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史 物理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卢嘉锡总主编;戴念祖分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7853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26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641页
- 主题词:自然科学总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史 物理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卢嘉锡1
绪论1
一 “物理”的古代词义1
二 物理学的典籍3
三 传统物理学的特点5
第一章 历史的概述7
第一节 物理学知识的萌芽7
第二节 传统物理学的发展9
第三节 传统物理学的高度发展12
第四节 物理学从传统走向近代14
一 明末清初的传统物理学知识15
二 鸦片战争前中西科学交流以及物理学知识的融合16
三 鸦片战争之后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引进18
第二章 力学20
第一节 简单机械及其原理20
一 杠杆和平天20
二 《墨经》论杠杆25
三 滑轮和辘轳27
四 《墨经》论滑轮30
五 尖劈与斜面33
六 《墨经》论斜面35
第二节 重心和平衡38
一 《墨经》论力的平衡38
二 对重心的认识及运用39
三 周庙欹器及其在历代的发展42
四 重心与平衡在建筑中的运用44
五 不倒翁45
六 磬的重心47
第三节 力和运动48
一 《墨经》定义力48
二 对几种力的认识50
三 王充论力和一个力学系统的内力53
四 时空的物理性质54
五 机械运动58
六 相对运动64
七 回转运动:陀螺与平衡环67
八 力学的相对性原理71
九 动量矩守恒原理的应用73
十 动力学的思想萌芽75
十一 功与能的古代观念76
十二 箭矢飞行及相关观念的东西方之差异78
第四节 流体力学82
一 液体的浮力82
二 液体的比重及其测定法87
三 液体的表面现象92
四 静水和流水的力学知识94
五 大气压100
一 对材料性质的认识105
第五节 材料力学105
二 材料强度的经验检验法及其联接问题108
三 弹性变形和弹性定律113
四 梁木断面的高宽比120
第六节 固体122
一 固体的比重123
二 晶体126
三 垛积术与密堆积概念140
第七节 基本计量142
一 时间的计量143
二 长度、容量和质量单位150
三 单位量值的演变与标准器的制定154
四 寻求自然常数的努力158
五 《墨经》论度量163
第三章 光学166
第一节 光源166
一 热光源166
二 冷光173
第二节 影论182
一 圭表和影182
二 《墨经》论影185
三 方以智的“光肥影瘦”说189
四 影戏193
第三节 像论194
一 小孔成像195
二 反射镜成像202
三 透镜成像225
第四节 视觉、颜色和色散243
一 视觉与透视243
二 颜色与色觉244
三 色散246
四 衍射252
五 滤光及其应用253
第五节 大气光象254
一 “小儿辩日”255
二 海市蜃楼258
三 峨眉宝光260
第四章 声学262
第一节 导言262
一 声音的古代定义262
二 声学与文化背景264
第二节 音调的数学计算270
一 乐律的起源271
二 三分损益法和三分损益律279
三 三分损益律的发展284
四 纯律的应用和理论297
五 朱载?及其等程律303
六 音高标准器与管口校正318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传播和应用329
一 声音的特性330
二 声音的传播335
三 建筑与声音341
四 器物破裂及其内杂质的声音鉴定法347
五 利用声响捕鱼348
六 音乐与语言机械的制造350
七 喷水鱼洗352
第四节 乐器与声学知识354
一 振动与声音354
二 弦与管乐器355
三 打击乐器361
四 编钟和壳式乐器363
第五节 共振374
一 宋代之前共振现象的记述375
二 宋代及其之后演示共振实验377
三 消除共振379
四 地听器的发明及其应用381
第五章 电和磁386
第一节 摩擦起电386
一 琥珀与玳瑁386
二 毛皮、丝绸和其他389
第二节 雷电391
一 对雷电的一般认识391
二 导体与绝缘体概念的滥觞393
三 尖端放电和大气电现象394
四 建筑避雷396
五 东西方对电的认识差异398
第三节 磁石及其特性399
一 磁石的名称及其分类399
二 磁石特性的发现400
三 人造磁体402
四 磁石的应用和磁幻术404
第四节 指南针、磁极性和磁偏角407
一 司南的创制408
二 指南鱼、指南龟和地磁倾角的运用409
三 指南针的制造和安装412
四 磁体的极性414
五 地磁偏角415
第五节 罗盘及其在航海中的应用417
一 罗盘的起源与发展417
二 航海用指南针与罗盘421
第六章 热学425
第一节 火、燃烧与冰425
一 对火的认识425
二 摩擦生火426
三 引火柴与活塞式点火器429
四 自燃现象430
五 冰432
一 热胀冷缩与物态变化434
第二节 热与温度434
二 沸腾过程437
三 热传导与热理论439
四 测温、测湿与火候444
五 冷凝与对冰花的观察448
第三节 热现象的技术应用450
一 热气球450
二 走马灯451
三 保温瓶452
第一节 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及影响455
一 中国和欧洲的社会与科技发展的状况455
第七章 近代物理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455
二 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与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458
三 物理学知识集中的几种书籍459
四 力学与简单机械知识的传入461
五 热学与气象学知识的传入466
六 光学知识的传入470
七 西方物理学知识传播的影响475
第二节 仪器制造与中西物理学知识的融合478
一 眼镜479
二 三棱镜和望远镜482
三 崇祯历局制望远镜488
四 薄珏、孙云球和黄履庄492
五 计时器、钟表和单摆498
六 阿基米德螺旋505
七 郑复光及其《镜镜冷痴》507
八 邹伯奇及其《格术补》528
九 邹伯奇的玻璃摄影术537
十 郑光祖和中西宇宙观的融合541
第三节 晚清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及影响543
一 中国和欧洲的社会与科学技术543
二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以及西方人士在华的科学与教育活动546
三 物理学书籍的翻译549
四 物理学教育552
五 晚清时期传入的近代物理学知识555
六 物理学名词的翻译和审订562
七 物理学知识传播的影响以及影响物理学知识传播的因素566
第四节 近代物理学的发端569
一 《谈天·序》和李善兰的划时代宣言569
二 廷德耳的《声学》、传统与近代的交流572
三 近代物理教学的肇始576
四 “西学中源”说581
图录 表录 谱例585
参考文献593
主题索引607
书名索引611
人名索引613
后记624
总跋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