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研究
  • 范大路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5796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1

摘要1

文献综述1

1 引论2

1.1 研究背景2

1.1.1 生态农业的提出及其实践3

1.1.2 可持续发展思潮和持续农业运动7

1.1.3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效益及其法则16

1.2.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18

1.2 本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18

1.2.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19

1.3 研究方法20

1.3.1 系统思想方法21

1.3.2 实证研究法与规范研究法21

1.3.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22

1.4 逻辑架构与内容安排22

1.4.1 理论研究部分23

1.4.2 实证案例分析部分24

2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的理论基础25

2.1 生态农业投资特点:共性概述25

2.1.1 生态农业投资作用的外部性26

2.1.2 投资对土地的依赖性即固定性27

2.1.3 投资效益的滞后性及隐蔽性28

2.1.4 投资报酬的递减性及投入的适量性29

2.2 外部性与外部效益:概念界定32

2.2.1 外部性问题释义32

2.2.2 外部性产生的原因35

2.2.3 外部性与项目外部效益40

2.3 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基于产权经济学的解释43

2.3.1 产权与外部性43

2.3.2 外部性与低经济效率51

2.3.3 外部性校正:效率改进的方法57

2.4 外部效益的表现形式:理论阐述68

2.4.1 农业及其特殊性69

2.4.2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的表现形式71

2.5 外部效益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74

2.5.1 外部效益经济补偿的博弈论75

2.5.2 外部效益经济补偿额的理论数值77

2.5.3 双向竞卖80

2.5.4 最终开价仲裁84

2.6 外部效益的评估维度:实践准则87

2.6.1 时间维度88

2.6.2 空间维度88

2.6.3 质态维度89

2.6.5 意识维度90

2.6.4 量态维度90

3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概述92

3.1 经济及经济效益92

3.1.1 经济的最初含义93

3.1.2 通常含义上的经济效益94

3.1.3 通常含义上的经济效益的表达式95

3.1.4 通常含义上的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95

3.1.5 一般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优化标准与方法的关联性98

3.1.6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中的经济效益98

3.2 生态及生态效益99

3.2.1 生态与生态系统100

3.2.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02

3.2.3 生态系统的结构106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08

3.2.5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生态效益110

3.3 环境及环境效益113

3.3.1 环境的含义113

3.3.2 环境的基本特性115

3.3.3 环境系统119

3.3.4 环境系统的结构与状态120

3.3.5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22

3.3.6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环境效益123

3.4.1 景观的含义124

3.4 景观及景观效益124

3.4.2 景观的特性125

3.4.3 景观的效果126

3.4.4 景观与意境128

3.4.5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景观效益128

3.5社会及社会效益129

3.5.1 社会的含义130

3.5.2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社会效益130

3.6 五效益有机整合132

3.6.1 五效益关系辨析133

3.6.2 五效益变化类型134

4.1.1 外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概念139

4.1 外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概述139

4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139

4.1.2 外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功能141

4.2 外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42

4.2.1 科学、实用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142

4.2.2 系统、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143

4.2.3 动、静态相结合的原则143

4.2.4 可比性原则144

4.2.5 可操作性原则145

4.3 外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45

4.3.1 外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分类146

4.3.2 外部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成与指标的量化146

4.4 外部效益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154

4.4.2 选择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判咨询组155

4.4.1 编制判断矩阵表和填表说明155

4.4.3 寄送权重判断矩阵表咨询156

4.4.4 计算各权重和进行一致性检验156

4.5 几点说明157

5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的主要模型159

5.1 经济模型159

5.1.1 生产函数160

5.1.2 区域经济发展的线性拟合模型162

5.2 生态模型163

5.2.1 逻辑斯谛演替模型163

5.2.2 逻辑斯谛演替模型的改进167

5.3 环境模型170

5.4 资源模型172

5.4.1 资源模型的一般形式173

5.4.2 非再生资源模型174

5.4.3 非再生资源的资本量模型175

5.4.4 可更新资源模型177

5.5 人口模型179

6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的方法184

6.1 专家意见评估法184

6.1.1 专家个人判断法184

6.1.2 专家群体会议法185

6.1.3 脑力风暴法185

6.1.4 德尔菲法186

6.2 模糊综合评估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分析法191

6.2.1 确定各评估因素(或指标)的权重193

6.2.2 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估195

6.2.3 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202

6.3 计算机辅助的专家系统评估法203

6.3.1 外部效益评估专家系统的逻辑结构204

6.3.2 外部效益评估专家系统的构成205

6.3.3 外部效益评估专家系统功能模块207

6.4 外部效益评估的技术路线208

7.1 大足县区域概况211

7.1.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211

7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案例研究211

7.1.2 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212

7.1.3 经济及社会发展现状216

7.2 大足县生态农业建设背景分析217

7.2.1 大足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兴起217

7.2.2 南北山试验区生态经济系统识别219

7.2.3 大足县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工程226

7.2.4 大足县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典型模式229

7.3 大足县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230

7.3.1 分指标层行为因子选择231

7.3.2 外部效益(3ELS)模糊综合评估233

7.3.3 外部效益(3ELS)模糊综合评估结果234

7.4 大足县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235

7.4.1 大足县的人口问题236

7.4.2 大足县的资源问题244

7.4.3 大足县的环境问题249

7.4.4 大足县的经济问题256

7.4.5 大足县区域发展非均衡问题261

7.5 大足县生态农业建设聚类综合分区264

7.5.1 农业生态经济聚类综合分区的原则265

7.5.2 农业生态经济聚类综合分区的方法与步骤266

7.5.3 大足县生态农业建设综合分区研究268

7.6 大足县生态农业建设战略及对策279

7.6.2 强化土地立法及管理,切实保护耕地280

7.6.1 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下功夫控制人口增长280

7.6.3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281

7.6.4 加大治理水土流失力度281

7.6.5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积极建设生态文明283

7.6.6 加快培育资源步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83

8 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的提高途径286

8.1 全面理解生态农业巨系统的性质与功能286

8.1.1 人口子系统是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主体286

8.1.2 资源子系统是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基础287

8.1.3 环境子系统是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保证287

8.1.4 经济子系统是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手段287

8.1.5 社会子系统是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目标288

8.2.1 系统塌陷效应的提出289

8.2 优化生态农业系统结构,实现五效益协同增长289

8.2.2 系统塌陷效应的数学模型291

8.2.3 系统效益潜力分析291

8.2.4 生态农业系统结构的优化293

8.3 控制人口总量,提高农村人口素质294

8.3.1 人口素质的农业效益(率)意义295

8.3.2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现实考证298

8.3.3 强化教育功能,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299

8.4 加强土地资源的整治与保护301

8.4.1 加大控制土地污染力度301

8.4.2 控制水土流失、荒漠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302

8.4.3 增强发展意识,抓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03

8.4.4 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与管理304

8.5 明晰产权边界,重构农村产权制度305

8.5.1 产权关系排他性软弱306

8.5.2 产权转让处置困难307

8.5.3 产权不具有继承性309

8.5.4 产权制度的缺陷障碍了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造310

8.5.5 重构农村产权制度,实施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312

8.6 增加生态农业投资总量,促进外部效益提高316

8.6.1 农业投资运行特征:改革以来生态农业与常规业投资特征的共同考察317

8.6.2 增加生态农业投资:宏观总量与外部效益双重目标要求及现实选择321

8.6.3 生态农业项目管理:微观层次实现投资双重目标相统一的有效途径323

参考文献326

后记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