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贤江教育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杨贤江教育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1436148.jpg)
- 杨贤江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232·123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67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杨贤江教育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编 教育论文选辑2
学生自动之必要及其事业(1915.5)2
我之学校生活(1915.8)6
学生之兼善思想(1918.2)18
精力经济论(1918.3)21
谈读书(1918.9)24
理想之势力(1919.6)25
自学的成功(1920.12)27
学生新生活(1921.1)31
教育与劳动(1921.5)36
《告同志》一文的附白(1921.5)38
美育的价值(1921.5)40
青年的艺术感(1921.6)42
文艺与人生(1921.8)44
教师职业底重要(1921.9)49
关于少年中国学会问题的意见(1921.9)53
太平洋会议与学生的觉悟(1921.11)54
自然界里的生活(1921.11)56
学生们底一个重大的觉悟(1922.2)58
对于平民大学的感想(1922.2)60
第二诞生期(1922.3)61
复活五四的精神(1922.5)72
从救国运动到社会运动(1922.6)73
唐山大学生和开滦矿工(1923.1)75
祝学生联合会复活(1923.2)77
教育者与政治(1923.2)79
好学生当怎样奋斗(1923.3)81
青年与春天(1923.3)83
青年对于体育的自觉(1923.4)85
学生与政治(1923.5)88
勖自学者(1923.5)91
五月可纪念的(1923.5)93
学习法概论(1923.6)94
青年的大敌(1923.7)102
再论学生与政治(1923.7)103
中国的学生运动与青年运动(1923.8)106
意力的训练(1923.8)110
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1923.9)112
全国学生应拥护全国学生总会(1923.9)114
评第五届全国学生会议决案(1923.10)116
做今日底青年该怎样(1923.10)117
邪教和恶政治(1923.10)119
到青年中间去(1923.12)120
师范生应有的精神(1923.12)123
恋爱神圣论者的两难(1924.1)125
青年的生活(1924.2)128
列宁与中国青年(1924.2)130
“到青年中间去”的先驱者(1924.2)132
国故毒(1924.2)133
中国青年之敌(1924.3)136
怎样讲修养(1924.4)143
告青年学生之从事于平民教育运动者(1924.4)146
今年的“五四”和第三期复古运动(1924.5)149
青年学生救国的途径(1924.5)153
要怎样一种人做我们的教师(1924.5)156
青年求学问题(1924.6)158
莫忘了体育(1924.6)160
暑假中的乡村运动(1924.6)162
怎样叫做觉悟的青年(1924.7)164
青年觉悟的关头(1924.8)167
学问和装饰品(1924.8)169
教育问题(讲演)(1924.8)170
青年的道德观念(1924.9)186
中国青年活动的黎明(1924.9)191
青年运动的几个要点(1924.11)193
我们所得于时局的教训(1924.12)195
青年问题(讲演)(1925.1)197
一个革命青年的恋爱观(1925.5)212
《五卅后之上海学生》序(1925.6)214
五卅事件的意义(1925.8)217
时事的教学(1925.8)219
中学训育问题的研究(1925.8)222
又是一年过去了(1925.12)231
“学以致用”(1926.1)233
青年团体组织之要点(1926.4)236
中学毕业后的谋生问题(1926.7)238
学生生活改造论(1926.8)240
告青年学生中的活动分子(1926.9)259
青年的立志(1926.9)261
怎样可以增进学业成绩(1926.10)266
论“师生合作”(1926.10)268
中国之妇女运动(1927.1)271
日本学校教育之演化——官学与私学(1928.2)274
中国教育状况的批评(1929.13)279
读舒新城君的《致青年教育家》(1929.7)311
第二编 教育史ABC320
例言320
第一章 绪论321
一 何谓教育史321
二 教育史的任务321
三 教育的意义与教育学者322
四 教育意义的变迁323
五 两种的教育325
第二章 先史时代的教育328
一 先史时代的文化阶级328
二 氏族时代的教育328
三 历史的进展与教育330
四 宗教与教育331
第三章 古代的教育333
一 中国及印度之东洋教育333
二 东地中海岸之西洋教育339
三 希腊的教育343
四 罗马的教育347
第四章 中世的教育351
一 基督教的教育358
二 反教权的教育358
三 拉伯人的教育360
四 中世的大学361
五 工商业者的教育——市民学校364
六 中世中国的教育365
第五章 近代的教育368
(上)资本主义勃兴时代之教育368
一 文艺复兴与教育368
二 宗教改革与教育370
三 科学发达与教育373
(中)资本主义发展时代之教育377
四 世界资本主义化与教育377
五 社会主义运动与教育388
(下)资本主义没落时代之教育389
六 帝国主义国家的教育389
七 劳动者的教育393
八 教育的国际运动395
九 近代中国的教育396
第六章 结论400
附教育史参考书目402
第三编 新教育大纲406
序言406
绪论408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412
第一节 教育是什么412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及其变质418
第三节 批判几种对教育的曲解442
第四节 教育的效能461
第二章 教育的进化472
第五节 原始共产社会的教育472
第六节 封建社会的教育493
第七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505
第八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527
第三章 教育的概观534
第九节 教育与经济534
第十节 教育与政治541
第十一节 教师554
第十二节 学生565
第四编 通讯与答问574
通讯574
答问606
附录650
杨贤江生平年表650
杨贤江著作一览表657
一 专著(包括译书)657
二 论文(包括译文)657
三 公开通讯(包括答问)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