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心理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150062.jpg)
- 孙非,李振文著 著
- 出版社: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ISBN:7560900712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心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
一、社会心理学的一般任务3
二、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三、分析的层次5
第二节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形成8
一、理论的发展8
二、观察技巧的发展10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12
一、理论的目标14
二、判断理论的标准18
三、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取向21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30
一、研究的目标30
二、科学研究的过程35
三、研究方法38
四、实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45
第二章 自我50
第一节 自我的成分52
一、物质的自我53
二、心理的自我54
三、作为思维和情绪过程的自我55
四、社会的自我55
五、理想的自我56
六、总的自我概念56
第二节 自我的特征及其行为意义58
一、自我是有组织的和一致的58
二、自我被看作行为的源泉62
三、自我是独立的和唯一的64
四、自我评价自身66
五、自我寻求实现67
六、自我把自身看作是一个对象68
第三节 自我的社会决定因素70
一、父母及家庭的影响71
二、参考群体73
三、社会比较75
四、强迫性的情境80
第四节 自我发现81
一、自我知觉理论82
二、对情绪和动机的体验84
三、我们如何认识自己33
四、通过诚实的自我揭示认识自己91
第三章 社会知觉96
第一节 知觉的性质96
一、适应水平97
二、知觉定势98
三、环境的稳定性99
第二节 知觉别人时涉及到的因素101
一、含蓄的人格理论101
二、首因和近因效果102
三、特点的中心性104
第三节 评价效果106
一、被别人评价106
二、评价出错者108
第四节 偏见110
一、偏见的早期迹象111
二、种族偏见113
三、偏见与社会接触117
第五节 刻板印象120
一、错误的刻板印象122
二、刻板印象的跨文化研究123
第四章 归因理论131
第一节 因果判断132
一、归因法则133
二、不考虑原则136
三、归因偏向137
四、突出性、鲜明性及因果判断140
第二节 主要的归因理论147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147
二、凯利的归因协变模型150
三、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152
第三节 不同视角的归因和责任归因156
一、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156
二、责任归因162
第五章 动机和需要165
第一节 动机和需要的概念165
一、动机的周期166
二、动机产生的原因166
三、有关需要的理论168
第二节 好奇、社会赞许和成就动机171
一、好奇171
二、社会赞许动机172
三、成就动机173
第三节 动机理论176
一、学习论176
二、认知论177
三、心理分析论179
第四节 亲合动机180
一、社会隔离182
二、亲合需要的获致184
三、亲合动机概说191
第五节 侵犯动机197
一、侵犯性冲动的来源198
二、侵犯性行为200
第六节 利他主义206
一、利他主义的定义207
二、利他主义的条件208
第六章 态度212
第一节 什么是态度212
一、认知成分214
二、情感或情绪成分215
三、意动成分217
四、事实、信念、价值和意见218
第二节 态度测量219
一、瑟斯顿量表220
二、李凯尔特量表223
三、博格达斯量表225
四、语义差异量表227
五、F量表228
六、态度测量的其他方法230
第三节 态度理论231
一、功能主义232
二、行为主义233
三、社会交换理论234
四、认知理论235
第四节 态度与行为243
一、拉皮埃尔的研究243
二、关于说明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努力245
三、费希本的行为预测模型247
第七章 态度改变250
第一节 沟通与劝导250
一、沟通者251
二、信息259
三、沟通渠道263
四、被沟通者264
五、沟通环境269
第二节 认知与态度改变272
一、认知不协调和态度改变272
二、信息处理和态度改变282
第三节 态度与大众媒介288
一、大众媒介的作用288
二、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293
第八章 喜欢与爱情300
第一节 接触与喜欢301
一、接触熟悉导致喜欢301
二、平等地位的接触303
三、物理距离接近304
四、接触的局限性305
第二节 报酬与喜欢305
一、外貌、能力和品德306
二、喜欢别人310
第三节 相似、互补与喜欢317
一、相似317
二、互补320
第四节 爱情和婚姻322
一、爱情322
二、婚姻327
第九章 社会影响334
第一节 一致334
一、社会规范335
二、社会传染338
第二节 遵从339
一、阿希的发现:见非所说340
二、遵从过程342
第三节 对权威的服从345
一、服从实验345
二、服从的条件347
三、关于服从实验的争论349
第四节 社会影响的无意图后果350
一、流言的传播350
二、MUM效应:不愿传递坏消息354
第五节 对于影响的反抗356
一、独立的心理根源356
二、影响者的状况359
三、对于不遵从的社会支援363
四、少数人的影响365
第十章 通信与语言368
第一节 信息的传递和接收368
一、通信是一种工具368
二、通信是一种交往370
三、通信中的情感374
四、反馈377
第二节 通信和社会关系379
一、社会系统379
二、通信与社会地位381
三、欺骗的识别383
第三节 语言386
一、语言和社会身分386
二、语言对心理的引导作用389
三、语言的内涵差异392
四、语义差异研究393
第十一章 群体动力学和领导399
第一节 群体动力399
一、社会促进399
二、互动中的相互依赖401
三、群体对于个体判断的影响406
第二节 群体的特点409
一、群体的内聚性409
二、群体的结构412
三、地位差别418
第三节 领导419
一、领导者特质420
二、善谈与领导423
三、领导行为的有效性424
四、通信与领导431
第四节 群体的成绩435
一、影响群体成绩的因素436
二、提高群体成绩的方法442
附录 汉译人名索引446
后记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