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实用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实用指南
  • 陈元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0840165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79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实用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建筑电气的发展现状1

一、供电1

二、照明1

三、电力1

四、线路选型及敷设2

五、防雷接地2

六、通信、保安、自动化2

第二节 建筑电气设计应贯彻经济合理的原则3

第三节 建筑电气设计应贯彻节能的原则3

一、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原则3

二、建筑电气节能的途径3

第二章 供电8

第一节 民用建筑的负荷估算及统计8

一、单体建筑的负荷估算及统计8

二、小区规划的负荷估算12

第二节 负荷计算14

一、负荷计算的实用性及正确性14

二、设备容量的确定14

三、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15

四、按二项式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18

五、线路损耗19

六、变压器损耗20

七、尖峰电流计算21

第三节 无功功率补偿22

一、无功功率补偿的意义22

二、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22

三、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23

四、高低压补偿容量的分配24

五、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24

六、电容器的构造、容量及规格26

七、高次谐波对电容器的影响及其防止措施28

八、补偿电容器放电电阻的计算28

九、补偿电容器在线路上的连接29

十、无功补偿装置的自动投切30

第四节 计费装置30

一、高压计费30

二、低压计费30

三、专用计费柜的构造及规格30

四、计费表的接线及规格31

五、通过BA系统、微机检测系统及磁卡计费33

第五节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4

一、负荷分级34

二、各级负荷的供电要求37

三、电压等级的选择37

第六节 自备电源37

一、自备电源的种类及用途37

二、自备电源容量的确定38

三、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能及规格38

四、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及台数选择40

五、柴油发电机组安装40

六、柴油发电机组的供电方式43

第三章 配电44

第一节 变压器容量及台数的选择44

一、变压器选型的原则44

二、变压器台数的选择44

三、变压器容量的选择45

四、常用变压器规格45

第二节 高压侧一次接线50

一、一次接线的设计原则50

二、树干式接线51

三、环网接线51

四、一路电源进线,单母线不分段接线55

五、二路电源进线,一用一备,组成单母线不分段接线(明备用)57

六、二路进线,同时工作,互为备用(暗备用)61

第三节 低压侧一次接线66

一、低压侧一次接线的设计原则66

二、单母线不分段接线66

三、单母线分段接线68

四、单母线分段、设有重要母线及必保母线的接线68

五、低压配电柜的选型68

六、供电竖井系统图72

第四节 短路电流计算80

一、短路对系统运行的影响80

二、短路及常用短路电流名称的含义80

三、标么值81

四、高压侧(6.3、10.5、37kV)三相短路电流计算82

五、高压侧(6.3、10.5、37KV)二相短路电流计算85

六、高压侧(6.3、10.5、37kV)单相接地时的短路电容电流计算85

七、10kV中性点接地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85

八、低压侧(0.4、0.23kV)三相短路电流计算86

九、低压侧(0.23kV)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计算90

第五节 高低压设备选型及短路效应校验94

一、高低压设备选型94

二、设备选型应验算的项目及计算公式94

三、电气设备的短路效应校验100

第六节 变配电所107

一、位置的选择107

二、变配电所的型式107

三、变配电所的布置108

四、变配电所对土建、水、电、暖等工种的要求112

第四章 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115

第一节 继电保护的配置方式及常用继电保护元件115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15

二、35KV及以下的设备保护方式115

三、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116

四、变压器高低压侧短路时,保护装置(电流继电器)中的电流分布117

五、常用电流继电器规格及其安秒特性117

六、继电保护装置中常用的电压、时间、中间及信号继电器123

七、电流互感器允许误差的计算125

第二节 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130

一、35/0.4kV变压器高压侧熔断器保护130

二、6/0.4kV、10/0.4kV变压器高压侧采用熔断器保护132

三、6/0.4kV、10/0.4kV变压器高压侧采用断路器保护133

四、6、10kV进线继电保护整定计算136

五、6、10kV供电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138

六、电力电容器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140

七、3~10kV电动机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142

八、6~10kV母联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142

九、直动及去分流方式的继电保护146

十、小接地电流电网中的接地信号151

十一、10kV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保护152

第三节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操作电源154

一、交流操作电源154

二、直流操作电源155

三、CS2型操作机构及其控制接线156

四、CD10型直流电磁操作机构及其控制接线158

五、CT7型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及其控制接线159

六、CT8型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及其控制接线161

七、BLR、BLRM型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及其控制接线161

第四节 二次接线162

一、二次接线内容162

二、电气测量与电能计量163

三、信号装置164

四、测量、计量、运行及事故信号采用BA系统或单独设置微机监控系统166

五、进线回路的二次接线166

六、供变压器回路的二次接线170

七、供静电电容器回路的二次接线173

八、单母线不分段的备电自投二次接线173

九、单母线分段的备电自投与联锁的二次接线174

十、单母线分段二路工作进线时,母联自投与联锁的二次接线177

第五章 低压配电线路178

第一节 导线选型及截面选择178

一、按使用环境及用途选择线型178

二、线缆的持续载流量182

三、导线截面选择200

第二节 线路电压损失201

一、电压偏差允许值201

二、供电线路上电压损失的分配202

三、线路阻抗值202

四、线路的电压损失205

第三节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213

一、保护配置及装设要求213

二、低压电器设备选型215

三、熔断器作过电流及过负荷保护216

四、空气断路器作过电流及过负荷保护217

五、保护装置与配电线路截面的配合224

第四节 接地故障保护224

一、TN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224

二、TT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保护226

三、IT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227

四、低压系统线路选型及保护整定计算实例228

第五节 漏电保护230

一、漏电保护器整定电流及时间的选择230

二、系统的正常泄漏电流要小于漏电保护器的额定不动作电流231

三、漏电保护器的选型232

第六节 中性线保护234

一、不同系统中中性线上开关的设置234

二、中性线断线保护234

第六章 线路敷设236

第一节 室外线路236

一、电缆线路236

二、架空线路240

三、沿建筑物外墙敷设的低压线路260

第二节 室内布线261

一、瓷(塑料)线夹、瓷柱及针式绝缘子敷线261

二、塑料绝缘护套线沿墙、沿平顶明敷261

三、绝缘导线穿金属管明敷或暗敷262

四、塑料绝缘线穿塑料管明敷或暗敷263

五、线槽布线264

六、电缆布线266

七、紧密母线布线268

八、竖井布线270

第七章 电力与控制273

第一节 电动机起动压降及起动方式273

一、民用建筑中电力控制的基本原则273

二、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条件273

三、电动机起动压降的计算274

四、电动机降压起动方式274

五、电动机常用的控制设备规格282

第二节 给水泵控制287

一、生活水泵对电源的要求287

二、备用电源自投控制287

三、水泵按水箱的水位进行控制289

四、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296

五、生活水泵纳入BA系统时的控制299

第三节 排水及排污泵的控制299

一、按液位信号控制排水泵的起停299

二、按液位信号控制排污泵的起停301

第四节 舒适性空调302

一、分散空调的供电302

二、集中空调的简易原理303

三、制冷机组控制303

四、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及冷却塔风机的控制304

五、风机盘管的控制及供电307

六、新风系统的控制312

七、空气处理机组的控制314

八、制冷系统的旁通电磁阀控制317

第五节 高低温冷藏库的控制319

一、冷库的分类及工艺概况319

二、压缩机的控制321

三、氨泵系统的控制334

四、库房温度控制337

五、融霜控制350

六、冷却水的自动控制353

七、辅助设备的控制及信号362

八、局部自控及全自控376

九、冷库供电381

第六节 消防设备的控制383

一、消防设备的供电要求383

二、水消防控制383

三、防排烟风机控制386

四、防火卷帘的控制391

五、消防梯的供电393

第八章 照明394

第一节 照明方式及分类394

一、照明设计的一般要求394

二、照明常用的物理量纲394

三,照明方式和种类395

第二节 光源398

一、光源分类398

二、白炽灯398

三、卤钨灯399

四、荧光灯400

五、荧光高压汞灯404

六、自整流荧光高压汞灯405

七、金属卤化物灯406

八、高压钠灯408

九、低压钠灯409

十、氙气灯409

十一、混光灯410

十二、照明灯具412

十三、照明节能412

第三节 照明质量413

一、照度的分布413

二、阴影处理413

三、亮度分布413

四、减少眩光413

五、合适的色温414

六、必要的显色指数414

第四节 照度计算414

一、照度分级及适用范围414

二、照度标准414

三、单位容量法416

四、利用系数法421

五、点光源逐点法计算437

六、荧光灯按点光源逐点法计算439

七、线光源逐点法计算440

八、发光天棚照明装置的计算441

九、暗槽灯照明装置的计算443

十、花灯照明装置的计算444

十一、投光灯的照度计算446

第五节 各类民用建筑的照明要点452

一、商场452

二、办公用房453

三、教学用房454

四、医疗建筑455

五、车站、港口、航空港456

六、体育照明457

七、影剧院照明459

八、宾馆照明461

九、车库照明及控制462

十、冷藏库照明463

十—、室外景观照明464

十二、小区道路及广场照明466

第九章 防雷接地467

第一节 雷和雷电效应467

一、雷的形成467

二、雷电的电气参数468

三、雷击的选择性468

四、雷电效应469

第二节 建筑物的防雷472

一、民用建筑物的防雷分级472

二、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473

三、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475

第三节 电子设备及电力设备的防雷477

一、电子设备防雷477

二、电力设备防雷478

第四节 接地487

一、接地种类487

二、接地装置488

三、接地电阻的计算489

四、高阻率土壤降阻措施492

第五节 接地保护495

一、保护接地范围495

二、低压系统的接地保护496

三、浴池、游泳池的接地保护498

四、手术室的接地保护499

五、电子设备的接地499

第十章 通信自动化系统501

第一节 电话主机501

一、用户数量的确定501

二、用户交换机容量及制式的选择501

三、中继方式及中继线路数量的选择501

四、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型504

五、程控用户交换机的电源508

六、电话机房的配线架及线缆布局509

七、机房接地510

八、机房布局要求511

第二节 通信系统512

一、通信网的组成512

二、通信传输线路516

三、设计举例533

第三节 办公自动化系统536

—、话音信箱及传真业务536

二、电子信箱537

三、无绳电话538

四、可视图文538

五、会议电视系统的构成538

六、卫星通信系统540

七、可视电话540

第十一章 电视电缆系统541

第一节 电视电缆系统的性能指标541

一、国家标准541

二、系统规模及收视质量的分类542

三、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的物理含义542

四、系统各部件的技术指标545

第二节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556

一、前端556

二、干线传输561

三、分配分支系统562

第三节 有线电视系统564

一、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564

二、用户处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565

三、建筑物内小型卫星接收站566

四、用户处有线电视的光缆传输570

第四节 电视系统的安装、供电、防雷、接地578

一、电视系统的安装578

二、电视系统的供电579

三、电视系统的防雷接地580

第十二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81

第一节 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及保护范围581

一、建筑物的防火等级581

二、防火区及报警区域的划分583

第二节 火灾自动报警的信号及联动装置584

一、火灾探测器584

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586

三、水消防信号586

四、消防联动586

五、消防通信588

六、消防广播588

第三节 火灾报警系统589

一、区域控制系统589

二、集中控制系统590

三、区域 集中控制系统591

四、控制中心系统592

五、气体消防594

六、消防控制室、消防供电及布线595

第四节 保安系统596

一、煤气报警系统596

二、闭路电视监控596

三、住宅对讲防盗系统605

第十三章 自动化管理系统609

第一节 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置609

一、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组成609

二、保安监控子系统的处理方式609

三、设置BAS系统应作可行性论证610

第二节 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611

一、设备自动化管理内容611

二、设备监控点的类型612

三、系统的网络结构613

四、系统的硬件配置613

五、系统的软件配置615

六、BAS系统产品简介615

七、智能站(DDC)与被控设备的连接622

八、控制室、电源及布线631

第三节 其他自动化管理631

一、车库自动化管理631

二、商场计算机管理系统633

第十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635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635

一、网络的功能和分类635

二、网络的通信协议635

三、网络的操作系统639

四、网络的硬件639

五、网络的拓扑结构641

六、局域网的组网技术642

七、局域网的互连设备648

第二节 综合布线650

—、综合布线的特点650

二、综合布线系统构成650

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652

附录654

附表1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资科数据654

附表2 国内应用电视系统中主要定型设备产品一览表665

附表3 消防电气控制设备671

参考文献6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