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150341.jpg)
- 李晓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2041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6
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7
三、经济周期理论8
四、经济增长理论8
五、开放经济理论8
六、宏观经济政策9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9
一、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10
二、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的宏观经济学12
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5
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18
五、若干新的进展25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27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7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7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9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30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30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30
二、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31
三、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2
四、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33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36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36
二、潜在GDP38
三、人均GDP39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39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40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41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42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4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45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45
二、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48
三、消费函数理论51
四、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54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57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57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61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63
四、均衡收入的变动66
第四章 国民收入的均衡与变动68
第一节 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到现代宏观经济模型68
一、萨伊定律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68
二、凯恩斯“革命”69
第二节 NI-AE模型概述71
一、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71
二、总支出的构成及总支出函数72
三、NI-AE模型的基本形式73
第三节 投资函数73
一、金融投资与资本品投资73
二、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74
三、投资函数75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与变动75
一、简单的NI-AE模型76
二、数字举例及图示77
三、国民收入自动均衡的调节 过程78
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收入乘数80
五、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82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与变动84
一、加入净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的NI-AE模型85
二、税收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86
三、加入税收函数的NI-AE模型89
四、加入投资函数的NI-AE模型92
第五章 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96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分析96
一、两部门经济均衡与IS曲线96
二、三部门、四部门经济均衡与IS曲线99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均衡利率的决定:LM曲线分析99
一、货币的需求100
二、货币的供给102
三、货币市场均衡与均衡利率的决定103
四、LM曲线103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106
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106
二、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108
第四节 劳动市场均衡与就业量的决定109
一、就业与失业109
二、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就业量的决定110
第五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AD-AS模型113
一、从IS-LM模型到AD曲线114
二、从劳动力市场均衡到AS曲线116
三、总供求均衡:AD-AS模型118
第六章 开放型宏观经济模型122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的开放经济模型122
一、开放经济122
二、出口函数123
三、凯恩斯主义的开放经济模型——加入净出口函数的NI-AE模型123
四、乘数Ⅳ124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126
一、外汇及其构成126
二、外汇市场与汇率127
三、浮动汇率制度与均衡汇率129
四、固定汇率制度与对汇率的干预130
五、购买力平价与汇率131
六、汇率和利率132
七、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136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137
一、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137
二、国际金本位体系138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139
四、牙买加体系141
第四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整143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143
二、国际收支的平衡与不平衡146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147
第七章 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内外共同均衡150
第一节 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机制150
一、国际商品流动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150
二、国际资本流动中非均衡的传导机制153
三、国际劳动力流动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155
第二节 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的一般分析155
一、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及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156
二、斯旺图示156
三、米德冲突159
四、蒙代尔的政策配合理论159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均衡——BP曲线162
一、加入实际汇率的净出口函数162
二、净资本流出函数163
三、BP曲线的推导164
四、BP曲线的斜率为什么为正166
五、汇率的变动对BP曲线的影响166
第四节 IS-LM-BP模型166
一、IS-LM-BP模型166
二、浮动汇率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的自动均衡167
第五节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168
一、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168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168
三、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169
第六节 内外共同均衡的调整170
一、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170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172
三、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调节173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176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76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176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76
三、各目标之间的关系177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179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180
一、国家财政的构成180
二、财政政策工具181
三、自动稳定器182
四、财政政策的应用183
五、财政政策效果186
六、财政政策的特例191
第三节 投资乘数193
一、投资乘数原理193
二、就业乘数原理194
三、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195
四、对外贸易乘数197
第四节 宏观货币政策198
一、西方国家的货币198
二、西方国家的银行体系199
三、银行存款的创造机制200
四、货币政策的运用201
五、限制通货膨胀恶化的货币效应204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及其他政策204
一、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204
二、对付“滞胀”的其他政策205
第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206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类型206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和衡量206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209
第二节 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211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211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212
三、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214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和通货膨胀过程理论215
一、失业的种类与原因215
二、菲利普斯曲线218
三、停滞膨胀220
第四节 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理论221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影响及治理224
一、通货膨胀的影响224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227
第十章 经济发展理论230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30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230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31
三、经济发展的度量231
第二节 早期经济发展思想232
一、古典学派以前的经济发展思想232
二、古典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233
三、新古典学派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思想234
第三节 当代主要经济发展理论235
一、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235
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237
三、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237
四、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238
五、二元经济结构理论243
六、工业化与经济结构变化的理论247
七、区域发展理论248
八、经济发展与分配关系的理论——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251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253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253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253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254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256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59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260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260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260
三、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261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263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263
二、经济增长率的分解266
第四节 新剑桥增长模型267
一、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268
二、卡尔多分配模型269
第五节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271
一、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271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272
三、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273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276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276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276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277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278
第二节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279
一、经济周期理论概况: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279
二、消费不足理论280
三、投资过度理论280
四、货币信用过度论281
五、创新理论281
六、心理理论282
七、太阳黑子理论282
八、政治周期理论283
第三节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283
一、乘数—加速数模型283
二、卡尔多经济周期理论287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291
四、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294
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296
第四节 经济周期的政策评述296
一、各个流派对经济周期的观点297
二、经济政策的不同方法298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学主要学派概述301
第一节 凯恩斯学派301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301
二、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302
三、主要政策主张304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305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305
二、基本理论观点306
三、主要政策主张308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308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309
二、基本理论观点309
三、主要政策主张312
第四节 现代货币主义312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312
二、基本理论观点314
三、主要政策主张315
第五节 理性预期学派317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317
二、基本理论观点318
三、主要政策主张320
第六节 供给学派321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321
二、基本理论观点322
三、主要政策主张323
四、供给学派与里根经济学324
第七节 简评325
一、关于西方经济学学派325
二、西方经济学学派简评326
主要参考文献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