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史
  • 张革非,王汝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红旗出版社
  • ISBN:11160·006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840—1864)1

第一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5

三 鸦片在中国的泛滥6

四 清政府的禁烟措施8

第二节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从抵抗到求和12

一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和清政府的对策12

二 英国扩大侵华战争与清政府的妥协求和19

第三节 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26

一 东南地区人民的反侵略斗争26

二 广东三元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28

第四节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30

一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30

二 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33

第二章 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及其前期的斗争,其他农民革命的兴起39

第一节 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胜利进军39

一 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形成与创立拜上帝会39

二 武装起义前的理论工作和组织工作42

三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广西打到南京45

四 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基本原因50

五 清政府镇压革命的反动措施51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制度和政策53

一 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53

二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54

三 其他的制度和政策55

四 太平军的北伐、西征58

第三节 各地各族人民风起云涌的起义63

一 会党起义63

二 捻军起义65

三 贵州苗教起义66

四 云南少数民族起义67

第四节 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蜕变与“天京事变”67

一 太平军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67

二 农民革命政权的蜕变68

三 “天京事变”70

四 石达开出走72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沙俄鲸吞我国大片领土75

第一节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的签订75

一 英法的“修约”讹诈与“亚罗船事件”、“马神父事件”75

二 从广州之战到大沽之战79

三 《天津条约》的签订82

第二节 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与《瑷珲条约》的签订83

一 沙俄处心积虑侵入我国83

二 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85

第三节 《英法联军扩大侵华战争与北京条约》的签订86

一 英法联军扩大侵略战争86

二 《北京条约》的签订94

第四节 “北京政变”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97

一 侵略者先打后拉的政策97

二 “北京政变”98

三 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101

第四章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继续与失败,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105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为争取革命形势好转的斗争105

一 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105

二 太平军在军事上的新胜利106

三 太平天国占领区概况108

四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110

第二节 太平天国抗击中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与失败112

一 太平军东征、西讨与安庆保卫战112

二 太平天国江、浙战场瓦解与天京陷落119

三 太平天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与历史意义126

第三节 太平天国余波与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127

一 太平军联合捻军的继续斗争127

二 贵州苗教起义军的继续斗争131

三 云南少数民族起义军的继续斗争134

四 山东白莲教起义135

五 陕甘回民起义136

第二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形成,人民反抗清朝统治和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1864—1901)139

第五章 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39

第一节 外国侵略的加深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9

一 外国侵略的加深139

二 外国在华的工厂企业141

三 外国侵略加深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44

第二节 洋务派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146

一 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146

二 洋务派举办的民用工业153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60

一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160

二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发展道路上的困难162

第四节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164

一 资产阶级的产生164

二 无产阶级的产生168

第六章 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与中法战争173

第一节 保卫祖国边疆的斗争173

一 保卫新疆的斗争173

二 保卫台湾、云南和西藏的斗争178

第二节 中法战争183

一 法国侵略越南与黑旗军的援越抗法183

二 中法战争的爆发及其经过188

三 清政府在胜利形势下屈辱求和与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197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200

第一节 日本发动侵朝侵华战争200

一 日本不宣而战200

二 战争发生的原因201

第二节 战争的经过及中国的失败203

一 战争的经过203

二 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208

第三节 清政府卖国求和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210

第四节 中国人民保卫台湾的斗争213

第五节 甲午战争后的严重民族危机216

一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216

二 帝国主义列强的对华贷款218

三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铁路投资221

四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224

五 美国提出的所谓“门户开放”政策225

第八章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228

第一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28

一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28

二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231

第二节 爱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233

一 康有为及其维新变法理论233

二 “公车上书”及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237

三 维新与守旧的论战242

第三节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247

一 百日维新247

二 百日维新的失败250

第四节 戊戌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253

第九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257

第—节 义和团的兴起与发展257

一 甲午战争后反教会斗争的新高涨257

二 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258

三 义和团在直隶、京、津地区的蓬勃发展262

四 义和团的组织和口号265

第二节 义和团反抗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268

一 八国联军入侵268

二 慈禧太后的宣战270

三 在反侵略战争前线的义和团272

四 “东南互保”276

第三节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278

一 沙俄对东北地区的疯狂侵略278

二 八国联军在北京天津的暴行281

三 清政府妥协求和282

四 《辛丑条约》的订立284

第四节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286

第三编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与新民主主义奉命的酝酿(1901——1919)291

第十章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酝酿与准备291

第一节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291

一 清朝政府的“新政”291

二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293

三 日俄战争和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西藏294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酝酿和准备296

一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296

二 自立军起义297

三 孙中山的初期革命活动299

四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纷纷出现303

五 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309

第十一章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运动的高涨315

第一节 同盟会的成立315

一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315

二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323

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328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331

一 清政府的立宪骗局331

二 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活动333

三 劳动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涨337

四 黄花岗起义和保路运动339

第十二章 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辛亥革命345

第一节 武昌起义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45

一 武昌起义与各省响应345

二 袁世凯再起与南北议和349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351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354

一 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与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354

二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357

第十三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363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反袁斗争363

一 袁世凯的反动活动与“二次革命”363

二 洪宪帝制和护国战争367

第二节 各派军阀的分裂割据与护法运动373

一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张勋复辟373

二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376

第三节 中国人民反抗军阀统治与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379

一 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79

二 中国人民反抗沙俄侵略我国北部与新疆的斗争380

三 中国人民反抗英俄侵略我国西藏的斗争382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383

一 中国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迅速发展383

二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386

三 新文化运动387

后记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