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 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 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 沈开艳,权衡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745233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经济发展-对比研究-中国、印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 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沈开艳1

导论 经济发展方式与比较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1

第一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依据:从增长到发展1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发展理论的创新1

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3

第二节 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与发展的前沿问题4

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与后发展经济学4

发展问题研究的前沿探索9

第三节 比较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方法11

发展的模式多样化问题11

比较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12

第四节 本书比较发展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13

本书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13

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17

第一章 中印比较研究文献述评19

第一节 中国学者对中印比较研究的文献分析19

关于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文献20

关于中印两国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21

关于中印两国收入分配比较研究文献21

关于中印两国经济改革的比较研究文献22

关于中印两国吸引FDI比较研究文献23

关于中印两国金融体系的比较研究文献24

第二节 印度学者对中印比较研究的文献综述25

关于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比较研究文献25

关于中印两国吸引FDI比较研究文献26

关于中印两国经济改革比较研究文献27

关于中印两国政治体制比较研究文献27

第三节 西方学者关于中印比较研究的文献综述27

关于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比较研究文献28

关于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文献29

关于中印两国收入分配比较研究文献31

关于中印两国引进FDI的绩效比较研究文献31

关于中印两国政治体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研究文献32

关于中印两国服务业发展的比较研究文献33

第四节 小结33

第二章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历史轨迹追寻35

第一节 中印民族独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比较35

独立前中印经济社会发展回顾比较35

曲折坎坷的民族独立:中印民族独立过程比较研究38

形同实异的道路:中印经济总体比较41

第二节 中印独立后经济发展过程比较43

1949年与1947年:中印独立初期经济发展过程比较43

1978年与1991年:中印改革后经济发展过程比较46

第三节 中印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反思49

大国的崛起:中印经济发展成就的比较49

大国的困惑:两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2

大国的警醒:对两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反思56

面向新世纪的新蓝图:两国经济发展规划比较58

第四节 小结60

第三章 中印经济发展的资源与潜力比较:发展的条件61

第一节 资源与发展:发展的理论分析61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62

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62

第二节 中印自然资源比较63

中国的自然资源63

印度的自然资源64

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合理利用65

第三节 中印劳动力资源65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65

印度人力资源状况68

中印劳动力资源比较与促进就业做法的异同69

第四节 中印教育资源比较70

中国教育状况70

印度教育状况74

中印教育比较76

第五节 中印科技水平77

中国科技水平77

印度的科技状况78

中印科技水平比较80

第六节 小结81

第四章 中国与印度人口变动及其发生原因比较82

第一节 人口变动和发展预测82

人口总量的变化82

人口出生率变动85

人口死亡率变动85

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动86

两国的人口性别比分析87

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比较88

两国的人口城乡分布90

两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92

第二节 两国人口变动的人口学分析92

年龄构成方面的原因92

生育率方面的原因95

婴儿死亡率的变动97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变化98

第三节 人口变动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分析98

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99

中印两国的文化差异99

宗教制度的影响100

政府的作用100

第四节 小结101

第五章 中印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比较:总量与经济结构视角103

第一节 工业化、城市化与发展:理论分析框架103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03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104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交互影响105

第二节 中印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比较106

中印经济发展概况106

中印产业结构比较109

中印就业结构比较114

第三节 中印城市化与工业化比较120

中国的工业化120

印度的工业化状况123

中印城市化比较124

中印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差异的原因分析128

第四节 小结129

第六章 中印农业经济增长比较130

第一节 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130

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农业与发展的认识130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31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132

第二节 中印土地制度比较133

中印土地所有制的历史演变及特征比较133

中印土地所有制的现状问题比较136

中印土地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137

第三节 中印粮食问题比较139

中印粮食问题的重要性论述139

中印粮食问题现状特点比较139

中印粮食政策比较142

第四节 中印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取向144

中国农业政策取向144

印度的农业政策取向151

第五节 小结159

第七章 中印制造业发展比较160

第一节 大国崛起与制造业发展160

大国崛起的力量之源:制造业的界定及本质特征160

大国崛起的路径依赖:制造业的地位及重要意义161

大国崛起的全球定位:制造业的发展及跨国生产162

第二节 中印制造业发展比较:发展阶段、总量和结构特征165

中国制造与印度制造:中印制造业发展阶段和总量比较165

市场的选择:中印制造业的结构特征比较167

产业空间聚散:中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度比较170

第三节 中印制造业发展的效应和因素比较172

中印制造业发展对GDP和就业的效应比较172

中印制造业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效应比较173

中印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比较175

第四节 中印制造业的政策环境比较179

产业经济政策环境比较:产业扶持与技术政策179

微观经济政策环境比较:企业引导与优惠措施181

第五节 小结183

第八章 中印服务业发展比较185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服务业发展185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185

经济增长与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186

全球化与服务业发展186

第二节 中印服务业总量比较187

GDP总量及结构187

服务业的产值与比重188

中印服务业的增速比较190

中印服务业的区域发展比较191

第三节 中印服务业结构比较193

中印服务业产值结构比较193

中印服务业各行业增长比较195

第四节 中印服务业就业情况比较199

中印服务业总体增长的就业效应比较199

中印服务业分行业就业效应分析201

第五节 中印服务业投资情况比较203

中印服务业总体投资情况比较203

中印服务业分行业投资情况比较206

第六节 中印服务业差异化特征与原因207

中印服务业的差异化特征207

原因分析208

第七节 小结210

第九章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比较211

第一节 信息产业发展与国际化浪潮:经济强国的游戏211

信息产业的全球化趋势211

信息产业对一国经济竞争力影响分析213

信息产业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分析214

第二节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比较:现状与演变格局215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216

中印信息产业的变动趋势221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的特征223

第三节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比较优势分析224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的共同优势224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225

中印信息产业比较优势的根源226

第四节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比较:发展环境剖析228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228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233

第五节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问题234

发展中国家的苦恼:技术创新不足234

市场依赖与风险分散235

信息产业发展中的软硬件匹配问题235

未来的挑战与思考236

第六节 小结237

第十章 中印金融业发展比较238

第一节 金融与发展中国家:理论分析238

金融与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238

发展中国家与金融全球化239

第二节 中印金融机构与市场比较240

中印金融机构发展状况比较240

中印金融市场比较242

第三节 中印金融运行机制的比较247

中印汇率制度比较247

中印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比较249

中印支付系统比较252

第四节 中印金融体制、金融监管与金融环境比较254

中印金融体制发展与演变过程比较254

中印金融环境比较256

中印金融开放程度比较257

中印金融监管方式比较258

第五节 中印保险业比较260

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260

印度保险业发展状况261

中印保险业比较263

第六节 小结265

第十一章 中印经济增长比较266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式266

从经济增长理论演变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66

从“金砖四国”到“展望五国”:比较与评析270

第二节 中国与印度:经济模式解读274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解读274

印度经济增长模式解读277

第三节 中印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285

中印经济增长中的政府干预方式不同285

中印经济增长中的微观基础不同286

中印经济增长的内需与外需比较287

中印经济增长中的质量和效益比较288

中印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比较289

中印经济增长中的创新能力比较291

中印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比较292

中印经济增长的国际影响程度比较292

第四节 结论 经济增长率与经济增长模式293

第十二章 中印人类发展比较:居民生活质量视角296

第一节 健康、营养、教育和能力:从增长到自由发展296

GDP增长与发展296

发展指标的衡量297

收入增长与发展的能力拓展:健康和营养与发展301

第二节 中印人类发展水平比较302

中印人类发展指数比较302

中印人类发展与不平等307

第三节 中印人类发展水平指标的影响因素比较308

中印改革与人类发展水平变化309

中印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水平变化310

中印政府政策与人类发展水平变化311

第四节 小结313

第十三章 中印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与不平等比较315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315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315

收入差距、收入流动性与社会稳定316

收入分配中的政府与市场317

第二节 中印收入分配及其不平等比较:结构性分析视角317

中印整体收入分配状况比较317

中印城镇收入分配不平等比较324

中印农村内部不平等比较325

中印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比较327

中印地区收入差距比较333

第三节 中印收入分配不平等结构性差异:动因比较338

印度的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土地制度安排以及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分配338

政策主导因素、制度性安排与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349

第四节 结论352

第十四章 中印经济发展与贫困比较:能力与发展354

第一节 发展与贫困354

经济发展与贫困的关系354

贫困理论研究355

第二节 中印农村贫困与发展357

中印农村贫困历史背景与现状357

贫困人口分布与特征358

贫困成因359

第三节 中印城市贫困与发展360

中印城市贫困360

中印城市贫困特征361

中印城市贫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363

第四节 中印反贫困战略和政策体系比较364

中国的反贫困战略364

印度的反贫困战略366

印度反贫困实践的可借鉴之处370

第五节 小结370

第十五章 中印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会稳定器与经济发展372

第一节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372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模式373

印度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模式374

第二节 中印养老保险制度比较375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情况375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376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措施377

印度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情况378

印度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390

印度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动向394

中印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及启示396

第三节 中印医疗保险制度比较399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情况399

印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情况401

中印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及启示404

第四节 小结408

第十六章 中印经济体制改革比较:制度创新的视角410

第一节 制度与发展的反思: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和德里模式410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和德里模式的基本思想比较410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和德里模式的政策工具比较412

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和德里模式的制度效应比较413

第二节 中印经济体制改革起点、路径及其效应414

中印经济体制改革的起始方式及其影响414

中印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演变比较415

中印经济体制改革的增长效应比较417

第三节 中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比较419

中印农村经济制度演变比较419

中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绩效比较422

第四节小结424

第十七章 中印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426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426

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地位426

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保障427

市场经济核心价值的法律基础428

第二节 中印市场经济的规范化程度比较428

中印产权制度规范性比较428

中印商务环境比较429

中印法律体系比较434

第三节 中印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程度比较435

中印经济自由化程度发展比较435

中印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性比较436

中印法制不完善性的比较437

中印腐败问题比较438

第四节 中印市场经济中特殊现象:黑色经济的表现和原因440

黑色经济的内涵440

中印黑色经济主要表现441

中印黑色经济的总体规模444

中印黑色经济存在的原因445

第五节 中印市场经济规范的重要内容:黑色经济的防范和治理445

中印黑色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445

中印黑色经济对经济管理的影响446

中印防范和治理黑色经济的法律措施447

第六节 小结449

第十八章 中印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分权化、政府与市场450

第一节 国家、制度与经济发展450

政府、市场与经济增长450

国家的产生发展与经济增长451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454

第二节 中国与印度政治制度比较研究456

中国与印度政治制度差异的由来及总体比较456

中印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比较458

中印政党制度比较460

第三节 中印政治决策过程比较分析461

中印政治决策过程比较462

政治制度、政治决策过程与经济发展绩效463

第四节 中印经济政策发展变化比较研究465

中国与印度财政体制改革历程比较465

中国与印度财政政策的发展变化比较468

中国与印度货币政策的发展变化比较470

中国与印度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比较472

第五节 小结474

第十九章 中印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FDI与国际贸易发展比较476

第一节 外部资源、全球化与发展476

全球化、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476

贸易、FDI: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运作的途径479

第二节 中印发展与世界经济:世界市场与贸易481

中印对外贸易比较481

中印贸易政策演变比较486

第三节 中印经济发展与全球化:FDI视角491

中印吸引外资总体比较491

中印吸引外资阶段和政策比较494

中印吸引外资竞争力比较497

外资在中印的发展趋势499

第四节 小结500

主要参考文献502

后记5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