑的艺术手法167

第一节 具象雕塑167

一、具象与具象雕塑167

二、具象雕塑的产生、形成与发展167

三、具象雕塑的类型特点171

第二节 抽象雕塑175

一、抽象与抽象雕塑175

二、抽象雕塑的产生、形成与发展175

三、抽象雕塑的类型特点178

第三节 意象雕塑181

一、意象与意象雕塑181

二、意象雕塑的产生、形成与发展181

三、意象雕塑的类型特点185

●第六章 雕塑的制作手段192

第一节雕刻192

第二节塑造195

第三节锻造199

第四节合成202

一、钉拧204

二、粘接206

三、焊接208

四、捆扎209

五、编织211

六、摆放212

●第七章 雕塑的材质肌理217

第一节 天然材料217

一、土217

二、木220

三、石224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229

第二节 人造材料229

二、金属材料237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241

●第八章 雕塑的构造变化249

第一节 雕塑的构造249

一、线材构造251

二、条材构造253

三、柱材构造255

四、管材构造256

五、面材构造259

六、板材构造261

七、块材构造263

第二节 雕塑的变化265

一、重复与渐变266

二、对比与省略269

三、膨胀与反凹273

四、适合与融合277

五、解体与再建281

六、透视与色彩283

七、光感与动感287

●第九章 雕塑的价值作用294

第一节 雕塑的价值294

一、创造的价值295

二、交流的价值297

三、审美的价值299

第二节 雕塑的作用301

一、承载作用301

二、宣扬作用303

三、感化作用306

四、纪念作用308

五、装饰作用311

六、标志作用315

第一节 成就中的不足322

●附文 中国雕塑的现状评析322

一、雕塑与理论的脱节324

二、雕塑与设计的脱节327

三、雕塑家与制作的脱节329

四、雕塑与环境的脱节330

第二节 产生脱节的原因332

一、社会的原因332

二、历史的原因332

三、雕塑本身的原因334

四、雕塑家的原因337

第三节 解决的办法338

一、强化雕塑的设计观念338

二、呼唤雕塑的创作个性341

三、探索雕塑的形态语言344

●后记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