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雷电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雷电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1512295.jpg)
- (英)R.H.Golde著;周诗健 孙景群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6·4308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雷电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译者前言1
编著者序(摘译)1
第一章雷雨云 C.B.Moore B.Vonnegut1
1.引言1
2.雷暴的发生2
3.雷雨云的发展4
3-1对流4
3-2降水12
3-3起电19
4.雷雨云周围的电状况22
4-1 导电性22
4-2尖端放电电流26
4-3降水输送的电荷28
4-4雷雨云中的电荷分布29
4-5产生闪电所需要的电场强度33
5.云的起电机制34
5-1降水支配的过程34
5-2对流起电机制36
5-3基于接触电位差的起电假说37
5-4对满意的云起电假说的要求38
6.雷雨云的人工影响39
7.小结41
第二章 尖端放电 J.Latham和I.M.Stromberg42
1.引言42
2.尖端放电机制43
3.人造尖端的放电44
4.地面的尖端放电46
5.洋面上的电晕放电52
6.雷雨云中的电晕放电55
第三章地闪 K.Berger60
1.早期的研究60
1-1磁钢棒测量法60
1-2雷电电流特性记录仪60
1-3脉冲电压记录仪61
1-4阴极射线示波器61
2.远距离记录闪电61
2-1概论61
2-2闪电的时间特征68
3-2闪电类型的说明73
3-1定义73
3.闪电类型73
4.闪电研究结果和记录站77
4-1雷电流记录仪77
4-2帝国大厦78
4-3圣萨尔瓦托山79
4-4其它记录站97
5.地闪的物理图象106
5-1雷雨云中的电荷分布106
5-2尖端放电107
5-3从电晕到先导电弧的转化108
5-4梯级先导112
5-5先导至回击的转化113
5-6第一回击117
5-7多闪击闪电120
5-8随后闪击121
5-9云中正电荷的放电122
5-10闪击电位和闪电能量123
6.展望125
第四章 云内闪电 M.Brook T.Ogawa127
1.引言127
1-1概况127
1-2研究方法128
2.电场和电荷的分布129
2-1电场观测129
2-2简化的电荷分布所形成的电场131
3-1观测资料132
3.电场变化132
3-2云闪模式134
3-3电荷高度134
3-4 电荷变化和电矩变化136
4.云闪的初始流光142
4-1 电场变化曲线的分类142
4-2初始流光143
4-3多站观测149
4-4倾斜流光150
5.K变化154
5-1 观测154
5-2 K变化的特性曲线155
6.照相分析156
7.云闪的辐射158
8.小结与结论162
第五章 长火花 T.E.Allibone165
1.引言165
2.单极性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的击穿166
2-1击穿特性概述166
2-2在雷电冲击电压条件下,棒-板、棒-棒和球-板167
间隙的击穿167
2-3在操作冲击波条件下的击穿171
2-4输电线周围的窗隙击穿178
2-5分别加压的两相导线之间的击穿179
2-6空气密度和湿度的影响180
2-7时延、标准偏差和耐压181
3.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下的击穿182
4-1先导放电和主放电机制184
4.火花形成的物理机制184
4-2正先导放电191
4-3棒-板间隙的负极性放电203
4-4球-板放电207
5.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208
第六章 闪电光谱学 R.E.Orville210
1.历史210
2.实验方法和定性结果212
2-1狭缝光谱仪212
2-2无狭缝光谱仪213
2-3用光电探测器的光谱仪220
2-4校准方法223
3.定量分析223
3-1引言223
3-2理论224
3-3回击分辨的光谱学结果228
4.今后的实验234
第七章雷电流及有关参量 R.H.Golde235
1.历史概况235
1-1概论235
1-2早期的估算236
2.雷电流的时间分辨238
3.电流幅值240
3-1 引言240
3-2向下放电240
3-3向上放电249
4.电流波形250
4-1 向下放电250
4-2向上放电261
5.有关参量262
5-1 电荷262
5-2电矩267
5-3作用积分和能量268
6.各参量间的关系269
7.展望270
第八章天电和无线电噪声 E.T.Pierce272
1.定义和引言272
2.闪电引起的天电273
2-1概述273
3.闪电引起的天电——源效应274
3-1概述274
3-2频率低于300千赫的信号279
3-3频率高于300千赫的信号284
4.闪电引起的天电——传播效应286
4-1频率低于300千赫时的传播286
4-2频率高于300千赫时的传播289
4-3小结289
5.远雷暴的定位291
5-1 引言291
5-2多站系统291
5-3单站法293
5-4小结294
6.无线电噪声及特殊问题295
6-1无线电噪声——概况295
6-2啸声298
6-3卫星探测299
6-4舒曼(Schuman)共振300
6-5特殊的噪声源302
6-6电磁脉冲302
第九章雷 R.D.Hill304
1.引言304
2.实验方法和观测结果305
2-1 1960年以前的方法305
2-2 1960年以后的方法306
2-3最近的方法和结果307
3.雷的理论312
3-1一般概念312
3-2成雷的闪电通道理论312
3-3雷的产生314
4-1观测321
4.次声321
4-2产生次声的理论322
5.与雷有关的其它课题324
第十章球状闪电 S.Singer325
1.性质325
2.理论328
3.对球状闪电持怀疑的论点330
3-1概况330
3-2摄影证据331
3-3光幻视333
3-4球状闪电与其它大气现象的关系335
4.球状闪电理论的近代研究336
4-1概况336
4-2 Kapitsa的射频理论338
4-3等离子体的性质340
4-4核反应理论341
4-5各方面的特性344
4-6相干辐射的理论345
4-7 由地闪形成球状闪电346
5.展望350
第十一章 测量技术 R.B.Anderson351
1.引言351
2.电场351
2-1测量原理351
2-2静电电场强度的测量352
3.电场变化362
3-1静电场变化362
3-2电磁场变化365
4.雷电流的波形369
5.闪电密度371
5-1天电371
5-2闪电计数器372
6.结论375
第十二章 闪电频数 S.A.Prentice376
1.引言376
2.闪电的空间和时间分布377
2-1概述377
2-2测定闪电发生的方法380
2-3闪电发生的资料383
2-4讨论388
3-1概述390
3.闪电发生率和其它参数之间的关系390
3-2闪电发生率和雷暴的统计分析391
3-3闪电发生率和纬度393
3-4闪电发生率和降水393
3-5讨论395
4-2基本要素395
4.云闪与地闪之比396
4-1概述396
4-3各种估计的比值397
4-4经验关系式397
4-5讨论398
5.物体高度和地形对地闪的影响398
6.认识不足的地方401
参考文献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