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仪器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1440613.jpg)
- 刘立行主编 著
- 出版社: 烃加工出版社
- ISBN:7800431487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51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仪器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仪器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仪器分析的概念1
第二节 仪器分析的内容及分类1
第三节 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局限性2
第四节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3
第二章 电位分析法4
第一节 概述4
第二节 pH值的电位测定法8
一、电位法测定pH值的原理及方法8
二、玻璃电极10
第三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13
一、基本原理13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23
一、定量分析24
第四节 电位滴定29
第五节 电位分析法所用仪器31
一、电位差计31
二、酸度计32
三、自动滴定电位计34
一、仪器的维护知识34
第六节 仪器的维护及实验技术34
二、使用玻璃电极及甘汞电极的注意事项35
三、盐桥的制备36
四、pH标准溶液的配制36
习题及问题36
实验38
实验一 水溶液的pH值测定38
实验二 工业废水中硝酸根离子的测定39
实验三 用氟电极测定水中氟40
含量40
参考资料42
本章习题答案42
第一节 概述44
第三章 电解分析法及库仑分析法44
第二节 电解分析法45
一、基本原理45
二、几种电解分析法47
三、电解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54
第三节 库仑分析法55
一、基本原理——法拉第电解55
定律55
二、方法分类56
三、自动滴定微库仑计62
第四节 仪器维护与实验技术67
一、仪器的维护67
三、电流效率及滴定效率的测定68
二、使用铂电极注意事项68
习题及问题69
实验70
实验一 库仑滴定法测定石油及其产品的溴价70
实验二 微库仑法测定煤、柴油中微量硫含量72
本章习题答案74
参考资料75
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76
第一节 概述76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80
一、气相色谱分离的原因80
二、色谱柱的选择性83
三、色谱柱效率83
四、分离度90
五、分离度、柱选择性、柱效率的关系91
一、气相色谱定性分析92
第三节 气相色谱定性及定量分析92
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96
第四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102
一、检测器的分类102
二、检测器的性能指标103
三、几种常用检测器的结构及检测原理106
第五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111
一、气-固色谱固定相112
二、气-液色谱固定相113
第六节 气路系统118
一、载气及辅助气体119
二、气体的净化120
三、气体的稳压和稳流120
四、气体流速的测量121
第七节 毛细管色谱122
一、毛细管色谱柱的特点122
二、使用毛细管柱的几个技术问题124
第八节 仪器的维护及实验技术125
一、气相色谱仪的日常维护125
二、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126
三、填充色谱柱的制备129
习题及问题130
实验二 塔板数及分离度的测定133
实验一 气相色谱仪的安装及灵敏度测定133
实验133
实验三 石油裂解气的色谱分析135
实验四 重整生成油中芳烃含量分析136
本章习题答案137
参考资料137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139
第一节 概述139
第二节 液相色谱法的几个理论问题140
一、谱带的变宽140
二、液相色谱的H-u曲线141
三、分离度141
四、最佳分离条件和分析时间141
第三节 几种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142
一、液固吸附色谱法142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144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145
四、凝胶色谱法146
一、高压泵148
二、进样器和色谱柱148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148
三、检测器149
习题及问题151
本章习题答案151
参考资料151
第六章 可见及紫外光度分析法152
第一节 概述152
第二节 基本原理156
一、光的吸收定律156
二、可见-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其特点163
第二节 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174
一、定性分析174
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原理176
第四节 光电比色计及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179
一、仪器的分类179
二、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结构原理180
三、仪器的结构原理189
第五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剂193
一、显色反应的类型193
二、对显色反应的要求194
三、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194
第六节 提高比色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的途径197
一、选择合适的吸光度测量范围197
二、增大有色化合物分子的有效截面积198
三、催化分光光度法200
第七节 可见-紫外光度分析法的其它应用201
一、多组分混合物的同时测定201
二、分子量的测定202
第八节 分子荧光光谱法203
一、概述203
二、分子荧光的产生203
三、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203
五、荧光强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04
四、荧光强度公式204
第九节 仪器维护及实验技术205
一、仪器的安装及维护205
二、分光光度计的校正205
习题及问题207
实验212
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研究邻菲罗啉铁(Ⅱ)络合物的显色条件212
实验二 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和锰214
实验三 用紫外吸收光谱法鉴定苯酚、甲酸及苯胺215
实验四 环己烷中微量苯的测定217
本章习题答案217
参考资料218
第七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219
第一节 概述219
第二节 基本理论222
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222
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形式及数目226
三、影响吸收峰峰位的因素228
四、吸收峰强度233
一、红外光谱仪234
第三节 红外光谱仪及制样技术234
二、制样技术240
第四节 定量及定性分析243
二、定性分析245
第五节 仪器的维护及实验技术258
一、对红外光谱分析室的要求258
二、红外光谱仪的维护259
三、吸收池窗片的抛光259
四、吸收池厚度的测定259
五、波数校正260
习题及问题261
实验269
实验一 用红外吸收光谱法鉴定化合物269
实验二 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271
附录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峰272
本章习题答案274
参考资料275
第八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276
第一节 概述276
一、原子光谱的产生278
第二节 基本理论278
二、谱线强度及其影响因素281
第三节 光谱定性、定量分析286
一、光谱定性分析286
二、光谱定量分析289
第四节 光谱分析的主要仪器设备294
一、激发光源294
二、光谱仪300
三、光谱感光板304
五、测微光度计305
四、映谱仪305
第五节 光电直读光谱法307
第六节 火焰发射光谱法308
第七节 仪器的维护及实验技术309
一、对光谱实验室的要求309
二、仪器的维护310
三、样品的处理及其引入分析间隙的方法311
四、乳剂特性曲线的制作313
五、暗室处理314
习题及问题316
实验一 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光谱定性分析及其中微量铁的光谱定量分析——摄谱318
实验318
实验二 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光谱定性分析320
实验三 催化裂化催化剂中微量铁的光谱定量分析321
本章习题答案322
参考资料322
第九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323
第一节 概述323
二、谱线变宽326
第二节 基本理论326
一、谱线轮廓326
三、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329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331
一、光源部分331
二、原子化器及原子化法334
三、分光系统339
四、检测系统339
五、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类型及结构原理340
一、物理干扰342
第四节 干扰及消除方法342
二、电离干扰343
三、化学干扰343
四、光谱干扰344
五、工作曲线弯曲情况分析350
第五节 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350
第六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351
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353
要求353
一、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室的353
第七节 仪器的维护及实验技术353
三、实验中的安全措施355
四、仪器主要部件的调节356
五、测量条件的选择357
六、分析方法的选择361
习题及问题362
实验364
实验一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的条件试验364
实验二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原油、重油及润滑油中的微量铁和铜366
参考资料367
本章习题答案367
第十章 X射线荧光光谱法369
第一节 概述369
第二节 X射线的基本知识370
一、X射线的产生370
二、X射线的散射、衍射及吸收373
第三节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377
一、X射线荧光的分光377
二、定性分析378
三、定量分析379
第四节 X射线荧光光谱仪382
一、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383
二、两种基本类型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388
第五节 X射线衍射分析法391
一、X射线衍射仪391
二、物相定量分析392
习题及问题395
本章习题答案397
参考资料397
第一节 概述398
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398
第二节 核磁共振理论399
一、核磁共振波谱法的量子理论399
二、弛豫过程及吸收线宽度404
第三节 化学位移405
一、产生化学位移的原因及实现核磁共振的方法406
二、化学位移的定义及标度407
三、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409
四、化学位移的估量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413
第四节 自旋-自旋偶合416
一、自旋-自旋偶合产生的原因417
二、偶合常数418
三、影响自旋偶合的其它因素421
第五节 一级谱与高级谱422
一、核的等价性422
二、自旋系统符号423
三、一级谱与高级谱的区分及其424
自旋系统符号424
四、一级谱424
五、高级谱428
第六节 ′H核磁共振波谱的解析432
一、解析程序432
二、解析举例434
第七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分析中的其它应用439
一、定量分析439
二、元素分析440
三、测定平均分子量441
第八节 13C NMR波谱简介441
第九节 样品处理及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仪445
习题及问题447
本章习题答案455
参考资料457
第十二章 质谱分析法458
第一节 概述458
第二节 基本原理461
一、离子按质荷比分离原理461
二、质谱定量分析的原理及方法464
第三节 质谱仪465
一、质谱仪的分类465
三、质谱定性分析的依据465
二、离子源466
三、离子检测器469
四、几种类型的质谱仪469
第四节 离子的类型及开裂规律471
一、分子离子471
二、碎片离子472
三、亚稳离子485
四、同位素离子486
第五节 质谱的解析488
五、多电荷离子488
六、负离子488
一、分子离子峰的确定489
二、分子式的确定490
三、推断分子结构式493
第六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500
习题及问题503
附录 Beynon表509
本章习题答案512
参考资料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