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组网用网:网络运营保障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组网用网:网络运营保障技术
  • (美)Daniel Nassar著;李春江,钟读杭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6831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学科: 基本知识) 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组网用网:网络运营保障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什么是运营保障1

1.1理解网络优化2

1.2新的网络实现和修改分析4

1.3负面问题的分析和提取6

1.4前置网络分析7

1.5应用程序影响分析9

第2章 运营保障的目标12

2.1 保证网络稳定性12

2.2保证网络可靠性17

2.3获得最大的运行效果19

2.4保证应用程序的效率21

2.5使用技术效果最大化22

2.6调节网络通信通道的大小23

2.7网络互操作性25

第3章 网络运营保障工具28

3.1网络运营保障工具使用方法28

3.1.1数据协议分析方法学29

3.1.2性能调整方法30

3.1.3协议分析仪操作方法31

3.1.4标准协议分析仪的主要功能模式32

3.2网络协议分析仪和监测工具一览34

3.2.1Sniffer分析仪34

3.2.2Shomiti Systems公司的分析工具40

3.2.3Wavetek Wandel和Goltemann的Domino分析仪42

3.2.4用于Windows平台的Novell LANalyzer46

3.2.5HP公司的Network Advisor47

3.2.6Optimal Software公司的Application Expert和Application Preview47

3.2.7Compuware的EcoSCOPE51

3.2.8Ganymede Software公司的Chariot和Pegasus监测工具52

3.2.9Antara测试产品55

3.2.10Fluke的LANMeter58

3.3 网络分析工具小结58

第4章 网络运营保障中的量化测量59

4.1利用率分析60

4.1.1平均利用率61

4.1.2峰值利用率63

4.1.3历史利用率64

4.1.4站点统计查看和逐个节点分析65

4.1.5协议层别和类型分析67

4.1.6统计错误信息的查看68

4.1.7物理帧层处理和统计查看70

4.1.8小结70

4.2 ULP数据单元测量71

4.2.1块和包大小检测71

4.2.2查看网络传输是否通畅75

4.2.3网络包兼容性76

4.2.4小结77

4.3.1网络响应时间分析78

4.3网络性能查看78

4.3.2吞吐量和事务测量80

4.3.3小结82

4.4分析互联网络的可靠性82

4.4.1网络连接分析83

4.4.2登录记录分析85

4.4.3网络连接状态分析85

4.4.4文件查找和文件访问序列及分析86

4.4.5互联网络的寻址分析87

4.4.7特殊包标识问题分析89

4.4.6路由协议更新89

4.4.8可靠性分析小结90

4.5应用程序性能调整和建模91

4.5.1应用程序发布分析考虑92

4.5.2应用程序模型描述或特征提取93

4.5.3面向局域网和广域网查看应用程序95

4.5.4最终应用程序影响的分析与模型96

4.5.5应用程序发布小结98

4.6实例研究1:利用率和容量分析98

4.7实例研究2:吞吐量分析问题102

4.8实例研究3:响应时间运营保障分析104

4.9实例研究4:包大小分析107

4.10实例研究5:应用程序特征提取和建模分析110

第5章 网络分析和优化技术117

5.1物理状态分析117

5.1.1使用协议分析仪进行错误信息收集119

5.2广播风暴分析121

5.2.1使用协议分析仪分析广播风暴122

5.3网络容量超载分析123

5.4网络吞吐量分析125

5.5网络端到端的包间隔分析127

5.6传输和文件重传分析129

5.6.1基于应用程序的文件重传130

5.7路径和路由分析132

5.8端到端的文件传输分析134

5.9踪迹解码技术136

5.9.1地址标记137

5.9.4域长度的帧结构标记138

5.9.6特定协议标记138

5.9.5路由信息标记138

5.9.3时间帧标记138

5.9.2文件访问和名字标记138

5.10小结139

第6章 形成网络运营保障文档140

6.1 使用网络运营保障结果建立网络文档140

6.1.1理解网络布局文档142

6.1.2建筑物图纸文档143

6.2网络文件服务器和站点文档144

6.3网络维护和服务日志146

6.4检测特定的拓扑结构文档148

6.6前进一步153

6.5关于网络文档的结束语153

第7章 局域网与广域网协议154

7.1Novell协议集分析155

7.1.1IPX156

7.1.2SPX158

7.1.3NCP159

7.1.4 Novell协议集中的其他关键层次162

7.1.5Novell协议集的分析技巧166

7.1.8Novell RIP和NLSP分析技术167

7.1.7SAP分析技术167

7.1.6NCP分析技术167

7.1.9 Novell通信过程分析技术168

7.1.10NetWare Bindery错误分析170

7.1.11 NetWare登录和身份验证分析170

7.1.12 NetWare分析结束语173

7.2TCP/IP分析173

7.2.1TCP/IP层配置字段175

7.2.2IP178

7.2.3UDP180

7.2.4TCP181

7.2.5ICMP184

7.2.6其他TCP/IP的关键应用协议188

7.3 TCP/IP协议集分析189

7.3.1IP分析189

7.3.2主机或传输层分析190

7.3.3ICMP分析191

7.3.4 TCP/IP分析结束语194

7.4IBM的SNA和NetBIOS协议集分析194

7.4.2SNA协议集内部层次分析195

7.4.1SNA协议195

7.4.3SNA数据流过程197

7.4.4 NetBIOS协议198

7.5SNA通信协议分析200

7.6 Windows NT协议集分析200

7.6.1 Windows NT协议操作202

7.6.2 Windows NT协议集配置206

7.7SMB协议解码207

7.7.1SMB控制命令207

7.7.2SMB文件访问命令208

7.7.3SMB打印命令209

7.7.4SMB消息命令210

7.8 Windows NT分析210

7.9DEC协议集分析211

7.9.1DEC网络协议层次212

7.10AppleTalk分析214

7.10.1 AppleTalk协议类型215

7.10.2 AppleTalk协议集分析216

7.11Banyan协议集分析218

7.11.1VINES协议类型219

7.11.2 Banyan协议集分析220

7.12路由技术协议分析221

7.12.1RIP223

7.12.2路由协议的类型225

7.13关于上层协议分析的小结(ULP)227

7.14案例分析6:TCP/IP性能评测227

7.15案例分析7:NetWare评测分析231

7.16案例分析8:Windows NT分析233

7.17案例分析9:路由评测分析235

8.1.1以太网10BASE-5:粗缆239

第8章 以太网239

8.1理解以太网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布局239

8.1.2以太网10BASE-2:细缆241

8.1.3以太网10BASE-T:双绞线242

8.1.4以太网10BASE-F:光纤244

8.1.510Mb/以太网拓扑结构综述245

8.2以太网访问方法245

8.2.1以太网节点访问的传输过程247

8.2.2以太网站点接收过程248

8.5高层管理250

8.4物理传输信号编码过程250

8.3帧编址250

8.6以太帧类型251

8.6.1Ethernet II帧类型252

8.6.2以太网802.3Raw帧类型252

8.6.3内部带有802.2LLC的以太网802.3帧类型253

8.6.4以太网802.2SNAP帧类型254

8.6.5帧类型分析综述255

8.7快速和交换式以太网体系结构255

8.7.1快速以太网技术256

8.7.2半双工与全双工操作258

8.7.3共享式以太网和中继器结构技术259

8.7.4以太网交换260

8.7.5千兆位以太网技术264

8.8以太网协议分析和故障排除技术265

8.8.1以太网物理分析265

8.8.2本地冲突265

8.8.3远程冲突266

8.8.5周期性冗余码校验和错误校正267

8.8.6长包和短包267

8.8.4最近冲突267

8.8.7超时传输268

8.8.8物理以太网分析小结269

8.8.9标准以太网分析小结270

8.9快速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分析270

8.9.1与场所电缆结构有关的以太网产品规范270

8.9.2利用以太网管理系统与协议分析仪270

8.9.3以太网冲突域分析技术271

8.9.4以太网端口镜像分析技术272

8.9.5与网络运营保障有关的以太网交换设备配置272

8.9.7与网络运营保障有关的以太网交换设备等待时间和操作273

8.9.6与网络运营保障有关的以太网交换设备上连分析273

8.9.8以太网中与网络运营保障有关的协议分析仪位置274

8.10 以太网分析技术小结276

8.11实例研究10:标准和快速以太网络运营保障分析276

8.12实例研究11:以太网交换分析问题280

第9章 令牌环和交换式环境285

9.1令牌环设计和布局285

9.2 理解令牌环网络操作288

9.2.1令牌传递原理289

9.2.3令牌环编址模式291

9.2.2数据流的方向与NAUN过程291

9.2.4令牌环信号方式293

9.2.5令牌环4Mb/s技术与16 Mb/s技术293

9.2.6令牌环DTR和交换296

9.2.7主要令牌环帧类型的结构296

9.2.8能够管理物理环的设备296

9.3理解令牌环物理通信299

9.3.1环插入300

9.3.2令牌环声明或当前管理者竞争302

9.3.4邻接通知304

9.3.3优先级访问304

9.3.5环清除过程305

9.3.6软错误计算和错误冗余操作306

9.3.7警标307

9.3.8令牌环定时器309

9.3.9令牌环帧结构310

9.3.1025种MAC帧描述311

9.4排除令牌环物理故障和错误312

9.4.1令牌环故障域的分析和故障排除313

9.4.2分析令牌环错误报告及解码314

9.5令牌环网络下的网络运营保障317

9.5.1步骤1:令牌环工作通信量特性的运营保障方法318

9.5.2步骤2:令牌环工作通信量特性的运营保障方法318

9.5.3步骤3:令牌环工作通信量特性的运营保障方法318

9.5.4步骤4:令牌环工作通信量特性的运营保障方法319

9.5.5步骤5:令牌环工作通信量特性的运营保障方法320

9.6令牌环网络运营保障小结320

9.7实例研究12:令牌环分析问题320

10.1.1FDDI体系结构特定的技术细节326

第10章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326

10.1 FDDI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拓扑规范326

10.1.2FDDI体系结构规范的技术摘要329

10.2FDDI环状态过程330

10.2.1FDDI树形单环330

10.2.2FDDI树形双环330

10.2.3FDDI非树形双环330

10.2.4与站点互联有关的FDDI双自导环配置331

10.2.5FDDI绕环配置端口332

10.3.1物理介质相关层333

10.3FDDI物理操作种类333

10.3.2FDDI物理层335

10.3.3FDDI介质访问控制层336

10.3.4FDDI站管理层337

10.4FDDI MAC网络访问方法337

10.4.1FDDI访问种类337

10.4.2FDDI MAC定时令牌传递方法和数据传输操作338

10.5FDDI MAC帧格式341

10.6FDDI站管理层342

10.6.1 站管理层的过程343

10.6.2FDDI站管理层帧格式345

10.7分析和排除FDDI网络故障的方法346

10.7.1FDDI带宽利用347

10.7.2FDDI节点间应用347

10.7.3FDDI协议比率测量347

10.7.4FDDI物理层详细分析348

10.8小结350

10.9 实例研究13:FDDI时间分析350

11.1ATM简介354

第11章 ATM 分析和运营保障354

11.2 ATM连接模式和ATM信元设计355

11.2.1 ATM UNI和 NNI连接模式356

11.3 ATM操作功能层358

11.3.1 ATM PHY层技术性操作359

11.3.2 ATM层的技术性操作359

11.3.3 AAL层操作360

11.4ATM连接建立顺序364

11.5ATM地址分配和汇集操作367

11.6基于ATM的网络分析369

11.6.1ATM连接利用情况分析370

11.6.2 分析ATM端点间利用371

11.6.3ATM协议比率分析371

11.6.4ATM物理层出错程度测量371

11.6.5ATM层分析373

11.6.6ATM AAL分析373

11.6.7在ATM网络内安放ATM协议分析仪374

11.7 实例研究14:ATM性能分析377

第12章 广域网拓扑结构382

12.1专用线路和T1体系结构概述383

12.2排除和分析T1线路故障386

12.3ISDN网络体系结构概述389

12.3.1ISDN基本速率(B)信道设计389

12.3.2ISDN主速率设计391

12.3.3ISDN物理操作的帧结构(第一层)392

12.3.4ISDN数据链路操作(第二层)392

12.3.5ISDN网络层操作(第三层)393

12.4 ISDN线路的分析和故障排除394

12.5帧中继体系结构概述395

12.5.1帧中继的帧格式397

12.5.2本地管理接口和合并连接层管理399

12.5.3帧中继过程和线路操作399

12.5.4帧受限信息速率和突发信息速率400

12.6 帧中继广域网的分析和故障排除401

12.7同步光纤网络体系结构概述404

12.8广域网运营保障小结404

12.9实例研究15:广域网T1线路分析406

12.10实例研究16:广域网帧中继分析408

第13章 网络运营保障计划、数据获取和最终报告412

13.1工程计划决定一切413

13.2制定一个网络运营保障计划414

13.3网络数据获取过程416

13.4建立网络运营保障研究的最终报告418

13.4.1 问题识别和提取419

13.4.2技术纲要形成419

13.4.3建议形成419

13.4.4定量运营保障数据测量支持附件420

13.5 小结421

附录A 参考文献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