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学通史 第3卷 古代文学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文学通史 第3卷 古代文学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1428180.jpg)
- 张炯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艺出版社
- ISBN:780039845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897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9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文学通史 第3卷 古代文学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元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3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3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学9
第二章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20
第一节 杂剧的兴盛及其原因20
第二节 杂剧的体制26
第三节 杂剧的门类和内容29
第三章 “杂剧班头”关汉卿36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36
第二节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37
第三节 关汉卿的婚姻、爱情剧41
第四节 著名历史剧《单刀会》45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特色和成就47
第六节 关汉卿的散曲50
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52
第四章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52
第二节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54
第三节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61
第五章 白朴和马致远66
第一节 白朴的生平和创作66
第二节 马致远的生平和创作71
第六章 前期其他杂剧作家79
第一节 纪君祥和狄君厚的历史剧79
第二节 康进之、高文秀和李文蔚的水浒戏82
第三节 杨显之、石君宝、尚仲贤和李好古的婚姻、爱情剧86
第四节 李潜夫、武汉臣、孟汉卿和王仲文的公案剧90
第五节 女真族剧作家李直夫和艺人作家张国宾93
第七章 后期杂剧作家96
第一节 郑光祖的生平和剧作96
第二节 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后期作家102
第三节 钟嗣成和《录鬼簿》110
第八章 佚名杂剧作家113
第九章 前期散曲作家119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繁荣119
第二节 卢挚、张养浩、王和卿120
第三节 胡祗遹、冯子振、刘致123
第十章 后期散曲作家126
第一节 张可久、乔吉126
第二节 睢景臣、刘时中129
第三节 薛昂夫、贯云石、徐再思132
第十一章 元代诗文(上)135
第一节 元代诗歌发展的概况和特点135
第二节 耶律楚材、刘因和姚燧等北方作家139
第三节 方回、戴表元和赵孟頫等南方作家148
第十二章 元代诗文(中)156
第一节 虞集和“元诗四大家”157
第二节 欧阳玄、黄溍、柳贯等散文作家164
第三节 萨都剌、马祖常、余阙等西域作家168
第十三章 元代诗文(下)179
第一节 杨维桢和铁崖诗派180
第二节 王冕和贡性之186
第三节 张翥、戴良和王逢189
第十四章 南戏194
第一节 南戏的发展和流行194
第二节 “四大传奇”——《拜月亭》、《荆钗记》、《白兔记》和《杀狗记》197
第三节 高明的《琵琶记》201
第十五章 《蒙古秘史》208
第一节 成书年代与版本208
第二节 作品的思想与文化内容210
第三节 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217
第四节 艺术成就与影响222
第一节 《征服三百泰亦赤兀惕人的传说》226
第十六章 蒙古族叙事诗226
第二节 《孤儿传》231
第三节 《箭筒士阿尔嘎聪的传说》237
第四节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239
第十七章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245
第一节 故事梗概与流布地区245
第二节 思想内容247
第三节 艺术特色254
第四节 艺人传承与文本流传263
第十八章 《萨迦格言》与藏族格言诗267
第一节 《萨迦格言》及其作者267
第二节 《甘丹格言》和《水树格言》275
第三节 《国王修身论》283
第一节 维吾尔族英雄史诗《乌古斯传》291
第十九章 早期突厥语民族的英雄史诗291
第二节 柯尔克孜族史诗《考交加什》与《艾尔托什吐克》297
第三节 《先祖阔尔库特书》302
第二十章 南方少数民族文学309
第一节 社会概况与文学综述309
第二节 纳西族东巴祭祀经诗《祭天古歌》311
第三节 纳西族悲剧叙事长诗《鲁般鲁饶》321
第四节 大理“段氏总管”时期的诗文作品332
第二十一章 傣族贝叶文学的繁荣339
第一节 贝叶经与傣族文学的发展340
第二节 阿銮故事344
第三节 叙事长诗的勃兴明代文学363
第一章 明代文学概况363
第一节 明代汉族文学的成就与特色363
第二节 明代汉族文学的分期366
第三节 明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兴盛368
第一节 明初经济、政治、文化政策与文学的发展371
第二章 明初的诗歌与散文(上)371
第二节 诗歌、散文创作的地域化373
第三节 越派作家宋濂、刘基与方孝孺374
第四节 吴派作家高启、袁凯与杨基383
第三章 明初的诗歌与散文(下)391
第一节 江西派作家刘崧、刘炳与周德391
第二节 闽派作家林鸿与高棅394
第三节 岭南派作家孙蕡与“岭南五先生”397
第四节 “三杨”与台阁体399
第五节 独立于台阁体之外的解缙、薛瑄与于谦402
第四章 明初的戏剧与小说409
第一节 朱有燉与其他杂剧作家409
第二节 《太和正音谱》与《录鬼簿续编》418
第三节 《剪灯新话》与《剪灯余话》422
第一节 作者罗贯中的生平426
第五章 《三国志演义》426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版本427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题材来源430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431
第五节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特色436
第六节 《三国志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441
第七节 罗贯中的其他作品442
第一节 《水浒传》的作者问题445
第六章 《水浒传》445
第二节 《水浒传》故事的形成448
第三节 《水浒传》的版本449
第四节 《水浒传》与农民革命451
第五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459
第六节 《水浒传》的影响466
第七章 成化至隆庆时期的诗歌与散文(上)470
第一节 明中叶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学的发展470
第二节 李东阳与茶陵派474
第三节 前七子复古运动480
第四节 李梦阳与何景明481
第五节 徐祯卿、边贡、王廷相、王九思与康海488
第六节 吴中诗人唐寅、祝允明与文徵明489
第八章 成化至隆庆时期的诗歌与散文(下)495
第一节 唐宋派495
第二节 王慎中、唐顺之与茅坤497
第三节 归有光499
第四节 后七子复古运动503
第五节 李攀龙与王世贞505
第六节 谢榛、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与吴国伦511
第九章 成化至隆庆时期的戏剧与散曲(上)514
第一节 李开先与《宝剑记》514
第二节 《鸣凤记》518
第三节 梁辰鱼与《浣纱记》520
第四节 明中叶的其他传奇作家523
第十章 成化至隆庆时期的戏剧与散曲(下)528
第一节 王九思、康海的杂剧作品529
第二节 徐渭532
第三节 许潮与汪道昆535
第四节 散曲创作的繁盛537
第十一章 《西游记》546
第一节 作者吴承恩的生平546
第二节 《西游记》故事的形成548
第三节 《西游记》的版本552
第四节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556
第五节 《西游记》的人物形象560
第六节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564
第十二章 万历时期的诗歌与散文(上)569
第一节 万历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哲学思想与文学的发展569
第二节 “异端”李贽573
第一节 公安派的主将袁宏道580
第十三章 万历时期的诗歌与散文(下)580
第二节 袁宗道与袁中道585
第三节 竟陵派的代表人物钟惺593
第四节 谭元春601
第十四章 万历时期的小说605
第一节 长篇小说的繁荣605
第二节 熊大木与余邵鱼608
第三节 《封神演义》612
第四节 通俗类书与传奇小说614
第十五章 《金瓶梅》619
第一节 《金瓶梅》的作者619
第二节 《金瓶梅》的版本621
第三节 《金瓶梅》的内容624
第四节 《金瓶梅》的艺术特点627
第一节 传奇创作的高潮632
第十六章 万历时期的戏剧632
第二节 沈璟与吴江派635
第三节 吴江派的其他作家639
第四节 高濂、周朝俊与孙钟龄642
第五节 万历时期的其他剧作家647
第十七章 汤显祖与“四梦”654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654
第二节 《牡丹亭》655
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作品661
第十八章 明末的诗歌与散文(上)664
第一节 明末的社会动乱对文学创作的影响664
第二节 张溥、吴应箕667
第三节 陈子龙671
第四节 夏完淳与张煌言676
第十九章 明末的诗歌与散文(下)684
第一节 王思任、刘侗、祁彪佳684
第二节 张岱689
第二十章 冯梦龙与“三言”695
第一节 冯梦龙的生平与著作695
第二节 “三言”的版本697
第三节 “三言”的内容699
第四节 “三言”的艺术描写705
第二十一章 凌濛初与“二拍”708
第一节 凌濛初的生平与著作708
第二节 “二拍”的内容710
第三节 “二拍”的风格715
第二十二章 话本小说的繁荣717
第一节 陆人龙与《型世言》717
第二节 明末的其他话本小说721
第三节 明代话本小说的艺术特点726
第一节 时事小说728
第二十三章 明末的小说与戏剧728
第二节 才子佳人小说733
第三节 神魔小说向讽刺小说的转移735
第四节 袁于令和孟称舜737
第五节 吴炳和阮大铖742
第二十四章 明代汉族民歌747
第一节 汉族民歌的兴盛747
第二节 明代汉族民歌的思想和艺术750
第二十五章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756
第一节 民间艺人与史诗版本756
第二节 形成、发展与变异759
第三节 思想内容765
第四节 艺术成就766
第二十六章 藏族史传文学与诗歌771
第一节 《西藏王统记》772
第二节 《贤者喜宴》775
第三节 《米拉日巴传》777
第四节 宗喀巴及其诗歌创作783
第二十七章 维吾尔察合台文学786
第一节 概述786
第二节 维吾尔察合台文学的勃兴788
第三节 鲁提菲与艾利希尔·纳瓦依793
第二十八章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799
第一节 史诗的形成与发展799
第二节 民间艺人与史诗的传承803
第三节 思想内容806
第四节 艺术成就808
第五节 地位与影响812
第二十九章 哈萨克族史诗与民间叙事诗815
第一节 哈萨克族史诗传统815
第二节 《阿勒帕米斯》817
第三节 《姑娘吉别克》与爱情叙事长诗820
第四节 黑萨叙事诗824
第三十章 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829
第一节 概述829
第二节 农民起义传说831
第三节 傣族英雄史诗836
第四节 民间叙事长诗843
第三十一章 南方少数民族经籍文学851
第一节 纳西族东巴文学的发展851
第二节 傣族贝叶文学中的“五大诗王”857
第三节 彝族经籍文学中的咏史诗与训谕诗862
第四节 帕拉纳与《论傣族诗歌》870
第三十二章 南方少数民族文人文学876
第一节 土司家族文人文学的兴盛876
第二节 大理白族文人创作887
第三节 岭南壮族文人创作892
本卷后记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