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1469009.jpg)
- 姚福申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040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新闻改革二十年1
一、二十年的三次跨越1
二、信息观念推动新闻学研究的深化7
三、坚持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12
第一章 争论了一个世纪的老话题:新闻究竟是什么?16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新闻定义17
一、对“报道说”的支持和补充17
二、关于“事实说”的争辩23
三、“信息说”的依据与质疑27
四、对种种新闻定义的评说38
[附]外国新闻界的各种新闻定义42
第二节 新闻本体的探寻44
一、新闻的本体是信息45
二、新闻并不仅仅是信息50
三、对新闻本体的辨析52
四、探索新闻本体的实际意义59
一、新闻与信息62
第四节 新闻相关概念的研究62
二、事实与新闻69
三、新闻的延伸概念与并列概念80
第二章 对新闻基本性质的理性思考86
第一节 新闻的真实性问题86
一、新闻真实性、本质真实、整体真实释义87
二、“本质真实是马列主义新闻学的基本观点”90
三、对“本质真实”提法的质疑93
四、关于整体真实(宏观真实)的思辨95
五、论新闻真实的层次99
六、“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104
第二节 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106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的倾向性107
二、新闻倾向性从何而来?111
三、客观性原则是新闻业的基本规范116
四、新闻客观性的哲理基础121
第三节 如何理解新闻价值127
一、新闻价值的含义、性质及功能129
二、新闻价值因素的客观性134
三、新闻价值判断的主观性137
四、传统新闻价值观念的转变140
第四节 新闻商品性的争鸣145
一、新闻不是商品而是服务145
二、服务只是商品的另一种形式147
三、新闻的商品性客观存在151
四、新闻商品性的提法有害吗?154
第三章 探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运作规律157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157
一、新闻党性原则的基本涵义159
二、有关新闻党性、人民性的争论161
三、党性与人民性不属于同一范畴164
四、不应该用“人民性”抵制党性166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74
一、舆论和舆论的特点175
二、如何正确把握舆论导向177
三、当前舆论的特点和引导方式研究182
四、总编辑怎样把好“导向”关192
第三节 慎重对待舆论监督问题197
一、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199
二、舆论监督的科学运作205
三、新时期舆论监督的难点与对策211
四、舆论监督与新闻传媒的自律216
一、对新闻自由的基本认识219
第四节 论新闻自由219
二、新闻自由应有法律规范和法制保障225
三、“新闻自由”的提法是否科学?230
第五节 探索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241
一、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244
二、新闻工作的根本规律249
三、新闻的内在规律与外部制约规律253
四、党报的特殊规律及应注意之处257
五、新闻工作内部的各种特殊规律263
第六节 讲究新闻宣传艺术265
一、研究受众心理,提高宣传效果270
二、党报要满足读者的得益心理278
三、社会热点问题的宣传策略282
四、警惕新闻宣传的负面效应287
第七节 坚决禁止有偿新闻292
一、中共中央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规定294
二、有偿新闻需要综合治理296
三、有偿新闻是一种“寻租”现象299
四、新闻腐败现象的理性分析302
第四章 传播学和西方新闻理论309
第一节 传播学及其研究方法309
一、传播学概述310
二、谈谈传播学的几个基本概念314
三、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方法介绍324
四、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336
一、传播主体研究:“把关人”和媒介的权力339
第二节 传播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假设339
二、传播渠道研究:“议程设置”理论346
三、传播对象研究:选择性理论354
四、传播效果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358
第三节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和本土化构想363
一、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363
二、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异同377
三、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的探讨380
四、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392
第四节 析西方的自由主义新闻理论395
第五节 《自由而负责的报刊》的报告与社会责任论的提出402
第五章 新闻学科在实践中的探索、发展413
第一节 记者发现新闻能力的探讨414
一、新闻发现力的开发415
二、新闻发现能力的基础是知识421
三、记者要有发现和揭示新闻意义的综合素养422
四、新闻发现的一般机制425
第二节 审视新闻报道的新方式429
一、新闻报道方式不断演进的缘由429
二、关于客观报道的阐释436
三、深度报道与解释性报道443
四、调查性报道在我国的发展448
五、精确新闻报道的研究450
第三节 关于典型报道的思考455
一、典型报道的社会功能455
二、典型报道的哲学基础456
三、各个历史时期典型报道的不同特点458
四、典型人物的先进性与现实性460
五、改进当前的典型报道工作463
第四节 该不该提倡体验式报道和隐性采访468
一、现实亟须体验式采访和报道468
二、对体验性采访和体验性报道的质疑470
三、体验性采访和报道的优点与局限性474
四、记者介入会否影响新闻的客观真实性479
五、隐性采访的是是非非481
第五节 关于新闻策划的讨论487
一、“新闻策划”包含而种完全不同的内涵488
二、新闻事实不允许策划制造493
三、策划不等于造假,新闻事件需要策划497
第六章 对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展望500
第一节 新闻传媒的网络化发展500
一、电脑网络、电子信和发展中的电子报纸500
二、新闻传媒网络化发展新趋势503
三、警惕因特网宣传的偏颇507
第二节 方兴未艾的信息服务业509
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与滞后509
二、发展对策与建议511
第三节 对未来新闻媒介的预测513
第四节 新闻学应充分运用哲学研究成果519
后记523
各章节录的文献及资料来源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