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https://www.shukui.net/cover/8/31518057.jpg)
- 高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750680929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6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985页
- 主题词:政治学 政治体制改革(地点: 中国) 政治学 政治体制改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政治学是核心科学,政治体制改革是先导1
一、我是怎样投身于政治学研究的1
二、本书内容梗概、社会影响和编辑原则3
三、政治体制改革不能改变方向,但要起先导作用7
一、总论15
论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15
一、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象和性质都不相同的两门科学15
二、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两门科学29
政治科学学应改称科学政治学44
政治学要加强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问题46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制46
二、苏联带头实行的领袖终身制、个人集权制、指定接班人制背离民主共和制51
三、核心问题是妥善解决党政关系问题57
研究政体问题有创见的新著--评介董崇山著《政体论》6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学要研究如何监督执政党64
一、执政党如何接受党内监督65
二、执政的工人阶级是否只能有一个党66
三、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如何接受其他民主党派的监督67
四、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如何接受人民群众和群众组织的监督68
应当从改革制度着手70
一、社会主义民主要继承资本主义民主精华,铲除封建主义专制糟粕70
二、对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及其代表作要全面评价,具体注释73
要重视研究政治权力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权力社会学》序言76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共和制度的前提--《选举工作手册》序言81
政治体制改革是关系改革全局的重要枢纽--《中苏社会主义阶段理论比较研究》序言85
开拓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社区政治--评介《新视角下的政治:有关社区政治发展的专题研究》88
一、无政府主义在我国盛衰兴亡的三个时期94
从无政府主义的盛衰兴亡认清其谬误和危害--《中国无政府主义史》序言94
二、很有必要深入研究、批判无政府主义97
要投鞭断流,清除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评介《中国无政府主义史》103
左 的来龙去脉106
一、 左派 带引号的由来106
二、 左 可以不带引号吗112
三、 左 的根源面面观117
一、宪政的涵义和由来131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民主宪政的历程和经验131
二、民主宪政131
二、英国:一波三折,以君主立宪国的妥协结局告终136
三、美国:条件特殊,一举建立总统制共和国141
四、法国:几经反复,定位于议会制共和国146
五、德国和日本:从上改革,形成二元制君主立宪国155
六、西方四种宪政类型对我国都有影响,但都无法照搬168
西方代议制度在中国的最早试验--试论清末的资政院和谘议局170
一、西方代议制度在我国从传播、探索到追求和最初试验170
二、辛亥革命前的资政院和谘议局及其历史作用172
三、辛亥革命后资政院和谘议局的反动性176
论谘议局178
一、谘议局的产生、性质和组成178
二、谘议局的主要活动和历史作用185
三、辛亥革命后谘议局的变化192
论资政院199
一、清朝统治集团、立宪派、革命派对资政院的不同态度和对策200
二、资政院院章和议员构成216
三、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241
四、第二次常年会的召开和资政院的终结268
民主的由来和发展289
一、西方民主的由来和发展289
二、中国民主的由来和发展294
四十年来中国的民主制度与民主实践299
一、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四十年来民主的发展299
(一)我国缺少民主的历史传统299
(二)四十年来民主发展超过以往四千年304
(一)中国国情决定了民主的发展必然是曲折的305
二、四十年来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的曲折发展与重大成就305
(二)四十年来民主建设的重大成绩及其曲折历程306
三、四十年来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315
(一)民主政治制度是建设存在的问题315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317
(三)今后民主政治制度改革与建设展望323
思想方法与民主生活328
二、全面认识来源于民主生活329
一、思想方法三昧329
三、民主生活正常化的根本保证是民主制度化330
民主和科学仍为我国当前所急需333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答《改革与理论》杂志社记者问336
一、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3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特点338
三、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注意哪些问题340
四、怎样看待政治公开化问题342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保证344
三、政党351
政党概说351
一、政党概念的由来和古代政党的萌芽351
二、政党的基本特征及政党的产生和发展353
三、政党的分类357
四、政党的功能和作用361
五、政党的发展趋势365
一、党内组织制度369
政党制度综述369
二、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372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375
有关政党的十个基本概念379
一、党纲379
二、党章382
三、政党组织387
四、党员390
五、政党领袖393
六、党魁396
七、党性398
八、党风401
九、党纪404
十、政党经费407
要重视发扬党内民主和端政党风411
一、发扬党内民主要充分发挥党代表大会的作用411
二、端政党风的关键是严肃处理干部的违法乱纪,反对干部的特殊化414
一、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416
党内民主的三个问题416
二、建立中央监委,专门监督党中央418
三、通过党的报刊自由探讨理论和政策423
民主集中制的由来和实质427
一、从集中制到民主制的转变427
二、又从集中制转变为民主制430
三、民主集中制的形成和实践的历史教训434
无产阶级政党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438
一、马克思恩格斯建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制439
二、民主集中制是列宁在特殊条件下提出来的442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理解446
四、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应是民主制449
五、民主集中制不仅包括 四个服从 ,而且要求 四个必须451
六、 全党服从中央 的提法不准确,党的权力中心应在党的代表大会453
七、党的代表大会应该实行年会制和代表常任制457
八、要不要实行党代表会议制度464
九、党内民主应该健全党内监察制度466
一、党组织可以有两个 最高机关 吗469
党章中某些传统规定探微469
二、 全党服从中央 还是 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472
世纪脉络与党的建设477
一、从十五个里程碑看本世纪我国前进的脉络477
二、从十五个里程碑看如何加强党的三大建设484
社会主义一党制与社会主义多党制492
民主党派不是政党吗494
一、否认民主党派是政党的种种论据494
二、我国各民主党派当今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495
一、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执政党498
论我国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498
二、否认民主党派民是执政党的各种看法值得商榷503
三、对民主党派也是执政党的各种疑虑应该消除506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510
一、我国的民主党派是不是政党512
二、我国的民主党派是不是执玫党516
三、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不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多党制525
一、民主党派是参与执政的党529
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刍议529
二、民主党派参政要有职、有责、有权530
三、政党活动要制度化、法律化533
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关于社会主义多党制之我见535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是无党制吗535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可分一党制和多党制两种类型538
三、社会主义多党制与资本主义多党制的异同544
四、肯定社会主义多党制的意义546
再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关于社会主义多党制之新见552
一、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是多党制553
二、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党制的决议必须修正560
三、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多党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564
四、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制的历史特点、曲折经历和未来前景573
四、政治体制改革585
重新总结历史经验,大力推进政治改革585
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创举没有解决好四个问题585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就巨大,政治制度弊病严重586
三、我国历经弯路,要大力改革政治制度587
政治体制改革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589
一、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关系589
二、现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及其危害和根源593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595
怎样使政治权力结构合理化601
一、党内权力结构602
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605
三、党政分开607
四 、政权机关内部的权力结构611
五、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合理结构614
六、党、政与经济单位的权力结构616
七、党、政与文化单位的权力结构617
八、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团体的权力结构617
九、干部的权力621
十、人民群众的权力623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关键628
一、历史上党政关系问题的由来628
二、社会主义国家以党代政体制的形成、推广和弊病630
三、我国以党代政体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历史进程633
四、建国后以党代政体制的逐步加强635
五、党政分开--沉重代价换来的新思路639
六、党政分开应该在职能、职权、职责、职务四方面都分开641
七、党政分开的初步成效、现有障碍和未来前景644
列宁论党政关系的一段译文辨析647
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伟大意义649
一、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到巴黎公社都不搞终身制649
二、终身制起源于德国党,到苏联才形成为实际的制度651
三、为什么必须废除领导干部的终身制653
四、消除种种思想障碍,坚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655
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刍议658
一、以往人民代表大会未能真正起到应有作用是何原因658
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十点建议659
三、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党如何领导人民代表大会666
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陈景润担任人大代表留下的思考669
一、改革阻力主要来自某些领导人思想僵化而又滥用权力672
从一部影片看改革的阻力672
二、改革的出路在于真正改变过度集权的领导体制673
三、要改革体制就要清除 左 的思想流毒674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棘手问题676
一、权力过度集中问题676
二、党内民主问题677
三、党政分开与多党制问题679
改革的热点、焦点、难点在于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681
一、为什么政治体制改革要先行681
二、十年来政治体制改革两进两退682
三、决不能以新权威主义为旧体制作理论辩护684
关于廉政建设的建议688
一、当前腐败的表现和根源688
二、实现廉政关键在于完善民主监督和法治建设691
三、干部特权尚难废除,岂能再加上高薪厚禄693
依靠民主与法治,才能根治腐败696
一、民主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民主的准则696
二、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制订三种法698
做官与做事701
一、做事与做官两种典型、两种表现701
二、旧社会做官主要为了管治群众702
三、社会主义国家 官 是社会公仆703
四、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使为 官 者都能多为人民做好事704
笼中鸟、林中鸟、空中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和进程706
一、经济 笼中鸟 、政治 林中鸟 的比喻合适吗706
二、树林仍然可能是大鸟笼707
三、地球是最大鸟笼,任群鸟长空竞飞710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713
一、我国经济体制的特点、优点和缺点713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的三大步和存在的问题722
三、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优点和缺点735
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744
五、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752
(一)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要同步进行752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及其危害754
(三)要消除阻碍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误区757
(四)政治体制改革要紧密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服务76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要迈出三大步767
一、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三大步,政治体制改革只迈出三小步,两者不协调767
二、政治体制改革应怎样加快迈出三大步772
(一)发展共产党党内民主772
(二)发展人民民主776
(三)发展党际民主或多党民主778
伟大的转折 曲折的历程--从1971年9·13事件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政治研究784
一、七年多五个回合的斗争才开始实现转折784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为什么如此艰难实现788
三、苏联和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在于政治体制的弊病长期难以改掉793
四、政治体制改革先行是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796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加大力度--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体会801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札记803
跨世纪的最佳战略选择--关于加快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问答录807
一、对十五大提出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任务背景的认识817
勇闯窄门,还是照走大路817
二、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819
三、关于机构改革问题821
四、关于苏联东欧剧变的前车之鉴822
五、关于实行党的代表大会 年会制 和 常任制 的倡议824
六、关于发展党际民主,提高民主党派地位和作用的倡议827
七、关于发展人民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倡议828
一、1978年以前和以后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832
20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832
二、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时不我代842
附录854
中国改革应政治先行--香港《文汇报》特稿854
参与设计者的献议--高放教授谈政治改革--香港《九十年代》月刊主编访谈录857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忧思--香港《九十年代》月刊主编再访高放教授876
纵谈中国的改革--答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记者问885
市场经济:迈向新世纪的旗帜--著名政治学家高放教授谈中国社会主义前途893
只有用民主促进法制才能实现法治--高放教授访谈录896
双桥好走 独木难行--高放教授对青年学者话中国改革898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放教授对《发展导报》 记者答问录901
讲政治 与中国政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著名政治学家高放教授对《理论视野》记者访谈录906
一、 政治 具有四个方面的涵义906
二、当前强调 讲政治 有四个方面的现实针对性909
三、 政治 还包括政治智慧、政治谋略、政治艺术等等911
四、对干部要加强 公仆 意识的政治思想教育915
五、如何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918
六、当前我国要从哪些方面加强政治学的研究920
党的建设和党内民主、人民民主--高放教授对《报告与参阅》主编问答录922
怎样提高监督机构的监督效果--中国著名政治学家高放教授谈于志安事件的教训与思考933
产权改革应实现 劳者有其股 --访全国著名政治学家高放教授937
一、 劳者有其股 :产权改革的应有命题937
二、提出 劳者有其股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939
三、要全面正确地理解 劳者有其股 的含义、特点与作用940
四、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是产权改革的瓶颈制约因素,实现 劳者有其股 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942
五、实行 劳者有其股 不是照搬西方经验,而是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944
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键--访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947
《北京日报》人物专访:终生为马克思主义呐喊--记高放教授958